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6例小儿腹泻的临床治疗观察

2015-10-21马媛媛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腹泻临床治疗观察

马媛媛 董 霞 刘 锋

【摘 要】目的:探讨66例小儿腹泻的内科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6例腹泻患儿,对其通过饮食疗法、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静脉补液、抗生素治疗等。结果:66例腹泻患儿均好转。结论:小儿腹泻容易误诊,对小儿进行全面仔细的检查及时确诊治疗,防止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腹泻;临床治疗;观察

小儿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征的消化道疾病,是婴幼儿最常见疾病之一。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1岁以内者约占半数,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我国小儿死亡的第二位原因,严重威胁小儿健康,被卫生部列为小儿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分析我院收治的66例腹泻患儿,其中男女各33例,年龄在12天~11岁。其中0~1岁46例,1~2岁10例,2~3岁10例;住院1~14天,平均6.3天。

1.2 治疗方法

1.2.1 急性腹泻的治疗

1.2.1.1 饮食疗法:腹泻时进食和吸收减少,而营养需要量增加,如限制饮食过严或禁食过久常造成营养不良,以致病情迁延不愈影响生长发育。故应强调继续饮食,满足生理需要,补充疾病消耗,以缩短腹泻后的康复时间,应根据疾病的特殊病理生理状况、个体消化吸收功能和平时的饮食习惯进行合理调整。以母乳喂养的婴儿继续哺乳,暂停辅食;人工喂养儿可喂以等量米汤或稀释的牛奶或其他代乳品,由米汤、粥、面条等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有严重呕吐者可暂时禁食4~6小时(不禁水),待好转后继续喂食,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病毒性肠炎多有继发性双糖酶(主要是乳糖酶)缺乏,对疑似病例可暂停乳类喂养,改为豆制代乳品,或发酵奶,或去乳糖配方奶粉以减轻腹泻,缩短病程。腹泻停止后逐渐恢复营养丰富的饮食,并每日加餐一次,共2周。

1.2.1.2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1)口服补液:ORS可用于腹泻时预防脱水及纠正轻、中度脱水。轻度脱水口服液量约50~80ml/kg,中度脱水约80~100ml/kg,于8~12小时内将累积损失量补足。脱水纠正后,可将ORS用等量水稀释按病情需要随意口服。

2)静脉补液:适用于中度以上脱水、吐泻严重或腹胀的患儿。输用溶液的成分、量和滴注持续时间必须根据不同的脱水程度和性质决定,同时要注意个体化,结合年龄、营养状况、自身调节功能而灵活掌握。

第1天补液:①总量:包括补充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一般轻度脱水约为90~120ml/kg,中度脱水约为120~150ml/kg,重度脱水约为150~180ml/kg,对少数合并营养不良、肺炎、心、肾功能不全的患儿尚应根据具体病情分别作较详细的计算。

②溶液种类:溶液中电解质溶液与非电解质溶液的比例应根据脱水性质(等渗性、低渗性、高渗性)分别选用,一般等渗性脱水用1/2张含钠液,低渗性脱水用2/3张含钠液,高渗性脱水用1/3张含钠液。若临床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时,可先按等渗性脱水处理。③输液速度:主要取决于脱水程度和继续损失的量和速度,对重度脱水有明显周围循环障碍者应先快速扩容,20ml/kg等渗含钠液(2份生理盐水:1份1.4%碳酸氢钠),30~60分钟内快速输入。累积损失量(扣除扩容液量)一般在8~12小时内补完,约每小时8~10ml/kg。脱水纠正后,补充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时速度宜减慢,于12~16小时内补完,约每小时5ml/kg。若吐泻缓解,可酌情减少补液量或改为口服补液。④纠正酸中毒:轻、中度酸中毒无需另行纠正,因为输入的混合溶液中已含有一部分碱性溶液,经过输液后随着循环和肾功能改善,酸中毒即可纠正。重度酸中毒可另用碱性溶液纠正。

第2天及以后的补液:经第1天补液后,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已基本纠正,第2天及以后主要是补充继续损失量(防止发生新的累积损失)和生理需要量,继续补钾,供给热量。一般可改为口服补液。若腹泻仍频繁或口服量不足者,仍需静脉补液。补液量需根据吐泻和进食情况估算,并供给足够的生理需要量,用1/3~1/5张含钠液补充。继续损失量是按“丢多少补多少”、“随时丢随时补”的原则,用1/2~1/3张含钠溶液补充。仍要注意继续补钾和纠正酸中毒的问题。

1.2.2 药物治疗

1.2.2.1 抗生素治疗 根据感染性腹泻病原谱和部分细菌性腹泻有自愈倾向的特点,WHO提出90%的腹泻不需要抗菌药物治疗,国内专家提出大约70%的腹泻病不需要也不应该用抗生素,抗生素仅适用于侵袭性细菌感染的患儿(约30%)[2]。临床指征为:①血便;②有里急后重;③粪便镜检白细胞满视野;④粪便 pH>7。非侵袭性细菌性腹泻重症患儿、新生儿、小婴儿和原有严重消耗性疾病者(如肝硬化、糖尿病、血液病、肾衰竭等),使用抗生素指征放宽,可选择喹诺酮类、黄连素、呋喃唑酮、第三代头孢菌素及氧头孢烯类(如头孢噻肟、头孢唑肟、头孢三嗪、拉氧头孢等)、氨基糖苷类等。喹诺酮类药是治疗腹泻抗生素的首选药物,由于动物实验发现此类药物可致胚胎关节软骨损伤,因此建议对儿童剂量不宜过大,疗程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1周)。腹泻的病原菌普遍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及氧头孢烯类抗生素敏感,包括治疗最为困难的多重耐药鼠伤寒沙门菌及志贺菌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但价格贵,需注射给药。氨基糖苷类临床疗效仅次于第三代头孢菌素与环丙沙星,但对儿童不良反应大,主要为肾及耳神经损害,庆大霉素已很少应用。6岁以下患儿慎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于空肠弯曲菌肠炎,红霉素是治疗的首选药。隐孢子虫肠炎应口服大蒜素片。真菌性肠炎采用制霉菌素、氟康唑或克霉唑。假膜性肠炎停原用抗生素,选用甲硝唑、万古霉素和利福平口服。

1.2.2.2 肠黏膜保护劑 蒙脱石是一种天然铝和镁的硅酸盐,能改善肠黏液的质和量,加强肠黏膜屏障,吸附和固定各种细菌、病毒及其毒素,有助于受损肠黏膜的修复和再生。临床证明其治疗腹泻具有止泻、收敛、抑病毒作用,能缩短病程。

2 结果

本组66例患儿,入院后经综合治疗均治愈。

3 讨论

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助食品,每次限一种,逐步增加,适时断奶。人工喂养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代乳品。对于生理性腹泻的婴儿应避免不适当的药物治疗、或者由于小儿便次多而怀疑其消化能力而不按时添加辅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乳品的保存和奶具、食具、便器、玩具和设备的定期消毒。气候变化时,避免过热或受凉,居室要通风。感染性腹泻患儿,尤其是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菌、轮状病毒肠炎的传染性强,集体机构如有流行,应积极治疗患者,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止交叉感染。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对于即使没有消化道症状的婴幼儿,在因败血症、肺炎等肠道外感染必须使用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素时,亦应加用微生态制剂,防止由于难治性肠道菌群失调所致的腹泻。轮状病毒肠炎流行甚广,接种疫苗为理想的预防方法,口服疫苗已见诸报道,保护率在80%以上,但持久性尚待研究。

参考文献:

[1]薛辛东,主编.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60

[2]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92

猜你喜欢

腹泻临床治疗观察
舒肝健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8例疗效观察
肠炎宁颗粒治疗小儿肠炎疾病的可行性分析
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进展述评
乳酸菌片联合复方胃蛋白酶散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效果观察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