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遵循两个“尊重”,让生态课堂充满智慧

2015-10-21王甫侠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5年3期
关键词:月色尊重智慧

王甫侠

一、遵循“两个尊重”是打造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前提

学生是我们的教学对象,每一个学生都是性格迥异的个体,学生的成长也有其自身的“秩序”和“规律”,我们要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关注的中心,关注学生的每一天、每一节课是否快乐。基于此,以尊重为前提,打造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正在长春市第一零三中学的热土上、在探索和实践中日臻完善,翩翩而飞。

课桌摆放不再是学生面对老师,而是学生桌对桌、面对面;黑板也不再是老师的专属品,变成了学生的舞台;电脑不再是老师的“私有财产”,成为学生展示的帮手;中心发言人不再是滔滔不绝的老师,而是意气风发的学生各抒己见。

课前学生自学、课上老师巧妙的导入、小组成员合作研究,在交流中学习、在质疑中探索、在拓展中升华、在整理总结中提升认识,这个学习过程我们简单地将其总结为:“学—导—研—习—拓—理”。

学生在思维与思维中碰撞,教师在点拨与激励中育人,这样的教学不仅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尊重了教育教学规律,无论是从学生的角度还是教师的角度来说,都应当是充满智慧的生态课堂的较好体现。

二、激发智慧是践行生态课堂的有效手段

生态课堂就是以人为本的课堂,关注人性、突出发展、充满活力的课堂,是学生成长的乐园。其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在自然和谐、智慧飞扬中进行的,课堂应该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应该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

在执教《记承天寺夜游》时,学生品析第二段写月色的句子。一名学生作为主持人,来和同学们共同交流合作学习成果。

主持人问:谁能翻译一个这个句子?

同学答:庭下的积水澄澈透明,水中藻、荇交错在一起,原来是竹柏的影子。

主持人问:很好,但是你忘了一个字“如”。他以为月色是水,于是便陶醉其中,这是一个比喻的修辞,从正面直接写出水的特点:澄澈透明。更秒的是他将这个比喻延续了下去,又犯了一次错误,那就是将竹柏的影子当成了水中的藻荇,其实这又是一个暗喻。这样看似寫了作者的两次错觉,其实是因为作者太投入了,太忘情了,是真的被月色陶醉了。

教师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展示,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尊重了教学规律;学生的回答全面透彻,更重要的是尊重了同伴的智慧,一起切磋,其乐融融,这一问一答充满了生态的情趣。

接下来学生又说:我们组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个疑问,此句的重点本为写月,可是这个句子却没有一处提到月,谁能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沉默一会儿。

教师点拨说:同学想想我们有没有学过运用类似写法的作品呢?

有同学答:啊,我想起来了《桃花源记》这是作者为文的一种含蓄之美,给人充分的想象空间,有点像留白的写法。

又有同学答:我还有一个想法,这里写月是表象,其实是借月抒怀。月是“空明”的,我想到了第一组同学说到的苏轼与佛的关系。空,主张四大皆空。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苏轼之所以能够像空明的月色一样光明磊落,心情如水。

教师点拨:根据他的发散思维方法,大家还有没有想到关于月的其他想法?

同学答:我也想说竹柏与月的关系。古人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以喻坚贞的操守。月光投影于竹柏,不正是借此景来抒发和张怀民的深厚友情吗。

“学成于思”。在这样的生态课堂中,学生以问引思,以思质疑,以疑促思,层层深入地品析和理解了文章;教师因势利导,恰切地点拨,让学生的理解逐渐清晰而深刻。

猜你喜欢

月色尊重智慧
月色
养一帘月色,等你缓缓归
黑暗
关于深入开展文化养老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