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气道湿化的护理进展

2015-10-21梁振芬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进展护理

梁振芬

【摘 要】人工气道的建立是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而人工气道湿化的效果直接影响通气质量及治疗效果,因此人工气道的湿化就显得极其重要,现将人工气道的湿化护理进展进行分析,为其临床应用和护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人工气道;湿化处理;护理;进展

人工气道的建立是救治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长时间使用人工气道后,其不足之处也逐渐体现出来,如呼吸道的加温加湿功能丧失,水分丢失,呼吸道分泌物粘稠形成痰痂,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的纤毛活动减弱或消失,容易致气道阻塞、肺不张或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研究证实[1],肺部感染随呼吸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因此,人工气道的湿化就极为重要。本文根据临床护理经验及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以下综述。

1 湿化方法

临床常用的几种有效的湿化方法,包括湿纱布覆盖法、间断气道内滴注湿化、持续气道内滴注湿化以及空气的湿化等。

1.1 湿纱布覆盖法

将浸湿的无菌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在气管套管的外口,上端用胶布沿颈部皮肤固定,使之形成“门帘”。根据需要间断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取湿化液均匀地喷洒在纱布上即可,随干随喷洒。但实际操作中正常皮肤易受潮,由于气管插管管道较长,难以把纱布固定,所以此方法仅适用于气管切开的患者;另外,需要护士随时观察纱布的情况及喷洒生理盐水而增加护士的工作量,所以近来此方法已少用。

1.2 间断气道内推注湿化法

用20ml无菌注射器抽取湿化液放在无菌盘,根据痰液的粘稠度在吸痰前迅速注入湿化液2~5ml于人工气道内。廖慧中等[2]和陈丽萍[3]研究显示,进行间歇推注湿化(24h湿化总量为200ml~300ml),此方法可缓解气道黏膜干燥、失水,也可稀释部分痰液易于吸出,但却存在许多不足:①引起患者刺激性咳嗽、憋闷、心率增快、缺氧、血压升高等并发症;②增加病人恐惧感,引起病人烦躁,致使病人不配合,甚至人机对抗;③刺激性咳嗽会把部分注入的湿化液咳出,湿化效果差;④易把外界细菌带入气道,造成肺部感染。

1.3 持续气道内滴入法

1.3.1 输液器持续给药湿化法 将输液器除去针头后的硅胶管插入气管套管内3~5cm 后固定,持续缓慢均匀地滴入药液,干燥的痰液得到充分湿化,有利于痰液排出。李琳,马珊[4]将40例使用呼吸机的老年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用输液管持续滴注,滴注速6~8 ml/h,每1~2h 吸痰1次,常规组用间断气道内滴入法。比较结果表明观察组在呼吸、心率、Sp( O2)、动脉血气分析等各个指标的变化较常规组的低,而且在呛咳、窒息、痰痂形成、肺部感染情况明显少于常规组。虽然此湿化法优于间歇推注湿化法,但也存在不足之处:输注滴数不易调节,易引起湿化过度或湿化不足,需加强巡视。我们临床上使用精密剂量输液器可以避免以上不足,但费用相对要高些。

1.3.2 微量泵湿化法 ①微量输液泵湿化法:按输液器湿化法排好气后,置于输液泵中,根据痰液的性质调好滴速5~8ml∕小时。②微量注射泵湿化法:用50ml注射器抽取湿化液50ml装于微泵上,延长管一端接注射器排气后,另一端接输液针,调节适当的速度3~5 ml/h,置入气管套管内,进行持续湿化,在操作中要严格无菌。王莉梅[5]、庞启英[6]等研究显示,使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较间断气道灌注法有以下优点:患者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痰痂形成等明显减少,VAP 发生率低,平均带管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缩短。杨晓容[7]和曾媛等[8]研究结果表明:微量注射泵推注法具有下优点:湿化液量少,对气道无刺激或刺激小;符合人体气道持续湿化要求,可使人工气道保持良好的持续湿化状态,减少痰液粘稠度,患者能自行咳出,不易形成痰痂,保证气道通畅;减少吸痰次数,吸痰时间相对缩短,减少了对气管黏膜的损伤与出血;微量注射泵湿化是一个密闭的不易污染的过程,避免了交叉感染的发生,减少了感染的机会。王宁等[9]提出,微量泵控制湿化存在不安全隐患:因咳嗽及翻身叩背时,管道易掉出气管外,或管道受压、弯折,造成无效湿化及污染;另外,湿化滴入管前端置入气管内的位置固定,湿化液沿气管的一侧壁滴入,造成对侧壁湿化不全而形成痰痂。

1.3.3 空气的湿化 空气的湿化是一种间接的湿化方法。即利用加湿器来湿化空气,并采用拖地、洒水等方式,经常湿润地面,室内温度維持在22~24℃,相对湿度60%。合理的空气湿化也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湿化方法。我们科室的层流设备就能很好地保持这样恒定的温湿度。

1.3.4 电热恒温湿化 现代呼吸机上多装有电热恒温蒸汽发生器,是呼吸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加温湿化氧气,使其气道湿化充足,分泌物引流通畅,是使用呼吸机时最佳气道湿化方法。研究表明[10],电热恒温湿化法不仅仅限于应用呼吸机的患者使用。马玉芬等[11]对神经外科重症昏迷不需要带呼吸机的气管切开患者使用改良的恒温湿化罐,使痰液明显稀薄,同时改善了患者的氧供状况,缩短平均带管时间。刘惠玉[12]在未使用呼吸机的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患者采用恒温湿化器进行持续气道湿化治疗,湿化效果较传统间断气道湿化治疗的效果显著。但应警惕恒温调节失灵,导致水温骤升,引起喉痉挛、呼吸道烫伤等。所以恒温湿化器的应用对于所有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均有较好的效果。

1.3.5 人工鼻 人工鼻是由吸水材料及亲水化合物构成。当气体呼出时,呼出气内的热、水被人工鼻留下来,气体通过人工鼻进入气道时,热、水重新进入气管内,保证气道获得有效、适当的加温湿化。即模拟人体解剖湿化系统机制,循环呼出气的热度和水分(呼出气温度通常>35℃,湿度达100%),吸收呼气阶段的热和湿度,在下次吸气时释放。据报导[13],人工鼻以其高效的加温湿化作用已在欧美等国家得到广泛应用。丁汀[14]研究表明人工鼻与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比较,具有良好的湿化、温化、过滤作用,能促进痰液排出,可以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但人工鼻只限用于未使用呼吸机的患者,且由于它产生重复呼吸,会增加死腔量。

2 湿化液的选择

临床护理工作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痰液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湿化液,可显著改善痰液性状,稀释痰液,减少痰量及痰痂,使痰液易于吸出或咳出,减少肺部感染发生,提高人工气道护理的效果。临术常用的湿化液有:

2.1 氯化钠溶液

①生理盐水:生理盐水进入支气管内水分蒸发,钠离子沉积在肺泡支气管形成高渗状态,引起支气管水肿,不利于气体交换。②0.45%氯化钠:取0.9%的生理盐水及灭菌注射用水各半配兑而成。0.45%氯化钠是低渗溶液,渗透压符合生理需要,保持呼吸道纤毛运动活跃,可稀释痰液,利于吸出,减少了痰痂、痰痊的形成,减少了肺部感染,同时也减少了吸痰的次数,减少了因吸痰而引起的气道黏膜损伤出血,所以0.45%氯化钠是临床进行气道湿化较为理想的湿化液。刘海燕等[15]分别用0.9%氯化钠、0.45%氯化钠、灭菌注射用水和1.25%碳酸氢钠溶液进行气道湿化,于每次吸痰前注入湿化液2~4ml,其研究结果表明0.45%氯化钠溶液具有较好的湿化效果;对于分泌物多且粘稠的患者,灭菌注射用水效果较好;而对于痰痂、血痂形成的患者,建议用1.25%碳酸氢钠溶液。

2.2 1.25%碳酸氢钠溶液

马晓花等[16]用1.25%碳酸氢钠溶液和0.9%氯化钠溶液进行对比,对痰液粘稠度较高的患者选用1.25%碳酸氢钠溶液其湿化效果明显优于0.9%氯化钠溶液。夏平等[17]研究1.25%碳酸氢钠作为湿化液,可使痰痂软化,痰液变稀薄,防止痰痂形成,保证气道通畅的作用,其湿化效果也明显优于生理盐水。李纯[18]研究表明:与0.45%氯化钠溶液比较,对人工气道患者实施碳酸氢钠溶液气道湿化可有效降低肺部感染。另外,碳酸氢钠液为弱碱性液,用于气道湿化可预防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

2.3 保养液

王建荣等[19]实验证明,肺切除术后患者雾化吸入的湿化液首选生理盐水加地塞米松、糜蛋白酶和庆大霉素,有降低痰液粘稠性作用。此类湿化液用于人工气道湿化,也可以稀释痰液,同时还有消炎、减轻气道黏膜水肿的作用。α-糜蛋白酶可溶解痰液中的粘蛋白而溶解痰液,主要用于痰痊、痰液粘稠的患者,许建芬[20]提出α-糜蛋白酶可損伤气管黏膜,同时此类湿化液长期使用易引起真菌感染,所以不宜长期使用。

2.4 其它湿化液

张荣荣[21]分别采用0.45%氯化钠注射液50mL+糜蛋白酶4000U和0.45%氯化钠注射液50mL+盐酸氨溴索30mg,使用输液泵持续气道湿化进行比较,结果使用盐酸氨溴索液作为人工气道的湿化液,降低了肺部感染的发生,减少患者刺激性咳嗽,缩短了拔管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效果较好。李红等[22]采用碳酸氢钠联合盐酸氨溴索用于气管切开患者术后进行气道湿化,能使患者痰液得到有效地稀释,改善了肺通气功能,有效地清除痰液,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我们临床工作中对于咳嗽痰多的患者, 用生理盐水10ml+盐酸氨溴索30m雾化吸入,化痰效果显著。由此可见此类湿化液应用于人工气道的湿化同样效果好。

3 湿化液的温度

由于正常人体内热量有部分是由肺的呼吸而发散,如果长时间吸入温度过高的气体,会导致体温升高,严重者可发生气道烧伤和高热反应。湿化液的温度应该保持32~35℃,吸入呼吸道后可逐渐升高接近体温水平,可满足纤毛活动的生理需求,若痰液高度粘稠需要加强湿化,在加大湿化液入量的同时,适当提高吸入气体温度,但不应>40℃。呼吸机都有可调节吸入氧温、湿度的功能,调节吸入氧温度比体温稍低1~2℃,湿度为55%~65%,可达到气道湿化要求。但呼吸机湿化瓶应及时加灭菌注射用水或蒸馏水,防止吸入氧温度过高及过度湿化。

4 小结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人员在人工气道湿化护理方面已做了很多的探讨和总结,有着不断的进展。选择0.45%氯化钠溶液对气管无刺性;1.25%碳酸氢钠液气道湿化稀释痰液效果显著,同时可预防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氨溴索液对需祛痰止咳的病人有较好的疗效。输液泵或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符合患者生理需要,同时能有效补充丢失的水分。研究表明[23]湿化量要根据痰液的粘稠度、量及患者的生理需要及时调整,或在湿化液中加入药液。庄新耘等[24]建议成人以每天200ml为最低湿化量。总之,在人工气道的护理中,应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湿化液和湿化方法,同时保证摄入足够的液体,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严格无菌操作,预防肺部感染,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吴玲,武冬冬,朱洁,等.两种呼吸道湿化法对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B):106-107.

[2]廖慧中,贺兼斌,谢赤敏.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及综合气道护理对机械通气疗效的影响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 (23):8-10.

[3]陈丽萍.多种气道湿化方法湿化效果的比较[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2):3-5.

[4]李琳,马珊.不同气道湿化方案用于使用呼吸机老年患者的效果比较[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2):4160.

[5]王莉梅,周娟娟,赵红芬,等.人工气道应用微量泵持续湿化30 例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4):39-40.

[6]庞启英,戈娜.人工气道患者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与间断气道湿化效果的Meta分析[J].护理学报,2011,24:33-37.

[7]杨晓容.三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观察及研究[J]. 四川医学,2011,32(4):610-611.

[8]曾媛,卢才菊.微量注射泵对人工气道持续湿化的效果[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8):100-102.

[9]王宁,金丽萍.持续小剂量氧气雾化湿化降低人工气道患者肺部感染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7):602-603.

[10]赵品侠.人工气道湿化的护理研究进展[J].临床护理杂志,2009,2:63-65.

[11]马玉芬,高娜.恒温湿化罐用于人工气道貌岸然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3):234-235.

[12]刘惠玉.恒温湿化器行持续气道湿化在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 (10):73-74.

[13]殷积芳,刘娜,田平.人工气道湿化的研究进展[J].中外医疗,2011,12:184-186.

[14]丁汀.人工鼻应用于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4):40-41.

[15]刘海燕,吴秋萍.四种不同湿化液对人工气道湿化的效果[J].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0,29(1):76-77.

[16]馬晓花,金蓉,周辉,等.两种溶液用于人工气道湿化的效果比较[J].内蒙古中医药,2012,7:96-97.

[17]夏平,叶铃敏.碳酸氢钠液气道湿化冲洗预防肺部真菌感染[J].医学检验,2012:132.

[18]李纯.0.45%氯化钠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用于气道湿化的效果比较[J].江苏医药,2010,36(14):1621-1622.

(下转至第2页)

(上接至第8页)

[19]王建荣,张黎明,韩忠福.不同雾化吸入方案对肺切除病人术后痰液粘弹性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7):500-503.

[20]许建芬.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7:8.

[21]张荣荣.两种湿化液应用于人工气道湿化的效果观察[J].内

科,2012,7(5):55-56.

[22]李红,关华,高传英.碳酸氢钠联合沐舒坦用于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护理[J].医学临床研究,2011,28(8):1625-1626.

[23]兰美娟,景继承.长期气管切开病人并发气道狭窄的因素分析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 (37) : 506.

[24]庄新耘,莫敏丽,李婷.三通开关用于气管切开患者氧气吸入和气道湿化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7( 7):50-51.

猜你喜欢

进展护理
金融稳定立法的关键进展与完善建议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1990年以来我国八段锦研究的进展、热点与前沿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2020
现代汽车维修技术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