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空间的多维交互式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

2015-10-21李虹霞

新课程·下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实践研究

摘 要:基于空间的多维交互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信息化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世界大学城空间自由开放、动态拓展的独特优势,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交互主体多元化、交互时空延展化和交互资源整合化完成教学,实现了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变革。通过介绍该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运用,以期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空间教学;多维交互;研究;实践

现代教育信息化的迅猛发展给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机遇和挑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基于职教新干线的空间教学作为一种依托网络的新型教学模式,以其多资源、多主体,超时空等优势为教育在形式和方法上提供了无限可能。教师如何在空间教学的实践中变革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实现教与学的根本变革,是摆在眼前的现实课题。笔者在实践中探索出基于空间的多维交互式教学法,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能等方面有显著成效。

一、基于空间的多维交互式教学法

(一)内涵解析

“基于空间的多维交互式教学法”是利用空间自由开放、动态拓展的独特优势,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多维交互,整合资源以提升教学实效的一种教学方法。空间教学中,多元交互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交互主体多元化、交互时空延展化和交互资源整合化,将空间打造成高效的能量场和竞技场,不仅实现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更有助于其思想、情感、价值观等人文精神的养成。

1.交互主体多元化是指空间教学中,交互主体包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校内与校际、同质和异质群体等,依托教师的组织设计下无限联通。正是不同经验背景下的个体交互,产生多元的视角并整合成多元的策略,从而实现学生在交互中受益更多。

2.交互时空延展化则体现的是教学彻底突破课堂的时空限制,实现课前—课中—课后的超时空交互。课前交互通过空间完成学情调研,采集学生诉求,准确把握教学兴奋点和难点;课中交互指教师通过归整交互结果,实现教学内容的再开发,引导学生在新问题情境中拾阶攻关;课后交互则是教师依托空间就学生课堂所学、所悟、所思、所惑进行进一步的指导和激励,强化学习效果。

3.交互资源整合化强调空间教学资源是师生共建共享的过程。一方面,教师可以广泛的链接各类优质教学资源,确保学生愿学、乐学;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学生的分享、建议纳入课程资源生成系统,让学生感受到自我成就感和价值感。

(二)理论依据

该教学法主要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依据,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的四大要素。学生的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人际间的交互协作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教师作为意义建构的设计者和促进者,主要完成三个任务:提供交互的情境和平台;调动并整合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交互中实现理性建构。教师需要营造、搭设多种学习环境和平台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建构。

(三)特色创新

基于空间的多维交互式教学法实现了以下创新:

1.教育理念坚持以生为本的指导思想。教师依托世界大学城空间提供自由开放的交互环境,交互个体既是自身学习的创新者和受益者,又成为他人学习的参照者和助力者,最大限度地挖掘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和教育资源,构建自助—互助—他助的协同学习氛围。

2.教学模式强调任务驱动的协作学习。教师在基于空间的多维交互式教学法实践中,根据课前交互调研结果,将教学内容开发分解为若干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查找空间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达到自身的顿悟和成长。

3.教学效果着力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基于空间的多维交互式教学法着力教师的“辅教”和学生的“辅学”,不仅实现了教师的教学便利,也创造了利于开发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学习环境,帮助其获取知识、参与教学、交流思想、情感体验、解决问题等,激发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化其终身学习能力。

三、基于空间的多维交互式教学法实践运用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依托空间展开多维交互式教学法,实现了全新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实现了教学效果的突破。

(一)课前交互——采集学生诉求制定表格化教案和学案

在课程教学之前,教师通过空间以私信、留言、发帖等多种方式,征询学生对课程学习内容的真实诉求,以此为基础设计实用、易获取且交互性强的教育资源,整合成“表格化教案和学案”,对每一教学单元的目标与任务、内容与资源、方法和考核等做出详细描述和精细导航,确保教学内容以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和多样化的特点呈现,既保证知识的学科系统性,又确保教学最大限度地匹配学生需求。

(二)课中交互——设置问题情境引导超时空多元交互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课程开发者的身份,将课程知识点分解为若干与学生心理需求无缝对接的具体问题情境,并综合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如微信课堂)发布学习任务,组织交互,反馈学习效果,在实现协作学习的同时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笔者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情绪管理”的教学过程中,情绪调试的原理和方法分解为寝室冲突、上班迟到等多个实际问题情境,学生通过在具体情境中进行角色扮演、评判建议、感悟分享等,在多元的交互和参照中完成了对正确心理认知和行为模式的理性澄清和反思。

(三)课后交互——深化拓展强化学生所学所获

教师在课后通过建立“集约化、交互式”的多元化学习支持系统,如交流群组、作业提交区等,组织学生就课堂所所思、所惑进一步探讨,达到教学自助—互助—他助的多赢格局。教师在完成某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时,可根据“90后”学生特点设置“抢沙发”考核方式,鼓励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交作业,并将“抢沙发”记录作为课程考核的考评依据,巧妙营造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总之,基于空间的多维交互式教学法相较于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学资源共享、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升教学成效等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在教和学过程中也存在诸如教师角色的再定位、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教学考评机制的创新等问题,都需要做匹配性的探索与建设。

参考文献:

[1]姜大辣.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02.

[2]刘斌.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理论思考:对信息化教学本质的再认识[J].现代教育技术,2013(3):26-29.

[3]陈献辉.基于空间教学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探讨[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114-115.

[4]吴桂华.探讨“职教新干线”的空间教学在高职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35):22-23.

[5]张景鸣.网络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定位[J].上海教育科研,2010(4):70-71.

作者简介:李虹霞(1978-),女,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

【基金项目】

项目批准部门:2013年教育部获批项目。

项目时限:2013年12月18日-2015年12月18日。

项目名称:空间怡心園——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新平台的探索与实践。

项目等级:国家级(2013年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

项目编号:教思政司[2013]76号。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3年教育部获批“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空间怡心园——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新平台的探索与实践》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实践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