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开启学生的智慧

2015-10-21石春秀

无线音乐·教育前沿 2015年5期
关键词:学习方法智慧

石春秀

摘 要:课堂上只有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活起来”,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创造力才会加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问题情境教学,学生参与活动,师生合作探究,从而获取新知、掌握新知,目的是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过程,主动建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关键词:学习方法;智慧

中图分类号:G93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5-123-01

新课标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就是要求教师通过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长足的发展。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尤其要关注胆子小的能力弱的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动手,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整个探索活动中。而对那些平时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要求他们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在合作探索中养成争鸣,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使各类学生都有所收获、提高和发展。

一、联系生活引入,诱发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是促进孩子们自我发展的过程。教学的目的是让学习者积极参与、吸收并赋予实现教学内容,而正是如此,学生能否主动积极地投入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一般说来,激发学习动机是在导入新课时进行,这是学习新课的重要一步,而作为新课,开讲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没有生动的开讲对于学生来说是灾难性的。作为一个老师,如何在开端就把学生们的积极性提起,这对于所学部分课程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就如《三角形内角和》这一课,在开讲之前我先给两分钟时间让学生们想象一下在实际中,哪些地方能看到三角形?尽管这是一个非常容易回答的问题,但却一下便提高了学生们课堂的积极性,发言也会争先恐后。随后我让他们在纸上任意画上3个自己喜欢的三角形,并用量角器量好每个三角形中的三个角的度数,接着让两三个学生报出其中两个角的度数并写在黑板上,之后我一并将第三个角的度数写在相应另两个角的后面,并询问刚才报数的学生是否准确,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学生们的眼神中便充满了惊奇感,追求原因的兴趣也就随即而生。接着让学生们把刚才所量的度数相加,分别请几个同学报出结果,进而再引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這一定理,最后请几个学生回答开讲之前所想到的生活中三角形物品的内角和是多少,从而让学生不仅记住了该定理,同时也对实际的联想得到锻炼。

二、植入“情境教学”让孩子走近数学

情景教学的过程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好奇心理,根据教材的知识要点,巧妙的设计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这样,他们卸掉了沉重的包袱,课堂教学就很快的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求学,当然也就顺理成章的达到了本节课教学目标。

比如:我在教学《搭配》一课时,让孩子从生活中提炼本节数学课上的需要的条件,然后让孩子说说你的早餐都吃些什么?怎么搭配的?其实说结果很容易,但是总结就有一定的难度。方法本身是隐含在孩子的活动中,只不过孩子自己并没有发觉,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再用一种方法在进行解决问题,所以汇报的环节就是让学生梳理知识、整理思路、总结方法,这样一方面让孩子发现问题,一方面促进了孩子学习的兴趣;搭配中,因为菜的增多会导致搭配出现凌乱,甚至出现重复的等情况,这种直接表现的方式让孩子很容易发现问题,所以他们会主动寻求一种更好的方法进行搭配——“有序思考”。所以在引导规律、提升算式的环节,理解起来也就更显而易见了。从整个课堂学生的反应,包括后面的练习来看,这节课我的目标达到了,重点也突破了。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性

笔者认为,创新精神是指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中,敏锐地把握机会,并勇于开展探索的一种思想状态。为此,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的产生和发展中投入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条件。而创新能力总是在问题解决中发展起来的,问题解决是创新的土壤,虽然问题解决并不一定都包含有创新,但创新无疑都包含有问题解决。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解决”的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集中体现。传统的做法往往是淡化“问题意识”,教者奉献给学生的是一些经过处理的规则问题和现成的漂亮解法,舍去了对问题加工处理的过程,也舍去了制定解决方案的艰苦历程。学生听起来似乎显得轻松,但“数学的能力”却未能得到应有的提高。所以要强化“问题意识”,充分展现对问题加工处理的过程和解决方案的制定过程,这既能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又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挖掘教材中具有某种创新价值的问题,进而创设问题情境,从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在进行“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教学时,传统的方法是给出定理,画好图形,把课本的证明讲一遍;但我在教学中作如下设计:

第一步,提供问题;在水平的地面上竖起了一根电线杆,现在请大家想一个办法,检查一下电线杆是否与地面垂直?

第二步,设计解决方案:学生将电线杆抽象为一直线,地面抽象为一平面,根据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设计方案如下:用一块三角板,让一条直角边“贴紧”电线杆,直角顶点靠地,旋转一周,如果靠地的一边始终在地面上,则可以断定电线杆与地面垂直,否则电线杆与地面不垂直。

第三步,问题的发展:教师在肯定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新问题:是否有比这更易行的方案?如果有一个人没有让三角板旋转一周,而只是检查了两个位置且都和地面贴好,他就断定电线杆和地面垂直,你认为正确吗?

第四步,问题的深化:教师要求揭示此问题的实质,并有数学语言表述:如果一条直线和平面相交并且和平面内过交点的两条直线都垂直,他是否与这个平面垂直?

第五步,设计问题解决方案:教师首先让学生利用身边的三角板和铅笔做模型作验证,发现确实是垂直的,然后师生共同研究制定理论上的证明方案。

第六步,回到最初问题,给出合理的答案。在解决以上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新课程标准》所主张的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感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课堂上只有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活起来”,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创造力才会加强。

猜你喜欢

学习方法智慧
小学英语复习的方法与技巧
小学音乐快乐学习的三种方法
中职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心得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浅析
论高中物理电路知识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思路
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意义及学习方法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