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2015-10-21郑玲玲

教育艺术 2015年3期
关键词:知识点生活化探究

郑玲玲

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对事物的认识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数学作为一门以数字、符号、定理等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具有高度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点,对学生的思维冲击无疑是巨大的。数学教学生活化旨在将繁杂、难以理解的数学理论进行解构,并将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社会经验进行联系,从而借助学生所熟知的事物、现象,加快、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这一教学方式一方面实践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理念。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另一方面直观、形象的案例、情境呈现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效率。本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探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以及相关策略。

一、营造生活化的课堂学习氛围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的理论,其主张“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生活化教学的本质就在于将生活、经验渗透到数学课堂之中,给予学生充分生活以及课堂纵向深入的条件。因此,教师在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既要着眼于学生主体的情绪、心理,又要重视自身的教学艺术,以推动数学课堂的良性发展。学习环境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和心理,良好的课堂氛围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还能够帮助教师引导课堂走向。生活化的课堂氛围往往会给学生特定的心理暗示:教师更希望我们从生活中寻找数学。在这种精神环境下,学生具有足够的情绪安全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能够最大程度地被焕发。教师可以从教材、探究材料处理等两个方面来营造生活化的课堂学习氛围。

(一)教材处理生活化

教材是教学开展的主要资源,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整理、加工,如保留数学知识点,将教材中过时或乏味的案例以生活案例进行代替,可以有效地向学生传达生活化教学这一理念。如在《数据收集整理》一课中,教材以“校服颜色选择”这一案例为素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其进行灵活地更改,如将这一案例转变为一次实际的数据调查活动,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邀请一位学生来做调查者,其余学生作为被调查人员,要求调查者统计班级学生对“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喜爱情况。教材生活化处理既是对教材有取有舍、合理利用的体现,也是营造生活化课堂氛围的重要途径。其以教材为依托。将生活案例、情境以更为灵活、合理的方式融入到数学课堂之中,在引起学生关注生活的同时,传达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的教学信息,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引导。

(二)探究材料生活化

实践探究是数学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以生活化探究材料“包装”的数学探究活动不仅能够使“生活化”这一主题一以贯之,而且还能够促使学生对活动保持浓烈的兴趣。如在学习《找规律图形》一课中,教师可以将“找一找生活中的规律”引入到本节课的探究活动中,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以下几个任务:1.寻找周围具有规律性的图案;2.将寻找到的图案进行简单的绘画;3.发挥想象,自己创作美观且具有一定规律的图案。这一探究活动以生活事物为切入点,使学生将眼睛从理论知识转移到生活之中,课堂目标从单纯的学习能力提高转移到观察能力培养之上,其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而且每一个数学知识点都与生活息息相关,使整个课堂都呈现出浓厚的“生活”味道。

二、建立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模式

课堂一般分为课堂导入、实施教学、总结反思等几个阶段,生活化教学不仅渗透于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而且各有特色、各有侧重。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生活化数学课堂模式的构建。

(一)课堂导入: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

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博取他们的眼球是课堂有效开展的关键。实验发现,学生对自己所熟悉的事物往往显示出更为浓厚的兴趣,也就是说,相较于普通的课堂导入方式,生活化的数学情境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的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发挥生活案例抛砖引玉的作用,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具有趣味性的数学情境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感受。

如在学习《统计》一课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对“统计”二字有初步的认识。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图片:一个小花坛中有26朵四种颜色的郁金香,然后向学生提出疑问:“这是我在我们学校花坛拍摄的郁金香图,看到这些美丽的花,我想知道每种颜色的花各有多少朵,同学们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涂小格的方式表示出来,并在上面写出具体的数字呢?”学生涂完之后,教师可以对比出示图片和统计图:“比较题卡与刚才的画面,哪一个更能清楚地看出每种颜色的花各有多少朵?”答案不言而喻,教师趁热打铁:“像我们刚才那样把花的朵数数出来并用涂小格的方式表示出来的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进行统计,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借助校园花坛的郁金香小施魔法,一下子就使学生的眼睛盯到图片之上,并结合一问一答的方式,成功地导人本节课的主题。

(二)实施教学:有效结合生活实例

引出课题之后,实施教学则是数学课堂开展的重中之重,案例剖析、探究活动、知识点应用是这一环节的主要内容。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灵活地运用生活实例,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

1.开展贴近生活的数学实践活动。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所说:“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好奇心强、爱玩、爱动是小学生的典型特征,教师不妨借助他们这一心理,设计特色而高效的数学课堂,鼓励学生主动进入到生活中去发现数学知识的奥秘,去掌握数学学科的结构。

如在学习《折线统计图》一课时,教师可以以“我的菜篮子”为主题,设计有关于“蔬菜价格一天涨跌情況”的调查活动,带领学生开展关于“统计”的数学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入到菜市场,选取一天中的三个关键点为调查时间:早上6点,中午12点,晚上8点,来调查某一种蔬菜在一天内的价格变化情况,并将调查结果制作成折线统计图,说明蔬菜价格在一天内所呈现的规律特点。在实施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各组学生的成果进行展示,并结合他们的完成情况来讲解折线统计图的相关知识点。在这次实践活动的策划中,教师以活动先行,并且摆脱了课堂的束缚,倡导学生主动融入到生活之中,运用既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数学知识来解读生活现象,这既是通过生活舞台来展现数学,也是利用数学显微镜来观察生活。

2.设计生活化的数学问题。问题是数学课堂的灵魂,巧妙的问题设计不仅能够推动课堂的深入发展,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反应能力。数学问题生活化旨在以问号的形式来展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来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因此,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中,要以生活实践、经验为依托,创设具有启发性的生活化的数学问题。

仍以《找规律图形》一课为例,学生在这一节课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知道何为规律,也要能够自己“创造”规律。教师可以设计“帮帮他”的数学问题:老豆博士想请大家帮个忙:他买了一块花布想做窗帘,但买回来之后又觉得这块布缺花边,所以他想请大家用今天所学的规律帮他设计一种花边,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在这一问题中,教师将“画规律图形”这一简单的任务蕴藏于帮助老豆博士设计窗帘的文本之中,不仅增强了故事性,具有人文关怀,而且将具体人物、窗帘这一生活中的事物置放于问题之中,可以说是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三)总结反思:实行人文性的生活化评价体系

总结反思是确保课堂有效性、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举措,它一方面要求师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回顾、总结,起着查漏补缺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课堂设计有效与否、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得当与否。无论是总结,还是反思,其大都以评价的方式进行反映。从生活化教学方式来看,其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形式多样的活动方式以及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形式要求生活化的评价体系必须具有人文性的特点,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多元性。多元性是指评价要因“人”而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水平、能力发展等,进行灵活、有针对性的评价。由于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认识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具有差异性,因此他们在课堂的不同环节之中表现各有不同,有好有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实施评价时切勿拿着同一根“尺子”来进行比对,相反,要在纵向比较的基础之上,进行横向的比较,从而更加关注学生在原有基础之上的进步情况。另外,生活化的问题设计一般为开放性的题目,教师要尊重不同学生的意见和想法,耐心听完他们的奇思异想。

2.过程性。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对应,其要求是注重学生在知识探究过程中的表现,而非对最后结果的“一刀切”。生活化教学极其强调对生活问题的探究以及数学问题的解决,数学课堂一般以小组合作和独立思考相结合为主要组织形式,因此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往往通过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作出衡量得以实现。因此,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可以将沟通能力、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等纳入到评价体系当中来,以更加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3.多样性。多样性是指评价要全方位、多层次,如将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生活化教学为课堂提供了一个相对轻松、自由的环境,多样性的评价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而且还能够提高评价的公正性。如在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中,小组成员可以就不同成员在这一过程中的表现情况互相进行打分,而学生自己也可以从主观的角度出发,对自己在小组中的“出力”情况进行评价。

生活化教学巧妙地将生活搬到教学舞台上来,利用一个个生动、形象的生活案例对数学知识进行全新地演绎,一方面其将深奥的理论知识分解为浅显的、具有探索意义的动态过程,另一方面又为枯燥的数学原理“穿上”趣味的“外衣”,使其兼具審美和智慧的双重特性。总之,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掘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使学生于数学中看生活,于生活中理解数学。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既要掌握好数学生活化的“度”,也要把握好生活与数学连接的桥梁,切忌为“生活化”而生活化。

(本栏责任编辑 刘艳军)

猜你喜欢

知识点生活化探究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设问引导探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知识点自测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