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灌注液温度对经皮肾碎石术患者体温的影响分析

2015-10-21吴小琼蒋艳芬文海兰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体温发生率

吴小琼 蒋艳芬 文海兰

【摘 要】目的:探讨不同温度灌注液对经皮肾碎石术患者体温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60例于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开展经皮肾碎石术患者,应用随机分组原则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30例患者术中灌注液加温至36℃~37℃,而对照组30例患者术中灌注液常规保温(室温:22℃~25℃),观察两组患者术中体温的变化以及患者术后寒颤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术后的平均体温与其基础体温比均无统计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术中、术后的平均体温均低于其基础体温 (P>0.05)。实验组30例患者的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寒颤发生率(P<0.05)。结论:经皮肾碎石术术中适当升高灌注液的温度可有效维持经皮肾手术患者体温,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寒顫的发生。

【关键词】经皮肾碎石术;灌注液温度;体温;寒颤;发生率

上尿路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其中最常见的是肾结石。目前,由于经皮肾镜手术的众多优点(创伤小、并发症少及住院时间较短等),它已成为治疗肾结石的主要手术方式[1-2]。但是在经皮肾镜手术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灌注液,因此患者在术中很容易出现低温,从而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及一些不良反应[3]。因此,研究经皮肾镜手术中灌注液的合适温度对于经皮肾镜手术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随机选取60例于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开展的经皮肾碎石术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中体温的变化以及患者术后寒颤的发生率情况,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随机选取60例于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开展的经皮肾碎石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60例患者均为自愿受试者,年龄范围为27~69岁,平均年龄(42.6±10.8)岁。其中实验组30例(12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 41.4±11.7)岁,平均体重为(57.9±8.1) kg;对照组30 例(13例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43.2 ±12.6)岁,平均体重为(56.7±7.2)kg。在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患者均无统计学差别(P>0.05),故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60例患者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其中实验组患者手术中均将灌注液放入不锈钢水箱内加温至36℃~37℃,而对照组患者手术中使用室温(22℃~25℃)下放置的灌注液。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均给予常规的保暖措施,并保持室温恒定(25℃)。

1.2.2 观察指标 在患者进行手术之前用电子温度计监测口温,将其作为术前基础体温值。手术开始后采用相同方法分别记录手术开始后30分钟、45分钟、60分钟以及术后患者体温值。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后两组患者的寒颤发生率。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所得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χ-±s)表示,均值间的比较采用t 检验或者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统计结果均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平均体温均较高,且更接近人体正常体温,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平均体温分别与其术前基础体温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照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平均体温均较其术前基础体温低,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实验组患者的寒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经皮肾碎石术操作过程中需要持续大量冲洗。然而手术过程中过多的灌注液量或长时间或者较大流速地灌注灌注液都将引起患者机体对灌注液的吸收量增加,从而导致患者体温的丢失增加,即患者很有可能在手术中或术后处于低温状态[4]。一般若机体的中心体温低于36℃,则在临床上我们习惯将其称为低体温。然而,若机体的中心体温低于35℃则可引起患者虚脱,乃至休克症状。以往研究表明,若体温降低1℃时机体就可能出现寒颤,这不仅会增加机体的耗氧量,还有可能导致心肌缺血。而寒颤是麻醉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处于麻醉状态患者的中心体温下降从而会发生寒颤。寒颤可以使患者强烈的感到不适,主要是由于寒颤可使机体的代谢率明显增加300%,因此加重了机体的呼吸循环系统,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术后健康[5]。因此,在经皮肾碎石术中维持患者正常体温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主要观察两组患者术中体温的变化以及患者术后寒颤的发生率情况,旨在探讨经皮肾镜手术中灌注液的最合适温度。

本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患者在经皮肾碎石术操作过程中,随着手术中不断增加的灌注液使用量,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体温也随之明显下降,而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体温却能基本保持稳定。

此外,手术后对照组患者的寒颤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的寒颤发生率(P<0.05)。因此,在经皮肾碎石术操作过程适当升高灌注液的温度可有效减少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热量的散失,防止术中和术后患者体温的降低,并且可有效地降低患者术后寒颤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陈波,孙菊萍.灌注液温度对经皮肾镜手术病人体温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3,27(1):154-155.

[2]李玉梅,保庭毅,张伟,等.两种不同温度灌洗液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6):1-2.

[3]黄平,黄海.不同温度灌注液对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患者机体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14,38(11):1248-1249.

[4]王惠梅,陈秀惠.灌注液温度对经皮肾碎石术患者体温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2,3:93-94.

[5]钟文,曾国华,袁坚,等.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多次体外冲击波碎石失败肾结石的临床分析[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3,34(5):333-336.

猜你喜欢

体温发生率
慢性病管理对预防高血压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评价
急诊护理干预对妇科急腹症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早期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对并发症发生率的改善探讨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37℃不再是标准体温
哪些因素影响体温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哪些因素影响体温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