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2015-10-21赵高昆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赵高昆

【摘要】胆囊结石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胆囊切除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胆囊结石的首选,但是患者术后也极易出现便秘、腹痛、腹泻、腹胀等不良反应。近年来,随着胆囊结石发病率的不断升高,胆囊切除术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其中腹泻是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了尽可能降低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的发生率,笔者主要收集了近年来关于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的相关报道资料,总结了其中的诱发因素,现将其研究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术后腹泻;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265-01

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治疗效果好,但是由于术者操作技术或者其他各种原因,患者术后也容易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这也被称为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根據相关文献研究报道[1],PCS发生率大概在13%-47.2%左右,PCS症状主要分为疼痛以及非疼痛两种类型,腹泻是非疼痛症状中最为常见的,胆囊切除术后腹泻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持续时间也比较长。有的报道提出胆囊切除术后腹泻会大大增加近端结肠癌的发生风险,因此明确分析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的相关危险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1.胆囊功能的影响

在人体结构中,胆囊具有分泌黏液、浓缩并存储胆汁等诸多功能,正常情况下,肝脏会产生胆汁,并且在胆囊内存储,胆囊浓缩胆汁后,待机体进食后可以分泌出充足的胆汁成分来促进食物中的脂肪组织消化。刚开始进行胆囊切除术的过程中,肝脏会分泌出胆汁酸盐会有节奏的进入到胆总管内,十二指肠大乳头处的环形肌一旦当胆总管内压力有30cmH2O时就会舒张,这样就可以将胆汁排到肠道内。人体进食后,浓度比较低的胆汁酸盐排入到肠道内,无法完全消化、吸收脂肪,肠腔内就会积累大量没有被乳化的脂肪,导致渗透性脂肪泻。

结束胆囊切除术后大概3个月,胆总管在一定程度上会通过胆管扩张的方式对胆囊存储功能起到代偿作用,胆囊的部分功能也会被胆总管替代,胃肠道等机体其它器官会慢慢适应胆囊功能缺失的情况,机体进食后,会适当增加胆管的胆汁酸盐排出量以及胆汁排出浓度,肠道也可以相对充分的消化、吸收脂肪,这段时间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腹泻症状。有学者研究表明[2],胆囊切除术后腹泻发生率和胆囊排空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术前胆囊排空率超过45%的话,术后腹泻发生率越高,术前检测患者的胆囊排空率越高,说明胆囊功能越佳,将胆囊切除后,突然丧失了胆囊功能,这样机体的代偿不完全,就容易出现腹泻症状。

2.胆汁成分影响

有学者研究表明,大概30%-71%左右腹泻患者主要是因为胆汁酸盐吸收不良所致。经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表明,胆囊切除术患者或者合并胆汁酸吸收障碍患者,相对于正常人群的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19(FGF19)明显偏少,胆汁酸盐合成过程中,FGF19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如果患者的FGF19水平持续较低的话,肝脏会不断合成胆汁酸,这样会远远高出回肠回吸收胆汁酸的上限,导致胆汁酸型腹泻。有的学者认为,患者进行胆囊切除术后,胆汁排放节律发生紊乱,结肠内会进入过多的胆盐,胆汁自身可加快结肠蠕动,这样结肠内的的水分大量增加,导致水样便。而且,胆盐由于肠腔内的厌氧菌会发生羟基化反应,形成双羟胆酸,双羟胆酸不仅有利于加快肠蠕动,同时对于结肠的水分吸收具有强效抑制作用,使患者的腹泻症状进一步加剧。也有学者认为,在粪便带走大量胆盐的过程中,也容易导致腹泻。

3.神经内分泌因素的影响

3.1 5-羟色胺(5-HT)

临床上将5-HT也称为血清素,属于吲哚胺类脑肠肽,在消化道中有很多,大概占到95%左右。临床已经有学者研究证实,场内5-HT属于多功能信号分子,同时会参与分泌反射、调控胃肠运动、缓解内脏疼痛等多个过程。如果5-HT信号系统出现异常,极易出现胃肠功能性疾病。患者机体内5-HT水平在胆囊切除术后紊乱,会加快胃肠蠕动,缩短肠道运转时间,也会导致腹泻。

3.2血管活性肠肽(VIP)

临床上将VIP也被称为舒血管肠肽,其主要是由28个氨基酸共同组成,生理功能具有多样化,也是极具代表性的一种肠神经系统递质。中枢神经系统极其周围神经系统都可以生成VIP,胃肠道黏膜中散布的神经内分泌细胞也会合成、释放VIP。机体内VIP含量最高的是胃肠道,其次是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外周血,胃肠道的VIP一般集中在肌间神经丛以及黏膜固有层。VIP受体在心血管、消化道以及脑部等部位比较多,VIP结合受体后,经过cAMP/PKA 信号通路会发生相应的生物学效应。VIP在消化道中会舒张胆囊、肠道及胃部,对幽门括约肌、食管下括约肌以及Oddi括约肌等收缩以及胃蛋白酶分泌、胃酸分泌具有强效抑制作用。患者进行胆囊切除术后,机体内VIP水平升高,也会诱发腹泻。

4.患者个体因素

患者个体因素也是导致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的主要因素之一,患者的年龄、体重、肠道菌群以及精神状态等各方面情况都有可能会导致腹泻。有学者研究提出,中青年患者进行胆囊切除术后腹泻发生率相对于高龄老年患者明显偏高,这主要是因为中青年人常常会进食一些油腻食物,而且老年人的各项身体机能及器官功能慢慢衰退,但是衰退的部分胆囊功能会被胆管代偿,但是中青年患者的胆管代偿功能相对较差,大部分都是依赖胆囊功能,一旦切除胆囊后,突然丧失胆囊功能,一体进食油腻的食物,短时间内难以释放充足的胆盐,这样很难完全吸收食物中的脂肪,容易导致脂肪性腹泻。其次,体重高的患者胆囊切除术后腹泻发生率会显著高于体重低患者,精神状态比较焦虑患者胆囊切除术后腹泻发生率也会明显偏高。

5.讨 论

有学者研究提出,大概一半胆囊结石患者术前的疾病经过胆囊切除术后并没有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原来的临床症状仍然没有改善,而且术后出现了腹泻等新的临床症状,因此有必要重新考量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指征。胆囊结石患者如果没有合并其他临床症状,术前应该科学评估患者的胆囊功能,若患者术前胆囊排空率超过45%,而且胆囊并未出现其他恶性疾病,可以继续观察或者采用非手术保守治疗。若患者合并临床症状,应该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体重以及胆囊功能等多方面情况,全面评估手术治疗效果,并且合理预测出现PCS的风险,注意手术适应症。患者进行胆囊切除术后,一定要注意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多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时刻保持良好、愉快的心情,尽可能减少腹泻发生。

参考文献:

[1]孙宜诚,朱海涛.胆囊功能的新认识[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2,20(33):3181-3185.

[2]邹大中.胆囊排空功能与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的关系[J].现代医学杂志,2007,35(6):238.

猜你喜欢

胆囊切除术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近十年国际STEM教育研究进展
微生物燃料电池在传感分析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磷酸化肽富集新方法研究进展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应用
结合视嗅觉刺激的优质护理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康复的影响
浅析腹腔镜治疗用于小儿胆囊结石治疗的临床效果
经脐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的Meta分析
剑杆织机设计与人机工程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