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研究

2015-10-21刘海波刘娜刘惠铭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糖尿病

刘海波 刘娜 刘惠铭

【摘要】 据国际(IDF)2014年11月14日发布的消息[1],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糖尿病占国家医疗费总支出的13%,有高达1734亿元人民币与糖尿病直接相关[2],不能有效的防治,不但影响每个家庭,也将影响国民经济。本文应用中医脏腑辨证理论 ,采取(1)清解法.(2)调排法.(3)祛瘀法.(4)培固法组方.(5)内服外敷法。根据2型糖尿病个体不同时期脏腑实证,脏腑受损生化指标为依据,并以各项指标正常为界定标准。采取内服中药方组制剂、穴位外敷贴,调节糖代谢,逆转了十几名不同程度的2型糖尿病患者,防治了30余名准糖尿病患者。不囿于传统理论,中西结合就能有效的防治糖尿病。【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3]、【糖尿病中医防治标准】[4]所确定的IGT、TFG、IGR等15种症状,为防治糖尿病确定了方向。[糖尿病中医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展望][5]提出辨证施治的新观点,充实和发展了祖国医学理论。

【关键词】糖尿病;脏腑学说;清解法;调排法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197-02

祖国医学的脏腑学说是朴素的唯物辩证法,它是从生理、病理、组方用药治疗各方面实践经验而得出的结论,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核心。古代的脏腑学说因受当时的历史条与检测手段的局限,存在不足之处。现代医学水平的发展及检测手段的不断完善,本着“古为今用,西为中用,推陈出新”的精神,探讨各脏腑的功能,完善脏腑理论,使中西医从理论上完美结合用以指导临床实践。2000多年来,脏腑学说是以五脏六腑功能、症状辩证施治的,对胰腺生理、病理及治疗缺乏典籍方。对于古时消渴症、三消特点与现代糖尿病症状的区别已有多位专家的观点、结论,这里不多赘述。有以下4点仅供参考。

1.人们的生活时代背景不同,主要是食物链的改变。40年以前粮食作物极少有害残留。2.生活方式改变。90年代以后人们随着生活物资的丰盈,社会接触、聚餐成风,体力劳动消耗下降。脂肪肝已形成肥胖、大肚腩群体,体质、体能逐渐下降。3.不对症用药贻误病情。很多人把胃胀、腹胀、反酸、呃逆、消化不良等症状当胃病治疗。4.肝胆主和降、脾胰主运化。“五脏六腑学说中应增加一腑“胰腺”,形成“五脏七腑”学说新理论。因为胰腺是内分秘的重要器官,已经现代医学、病理学所证实。

一、历代医家在【内径】[6]的基础上对脏腑学说做了不断的充实和提高。东汉医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7]六经辨证、【金贵要略】[8]都提出了以脏腑经络为理论核心,并强调脏腑功能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与归转的根本原因。华佗【中藏经】[9]主要是从脏腑虚实来进行辨证。唐代孙思邈【千金方】[10]也是以脏腑寒热虚实概括杂症并以其为立方给药原则。清代王清任在【医林改错】[11]提出“业医诊病,当先明脏腑;著书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重点强调了脏腑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对古老的“消渴症”三消理论不能全盘照搬用以治疗现代糖尿病。糖尿病属于内分泌糖代谢紊乱证状。而个体体征、年龄、得病时间及脏腑功能受损情况也不相同,以脏腑实证及受损脏腑生化指标临症辩证,据糖尿病三大特点分系统组方,中西结合有效的防治糖尿病。糖尿病综合症极为复杂,不可能一方治多人。

二、辨证施治

(一)、清解法:清是指清湿热,在组方上,引肾脏清扬之水上行润燥除湿热,导热下行,达到润肺燥、抑心火、平肝阳、泄胆、胰、大肠之实热,保持五脏七腑阴阳平衡、调达。解是解毒,指除湿化混,湿混即血液中多余的胶质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胆固醇、尿酸、尿肌酐、尿素氮等。

(二)、调排法:在组方上调整心、肺、肾的功能,改变心原动力不足,肺气肺津不足。助肾阳、增加肾脏的气化升腾功能、平衡心、肺、肾的血流量,改善血稠、血粘、血氧低症状。调整消化分泌,健脾养胃,修复肝胆、脾胰受损功能(胰腺含有非常丰富的消化酶: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等。胰腺胰泡分泌的酶主要有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羧肽酶、弹力酶、磷脂酶A2、淀粉酶、核蛋白酶等。正常情况下除脂肪酶、淀粉酶、核蛋白酶是以活性存在外,其它的均以非活性状态存在。反流性胆囊炎使胆汁、十二指肠液、肠酶、乳化脂肪、溶血性卵磷脂等返流于胰管,则使胰管内的各种酶原活化,活化的酶对胰腺组织自我消化、胰腺本身损伤而发生胰腺炎)(12)。掌握肝胆同腑主和降、脾胰同腑主运化,相互依存、功能又有联系的实质。平衡肝、脾、肾,防止子盗母气。明确疏肝利胆、健脾利胰、肝脾相合利肾。排是肝胆、脾胰功能顺畅后,顺势疏导大肠、膀胱的正常排泄。减少泌尿系统负担,减少胆红素、胆固醇等对肾脏的负担与刺激,增加肾血流量,增强肾脏免疫力;温助肾阳增强肾脏的气化升腾、排毒能力。

(三)、祛瘀法:血瘀是糖尿病综合征的集中反映,也是容易并发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足病、尤其是糖尿病肾病最为复杂。组方应按行血祛瘀、活血通络的原则,清心温煦肾阳增加心肾血流量是关键。疏肝利胆增强肝储血清血、排除血液中毒素的能力。在祛瘀法当中应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中医清血祛瘀、西医活血通络效果最佳。尤其是糖尿病肾病综合征必须中西医结合,否则单一方面治疗,不但病程延长、缠绵、反复,效果不佳。

(四)、培固法:顾名思义指的是培元固本,采取养心、疏肝、健脾、固补肾气,清除肾小管淤积,修复肾小管和肾小球损伤。补益肾精,增强体魄,提高精、气、神,完善生活质量。

(五)、内服外敷法:长时间服用中药汤剂有负担感和腻烦感。偶有机缘,结识了生物工程酵素培养专家,利用生物(酶)法发酵工艺改变传统中药汤剂。酵素(酶)法是采用超微分子加工技術,通过组合菌群在调配的营养液中发酵,分解营养成分产生大量的氨基酸、复合生物酶(酵素)和其它小分子营养物质,不但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又合成各种功能酶的基础成分。中药分子经过一系列生化反应,分子链变短成为富含小分子多糖、多(酶)、多肽、多氨基酸,活性增强。酵素工艺与现代纳米技术有异曲同工的效果。药物成分经(酶)法发酵一定时间后,降低了农药、化肥的有害残留,改变了药物气味。可直接服用,也可采用现代制剂工艺,制成滴丸、片剂。酵素与敷贴效果明显,易于贮存。内服外用、同步发挥作用,修复糖代谢受损功能,激活淤积的糖化蛋白,改善糖代谢。

(六)、准糖尿病患者

十几年来,在接诊肥胖、肝、脾脉洪、滑、肾脉浮虚者,经生化检验,95%以上都发生血糖超标(6.3---6.7),这些人即为准糖尿病患者。

三、经过多年对的糖尿病治疗研究,以脏腑实质症状辩证施治,修复各受损脏腑、清除湿混之毒,平衡脏腑阴阳,保证血行顺畅、分泌调达;饮食、运动有节、排泄规律,体态正常,脏腑阴、阳互根相生,糖代谢运化吸收正常,就能有效的防治糖尿病。

参考文献:

[1]糖尿病组织(IDF)2014年11月14日发布的消息(1)

[2]中高投资网2010--11--15.13.12.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3]中国[中医糖尿病防治指南]

[4]中国[中医糖尿病防治标准]

[5]新药研发论坛*糖尿病中医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展望(知网空间 - www.cnki.com.cn/A... - 2015-6-10)

[6][黄帝内经]脏腑学说

[7][伤寒论]东汉医圣张仲景关于六经辨证、脏腑经络核心理论

[8][金贵要略]东汉医圣张仲景关于脏腑经络核心理论

[9][中藏经]华佗

[10][千金方]唐代孙思邈关于脏腑寒热虚实概括杂症立方给药原则

[11][医林改错]清代医家王清任脏腑学说

猜你喜欢

糖尿病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论Ⅱ型糖尿病的形成与调治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尿酸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
抽烟增加糖尿病并发症风险
跟踪导练(一)(5)
抽烟增加糖尿病并发症风险
年轻瘦人糖尿病增多
糖尿病患者患癌几率高
Ending teen smoking
11月微博活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