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批改作文
2015-10-21周艳芳
周艳芳
作文难,评改作文更难。多少年来,“精批细改,全批全改”成了衡量中小学语文教师工作能力和态度的重要标志。学校和家长也都认同此理,认为只有这样做的语文教师,才是最认真、最负责、最优秀的教师,而处在风口浪尖的语文教师却叫苦不迭,将学生的作文圈点成“满堂红”,累死累活不说,学生的作文水平并未见多少起色。
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人们的认识问题。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中教师常常比较重视指导学生如何去写作文。而对于写完之后该如何指导学生去修改作文,却很少考虑,而这一点恰恰是制约学生作文能力的瓶颈。尽管教师朱批满篇,但学生很难甚至根本不愿去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教与学严重脱节,造成学生难有大的长进的状况也就在情理之中。因此,这种费时费力、高耗低效的评改方法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在此仅就批改所要遵循的原则,谈一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要“多就少改”
多年来,语文教学对作文批改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主张对学生的作文要“精批细改”,另一种则主张“多就少改”。我認为:作文的批阅,一定要“多就少改”,坚持以正面指导和鼓励为主。善于发现和肯定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哪怕是差生,也要充分肯定他们作文中细微的优点和小小的进步,以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把作文写好的愿望。
当然,坚持“多就少改”的原则,不是对学生作文中的缺点视而不见,而是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讲求实效。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不要只顾到了学生的文,却忘了作文的学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作文中的成绩要给予大力表扬,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对学生作文中的缺点,尤其是差生作文中的缺点,不要提名道姓地指责,以防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从而使他们心灰意冷、失去写作文的兴趣。
二、要有启发性
作文批改要有启发性,避免学生写,老师改,有些错误他们自己能够找出来,这样老师不要包办代替。要通过书面批改或面批,或设疑,或启发,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从而努力把作文改好。
三、要有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原则,明白地讲就是因人而异。吕叔湘先生谈到他读小学时一位语文老师批改作文的一个特点,“就是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批改重点。有人错别字多,就着重批他的错别字;有人谈话啰嗦,就着重批她的啰嗦;有人说话不照前顾后,就着重批她的失于照应。因此往往同一种错误,在这个同学的本上随手改掉,不讲什么。在那个同学的本上就先批一通,再动笔改。当然,着重点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个缺点克服了,另一件事又提到日程上来了。”他这里讲的就是作文批改中的针对性。批改作文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症下药,切实解决问题,使学生做一次文就有一次收获,有一次进步。如有的学生作文本字迹潦草,难以辨认,乱打标点,一逗到底,就要要求他把字写清楚、端正,容易认识。要改变一逗到底的情况,基本上做到标点正确,而不能立即要求学生字迹秀丽,书写美观,所有标点符号都用得恰当;有的学生还不大会把环境描写和人物性格结合起来,就要求他在作文中刻划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这就太脱离实际了。
四、要有效率而且形式多样
有时候,在学生交上作文老师要隔好久才会翻开看看,进行批改。这是由于时间过久,学生对于自己写的作文没留下多大的记忆,当时写作文时候的感受也已经不存在,因此当发下作文本后,他们也往往只是简略地看一些得分等级和老师的评语就完事,至于老师在作文中给予的具体批改,他们往往都不在乎,这对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没有益处,老师也就徒劳无功。因此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要注重效率,要考虑学生的接受时间限度,这样才会得到良好的效果。另外,要使我们的评语更有作用,不仅仅是批改要有效率,还要注意批改的形式要多样化。可以是书面批改,也可以是口头修改,可以用分数等级来表示,也可以用评语来表示。形式多样,更有利于引起学生对自己作文的关注和留意,以便根据老师的批改,对作文进行更深一步地加工处理,在以后的写作中注意,提高写作水平。
五、做好批改笔记
有一些教师。往往是批改作文以后就认为万事大吉,发给学生就OK了。但最重要的还有一点,就是要做好批改记录。把全班学生和每个学生作文的优缺点及其所记述的典型事例简明扼要地记录下来,以备讲解和辅导用。教师要经常注意积累这方面的资料,可以为不断地改进作文教学提供充分可靠的依据,从而尽快地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总之,对于小学生的作文修改,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我们集体努力研究,不断地从实践和理论中摸索经验,以便真正地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本栏责任编辑 刘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