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低血压的护理

2015-10-21邹翠琴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体会护理

邹翠琴

【摘 要】强调了认识慢性低血压的重要性,阐述了慢性低血压的临床表现,总结了慢性低血压的护理要点即包括精神、饮食、体位、病情的观察、预防和救护的重点以及给药方法。

【关键词】慢性低血压;护理;体会

低血壓是体循环动脉压低于正常的总称。一般来说按常规测量法,测得成人肱动脉血压低于90/60mmHg(12.0/0.8kPa)时,可称为低血压。正常血压有昼夜波动,24h内最大差值可达40mmHg(5.33kPa)还有季节性波动,故应在不同日的同一时间多次测量安静状态下的血压,方可对低血压做出判断。慢性低血压的诊断需反复、多次测量才可确诊。慢性低血压临床并非少见,且常常容易因被忽视而致漏诊误诊。故正确认识慢性低血压并做好该病的护理很重要,现就本病的临床表现和护理体会概述如下。

1 临床表现

病情轻微症状有:头晕、头痛、食欲不振、疲劳、脸色苍白、消化不良、晕车船等;严重症状包括:直立性眩晕、四肢冷、心悸、呼吸困难、共济失调、发音含糊,甚至昏厥、需长期卧床。这些症状主要因血压下降,导致血液循环缓慢,远端毛细血管缺血,以致影响组织细胞氧气和营养的供应,二氧化碳及代谢废物的排泄。尤其影响了大脑和心脏的血液供应。长期如此使机体功能大大下降,主要危害包括:视力、听力下降,诱发或加重老年性痴呆,头晕、昏厥、跌倒、骨折发生率大大增加。乏力、精神疲惫、心情压抑、忧郁等情况经常发生,影响了病人生活质量。据国外专家研究低血压可能导致脑梗塞和心脏梗塞。直立性低血压病情严重后,患者可出现每当变换体位时血压迅速下降,发生晕厥,以致被迫卧床不起,另外诱发脑梗塞、心肌缺血[1]。

2 护理要点

2.1 心理护理:做好健康宣教,让病人正确认识疾病,消除思想上顾虑,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2.2 饮食:少食多餐,多喝汤,多饮水,给予高维生素(绿色蔬菜、水果),高蛋白(牛奶、大豆、鸡蛋)等饮食。餐后不宜马上活动。可休息半小时再干其他事情。若红细胞计数低,血红蛋白低可食用含铁丰富、富含叶酸饮食(猪肝、菠菜、贝类)。

2.3 体位:低血压与体位改变有关者,睡眠时床头应抬高25~30cm。起床时尽量减慢体位变换速度,或分段改变体位,即卧位—坐位—立位,不宜在闷热潮湿、缺氧的环境中站立过久,不宜从事高空作业,起立时也要注意,缓缓转身。肢体屈伸不要过快、过猛,洗澡水温不宜过热过冷,以防因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而晕倒。

2.4 病情观察:对低血压患者必须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应详细了解患者血压最低和最高数值,准确、定时测量血压,并详细做好记录。同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精神状况,特别要观察有无合并休克等症,发现病情异常及时告知医师并配合医师正确处理。

2.5 预防晕厥发生:低血压患者易发生晕厥,护理中可采用①促进静脉回流:患者直立时应进行肌肉活动,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也可嘱其直立时穿高筒弹力袜、弹力紧身衫裤及用弹力带紧围腹部等,可改善临床症状,防止晕厥发生;② 吸入二氧化碳:在纯氧中加入5%的CO2给患者吸入,每日一次,每次15min。机理是CO2能直接收缩末梢血管,扩张颅内血管,从而使脑血流量增加,症状改善,尤以交感神经功能减低的低血压患者最为有效[2];③对于伴有摄入量不足的患者出现大汗、脱水、消化道出血等症,或患者应用镇静剂及精神受到刺激时,尤应加强观察与护理,避免晕厥发生。

2.6 用药观察:有脑缺血症状或病情较重者给予药物治疗,主要是为了增加器官和组织的血液灌注,同时亦可升高血压。常用的有交感胺类,如麻黄素、利他林以及肾上腺激素类药。治疗期间需观察疗效,注意禁忌症及副作用,且每日早晚各测量一次血压。

2.7 晕厥的救护:一旦发生晕厥,立即将患者就地平卧,松解衣领,取头低脚高位,避免改变体位和搬动。一般平卧休息后血压多可回升,无需特殊处理。恢复缓慢者,可皮下注射麻黄素25mg,或静注50%葡萄糖40~60ml。若血压仍不回升,可能为其它器质性病变所致晕厥,应及时告诉医生予以紧急处理[3]。

2.8 出院指导:平时养成运动的习惯,均衡的饮食,培养开朗的个性,及足够的睡眠。患者应过规律的生活。低血压患者入浴时,要小心防范突然起立而晕倒,泡温泉也尽量缩短时间。对血管扩张剂、镇静降压药等慎用。有直立性低血压的人可以穿弹性袜。夜间起床小便或早晨起床之前先宜活动四肢,或伸一下懒腰,这样活动片刻之后再慢慢起床,千万不要一醒来就猛然起床,以预防短暂性大脑缺血。也可以在站立之前,先闭合双眼,颈前屈到最大限度,而后慢慢站立起来,持续约10~15秒钟后再走动,即可达到预防直立性低血压的目的[4]。避免吃有降压作用的食物,如芹菜、山楂、苦瓜、绿豆、海带、大蒜等。坚持每日测血压1次。

3 小结

通过健康宣教、恰当的护理可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配合医护人员积极防治和治疗,护理人员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有效服务,可预防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林惠凤.实用血液净化护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52-54.

[2]方咏梅,吴云霞,方梅红.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6):77.

[3]刘月侠.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原因分析及其预防处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5):1174.

[4]魏萍,刘华,刘秀英.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119.

猜你喜欢

体会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一名电视体育记者转型新闻教育的观察和思考
急诊救治腹部闭合性损伤的临床心得与体会
浅谈如何做好办公室文秘工作
浅谈留级生的教育管理实践与体会
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