APP下载

传承古文精髓汲取古人智慧

2015-10-21李秀芳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5年3期
关键词:小石柳宗元美文

李秀芳

文言文对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提高自身修养、陶冶高尚情操和提高人文素养至关重要。但是由于文字艰涩难懂,内容主旨更是难以把握。初中生学习文言文还处于初始阶段,主要是在理解的层面上明其义,会其意。那么只有“言”、“文”兼顾,重在对“文”意的理解才能真正走出文言文教学的误区。避免单纯串讲和翻译。因此,只有收集作品背景,注重利用人文因素,引导学生走进作品,走进作家心灵,才能领悟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才能传承古文精髓、汲取古人智慧,培养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下面以《小石潭记》为例谈谈我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体会与思考:

一、作者为何作文?(写作目的)

对于文言文的教学,切入点是避开生涩难懂的文言词汇的理解。首先提出问题:作者因何作文?这就引出了写作目的。以作者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理想抱负等为切入点领会主旨,给学生介绍作者的遭遇和心境,还原历史背景,使学生感同身受,真正懂得一篇佳作美文是如何得来的。

安史之乱后的唐王朝社会矛盾急剧发展,逐渐衰朽。早有大志,后入朝为官的柳宗元,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惨遭失败,遭遇贬谪。满腔苦水何人诉说。一介文人只好寄情山水,排遣抑郁。一切景语皆情语!小石潭再也不是单纯的美景,而是柳宗元内心情感的释放抒怀。小石潭的清幽孤寂不正是柳宗元遭受贬谪的境遇吗?初见的心乐之,而后的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不就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吗?触景生情。一个抑郁不得志的文人心境跃然纸上。学生再读文时就不是单纯地欣赏美景,而是走入了柳宗元的内心,柳宗元为何作《小石潭记》不言而喻。

二、作者如何作文?(写作手法)

人行走于世,不如意事常八九。不是每个人都能准确的将情感诉诸于文字。正如欧阳修所诉:“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欧阳修也。”因此,古代文人仕途的不幸,却丰富了古代文坛,给后人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作者如何作文?表情达意、行文技巧、感情抒发,看是信手拈来,却独具匠心。值得后人推敲,借鉴学习。因此,疏通“文”意,写法探究是非常必要的。

《小石潭记》就如一位满怀愁绪的士大夫在风中吟叹。竹林下、石潭边徘徊,人鱼相乐。柳宗元一生仕途坎坷,壮志未酬,愤懑不平,苦闷幽怨,欲解脱而不能。因而游览山水,抒闲情,慰愁肠,暂得自适。作者“闻水声,如鸣佩环”,使得他暂且忘却了切身之悲,“心乐之”。潭中鱼悠然自乐,仿佛“与游者相乐”。但过于幽清的石潭如明镜一般,既引发作者的闲情逸致,又臨照出作者内心的忧伤,并觉得“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最终小潭的环境氛围竟逼得他“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作者寄情山水求得文章,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作者沉吟潭边的图画,静寂中带着苍凉。经过对经典美文表达技巧的赏析,学生领悟了如何运用表达技巧体现主旨。

三、我们为何学文?(学习目的)

我们鉴赏美文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学生只有在理解作者因何作文、如何作文的基础之上,在赏析过程中受到感染熏陶。小石潭的幽深冷寂让我们同情柳宗元的谪居生活的孤凄悲凉。

传承古文精髓,汲取古人智慧。当学生文章积累到了一定数量后,利用韩愈的感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贯穿大部分作者的遭际,加深对封建社会统治者昏庸无能的谴责,对人才被埋没、被摧残命运的同情,理解封建文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可是,很多迁客骚人只能以物喜以己悲,一生抑郁空悲切!人生需要自己去经营。只要心系国家,心系人民,不计较个人得失,就会展现不同的人生境遇。教育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从而提高人文素养。开阔胸襟,海纳百川。乐观的面对荣辱得失,在充满艰辛与坎坷的人生道路上一路放歌!

猜你喜欢

小石柳宗元美文
美文欣赏
江雪
挡住他
小石印象
捡到一座城堡
江雪
动漫美文
动漫美文
动漫美文
接了电话再上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