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管理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2015-10-21李育英施旎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应用效果探讨

李育英 施旎

【摘要】目的:探讨PDCA管理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2010年9月到2014年9月我院对于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药物不良反应共3000例,男性患者1820例,女性患者1180例,平均年龄62.6±1.3岁,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通过研究这3000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为4.15%,我院每年平均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次数为600例。重度药物不良反应96例,占药物不良反应患者总数的3.2%。结论: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过程中采取PDCA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医护人员的自觉性,并对监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最大程度降低风险,确保患者在监测期间的安全。

【关键词】PDCA管理;药物不良反应;应用效果;探讨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218-02

这几年,我院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过程中采用了PDCA管理模式[1],积累了一些经验。医疗质量管理的重点是保证患者的安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其中重要的一项是将药物不良反应的危害降至最小。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过程中使用PDCA模式的管理,能够有效的将医生、护士以及药师三者结合起来,提高他们安全用药和自觉上报的意识,最大程度地避免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造成的危害。为探讨PDCA管理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的应用效果[2],选取2010年9月到2014年9月我院3000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过程中采取PDCA管理模式,旨在有效提高医务人员的自觉性,并对监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最大程度的降低风险,确保患者在监测期间的安全,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9月到2014年9月我院3000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本文选取对象均经过本人的同意。其中男性患者1820例,女性患者1180例,年龄55-69岁,平均年龄62.6±1.3岁,3000例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PDCA管理

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djust(修正、校准)的第一个字母的集合,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四点依次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

1.2.1.1 Plan(计划)

P (plan) 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规划的制定。

1.2.1.2 Do(执行)

D (Do) 执行,以知晓的信息为基础,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不同方案计划;再根据设计和布局,进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1.2.1.3 Check(检查)

C (check) 检查,对于按计划实施后产生的后果要进行总结,找出其中的关键点,对错要分清。

1.2.1.4 Adjust(修正、校准)

A (adjust)修正,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对于失败的教训要总结,引起重视。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去解决。

以上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的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这样阶梯式上升。

1.2.2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标准以及定义

1.2.2.1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

按照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的规定,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简称ADR)是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的且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该定义排除有意的或意外的过量用药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

在使用常用剂量的药物防治或诊断疾病的过程中,因药物本身的作用或药物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与用药的目的无关而又不利于病人的各种反应。

1.2.2.2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标准

①用药途径;②用药前患者的状态;③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④医师、药师认为可能的原因;⑤处理药物不良反应的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均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仔细分析与数据处理,实现有效的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使用率(%)表示。两组数据对比P<0.05,其差异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010-2014年药物不良反应的上报情况

2010~2014年我院收治住院者的人数为87698人次[3],根据表1可知,药物不良反应的上报数量为3000例,2011年药物不良反应的上报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25.5%,2014年上报人数最少,占总人数的8.2%。

表1 2010 ~2014 年我院 ADR 上报情况

年份 ADR 上报的数量(例次)

2010 759(25.3%)

766(25.5%)

735(24.5%)

492(16.4%)

248(8.2%)

3000

2011

2012

2013

2014

总计

ADR上报人数到2011年以后持续降低,2013年到2014年下降的人数最多,有244人,占总人数的8.2%。

3 讨论

不同的药物出现的副作用都有所不同,并且反应的程度和发生率也不同。药物需求量越来越大,种类也越来越多,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现象的出现变得越来越频繁。药源性疾病也可能是药物不良反应所引起的,有些药源性疾病也属医源性疾病。尽管服药后不出现副作用的情况很少出现,但大部分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是因为乱用药的原因造成的,如阿司匹林是人们经常服用的药物,但长时间服用此药物可导致胃肠道出血,引发胃溃疡,使胃溃疡恶化,导致溃疡出血、穿孔,长期服用还可引起缺铁性贫血,少數病人可引起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4]。

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过程中采取PDCA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医护人员的自觉性,并对监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最大程度的降低风险,确保患者在监测期间的安全。

综上所述,应将抓好 ADR工作作为落实患者安全,保证医疗质量的重点去抓,要探索和尝试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杨玉玲.评价戴明环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06:55-57.

[2]《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2013年文题索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24:1-37.

[3]朱立勤.基于临床药师的用药安全性评价与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1.

[4]吴丽敏.PDCA循环理论在临床用药点评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4.

猜你喜欢

药物不良反应应用效果探讨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预测研究
我院活血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及其对策分析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我院526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