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古村堡年都乎村保护现状调研
2015-10-21张婷婷
【摘 要】 本文实地考察分析了青海同仁古堡年都乎村寺庙、古堡、传统技艺、民俗等传统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沿革及保护现状,对年都乎古村堡的保护和发展中的一些问题,阐释了自己的观点,提出在保护中发展的建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保护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堆绣、唐卡、民俗;要整体保护名村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积极发展旅游业。
【关键词】 古镇;年都乎;现状;保护
一、年都乎村自然社会状况
1、自然环境
年都乎村所在的同仁县位于青海省,面积3275平方公里,东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为邻,西于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接壤,南临泽库县,北连尖扎县和海东地区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地理坐标东经101°38′~102°27′,北纬35°01′~35°47′。年都乎村位于隆务河流域,该地区平均海拔2500米,属于高原大陸性温冷半干旱气候,年都乎村中部有玛曲河这段河流长三十八公里,平均河道宽度50米。
2、社会环境
年都乎村是年都乎乡政府所在地,离县城以北1公里处,省道阿赛公路从村边穿过,交通便利,自然地理条件较好,是著名的热贡艺术之乡,素有“堆绣”村之称。全村8个生产合作社,345户,1770人,以土族为主。年都乎村的整体布局为年都乎寺与年都乎古堡位于村庄中部,山体映衬于北部,隆务河流经村庄东部,曲玛河流经村庄中部。近年来由于城镇发展的需要,村内大量耕地被建设征用,目前人均耕地只有0.3亩。群众主要收入靠以“堆绣”、“唐卡”为主的热贡艺术品制作和劳务输出等第三产业,2011年末农民人均收入3991元,高于全乡水平。年都乎村热贡艺术文化积淀深厚,是著名的热贡艺术之乡,素有“堆绣”村之称。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土族“於菟”文化也遗存在年都乎村, 2006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村内有距今四百多年历史的年都乎寺院,有多处马家窑、齐家、卡约文化遗址及明代石碑、年都乎村古城墙“二郎神”庙等旅游文化资源,年都乎村世代传承和发扬着热贡艺术和土族文化等优秀民族文化。
3、历史沿革
公元13世纪初,元朝建立,藏区由三个宣慰史分区管理,总领于宣政院。包括同仁在内的安多藏区,则由设于河州的吐蕃宣慰使司管辖。当时同仁地区隆务十二部尚未形成,势力较大的阿哇日昂锁的祖先被任命为必里万户府长官,管辖今海南、黄南、甘南一带的藏族部落。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设河州、西宁、洮州、岷州、松藩等“西蕃诸卫”以控制安多藏区,同仁地区由河州卫节制。洪武、永乐年间,推行军屯,在今同仁县北至保安一带设保安四屯(年都乎古堡为计屯)。这是第一次中央屯戌军深入同仁。明末清初,西蒙古厄鲁特部和硕特部固始汗应四世班禅之邀进入青海,以护教姿态,收抚了青海藏族部落。隆务河流域归入固始汗的管辖。清代改保安堡为保安营,置保安都司衙门,隶循化安抚厅,保安成为明、清中央政府在隆务河流域控制各藏族部落的一个军事基地。
第一阶段:公元13世纪初,元朝建立,藏区由三个宣慰史分区管理,总领于宣政院。年都乎村是1210年成吉思汗军队南征时,部分军士留此居住而形成的。
第二阶段:洪武、永乐年间,推行军屯,在今同仁县北至保安一带设保安四屯。这是第一次中央屯戌军深入同仁。
第三阶段:明末清初,西蒙古厄鲁特部和硕特部固始汗应四世班禅之邀进入青海,以护教姿态,收抚了青海藏族部落。隆务河流域归入固始汗的管辖。
第四阶段:中华民国18年(公元1929年)甘、宁、青三省分区,始设同仁县,县治隆务镇。
第五阶段:1949年9月5日青海解放,22日成立同仁县人民政府。年都乎乡隶属同仁县,驻年都乎,辖6个村委会(年都乎、曲码、夏卜浪、录合相、郭麻日、尕沙日)。
二、村镇原貌特色
1、宗教建筑:年都乎寺
年都乎寺,藏语称“年都乎噶尔扎西达吉林”(意为年都乎吉祥兴旺洲)。始建于公元1665年,经1913年1939年两次维修和扩建,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第三世夏日仓根敦赤列(1740一1794)时期成为隆务寺属寺。年都乎寺农历的每月不定日集体诵经,正月初八至十三日举行祈愿法会。于正月十二日进行晒佛,展出本村制造的大型堆绣释迦牟尼大佛像。
年都乎寺历史沿革:据《安多政教史》记载,年都乎寺由丹智钦初建,第三世夏日仓根敦赤列(1740一1794)时期成为隆务寺属寺,此后,应当地僧俗之请,由隆务寺堪钦活佛根敦嘉措任该寺住持。自此历辈堪钦任主持。后来,比塘华丹塑立弥勒佛像,彩绘十地壁画,并由叶什姜根敦达智合写有《弥勒殿修建志》。寺僧继成噶如画师的绘画传统,多出艺人。年都乎寺唐卡(卷轴唐卡、壁画)、雕塑、堆绣、版本画、建筑彩绘图案等艺术形式,其艺术表现内容涉及各个方面,涵盖了藏族的历史文化、民俗、艺术、宗教等诸多内容。
2、古堡:年都乎古村堡
年都乎村是1210年成吉思汗军队南征时,部分军士留此居住而形成。古村堡相传为明代移民戍边时所建,平面呈长方型南北长310米,东西宽90米。墙以土夯筑,高10米,只在南面开一门。整个村落形成于清康熙年间。年都乎村是保安“四屯”之“计屯”,清雍正七年岳钟琪奏准发兵进剿挟持守备,把持兵饷,骄贪逞狂的土把总喇布坦,借此革除士兵,屯户从此由军籍变为民藉,成为种田纳粮的百姓。年都乎城是安多地区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古城堡具有防火、防盗、排水等功能。古城堡建筑独具地方特色,为改善城堡内狭小的空间,当地居民修建二层木结构楼房,与青海乡村民居庭院宽敞的特点形成了强烈对比。城堡内居民庭院多为四合院式,房屋为土木结构平顶房,一般民居都有飞檐花藻之类。屋内以木板做隔扇,室内有护炕木板、护墙模板围墙,且多雕花草于其上。房屋一般面阔三间,正面以木板墙并木板条方格小花窗。
3、传统民居:四合院式平顶房
古城堡建筑独具地方特色,为改善城堡内狭小的空间,当地居民修建二层木结构楼房,和青海乡村民居庭院宽敞的特点形成了强烈对比。城堡内居民庭院多为四合院式,房屋为土木结构平顶房。房屋一般面阔三间,正面以木板墙并木板条方格小花窗。佛堂设在二楼,佛堂所在的房屋一般都是上房,和佛堂不同向的两边厢房一般是卧室。院落中央一般竖有挂经幡的旗杆,煨桑台,具有明显的藏式特点。建筑在组合、布局方面带有明显的社会性、民族性和宗教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与其他民族的交流交往,他们接受了一些异族观念和新兴的构造作法,加上材料的更新,创造了与其他民族既有相似,又有自身特点的建筑艺术风格。
4、民间传统艺术:堆绣
同仁成为安多藏区的宗教中心,村庄僧俗群众因其传统生活方式,形成了悠久的民间艺术传统。尤其以藏传佛教艺术最为发达,年都乎村的“堆绣”成为热贡艺术的主体之一,传统的居民劳动生活与艺术创作相融洽,走进村庄内就可以体会到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传统艺术气息。
5、传统节日:藏乡六月会、土族於菟舞
热贡藏乡“六月会”是流传于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境内的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民间习俗活动,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藏语音译为“周卦勒柔”,在每年农历六月十五日至廿八日定期举办,热贡群众广泛参与。它蕴含着宗教历史、民俗风情等丰富的文化内容。这种以祭祀本村和本地的保护神为核心,以村庄为基本单位而举办的大规模仪式,其主旨在于祈求风调雨顺,全村兴旺平安。各村“六月会”虽然具体举办时间和形式有差别,娱神舞蹈也可以分为“拉什则”(神舞)、“莫合则”(军舞)、“勒什则”(龙舞)三种类型。
土族於菟是都乎村特有的一种民俗文化形态,于每年农历十一月初五至二十日举行,包含念平安经、人神共娱、祛疫逐邪等仪式。“於菟”是一古词,早在《左传·宣公四年》中记载:楚人为乳谷,谓虎於菟。於菟又是舞者的称谓。仪式开始时,名为於菟的舞者在赤裸的上身绘上虎豹图案沿村进行表演,挨家挨户跳舞。土族於菟舞流传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
三、现存状况
1、年都乎寺片区
以年都乎寺文物建筑的保护为基本内容。核心保护区面积56574.99m2,内有历史建筑7486.75m2(建筑基底面积),建筑面积7979.9m2,全部属于保护建筑。
2、年都乎古堡片区
以保护年都乎古堡建筑遗址文物建筑主要内容。核心保护区面积39936.98m2,内有历史建筑19579.41m2(建筑基底面积),建筑面积22336.11m2全部属于保护建筑。
堡内外道路主要分为,年都乎南路,275.66m。方格网布局,略带曲折; 年都乎北路,309.3m。方格网布局,略带曲折;北门大街路136.48m,方格网布局,略带曲折;村堡外围路580.29m,顺畅。
四、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
年乎村保存了相对完整、真实的历史遗存,同时附带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见证了明清时期该地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同时非物质文化唐卡、堆绣体现了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年都乎村现存的建筑遗产丰富,年都乎寺院整体呈四方形,位于村落东北部,古堡呈长方形,位于村落西南部,至今仍有居民居住,村内居民房屋以传统建筑土木结构为主,历史悠久,门窗多为木雕工艺,技艺精湛,最早起着战略防御的作用,抵御外敌保护居民。年都乎寺清代壁画是早期热贡佛画的一个缩影,可以窥见早期热贡佛画艺术的基本风格和审美取向。这些都是年都乎村发展的内在动因,需要进一步做好规划建设。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置身于年都乎村可以感受到整个村庄的古朴与浓厚的历史气息,村民朴实好客,聪慧勤奋,有很多人都传承着古老的技艺唐卡和堆绣。年都乎寺更是净化心灵的好地方,庄严的寺庙,虔诚的修行者,这一切对于每一个初访者都是新鲜且美好的。可是长期生活在这里的居民还是会因为这里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而感到不便:首先是整个村庄没有排污系统,污水是顺着明渠在堡内流淌的,夏天污水横流自然造成环境较差,气味难闻,冬天容易造成气路面结冰,行走不便。其次,古堡内没有照明路灯,缺乏基本照明设施。再次,村民更是缺乏消防意识,上级部门也没有进行相关消防知识的普及,消防设施更是不见踪影,由于整个堡内建筑大多是土木结构,年代比较久远,有一些还是保护文物,所以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刻不容缓。
2、积极保护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堆绣、唐卡、民俗
堆绣和唐卡这样的文化遗产是年都乎村发展的主要特色,以这一特色为重点对年都乎村进行保护。目前村内人均耕地只有0.3亩,群众主要收入靠以“堆绣”、“唐卡”为主的热贡艺术品制作和劳务输出等第三产业,2011年末农民人均收入3991元,虽然年都乎村的人均收入高于全乡水平,但堆绣、唐卡的制作仍然只限于分散的制作,并没有形成产、供、销的链条,而且据访问多家拥有唐卡堆绣等传统技艺家庭,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学习,因为画唐卡是一项极为反复浩大的工作,需要耗费很多的精力,所以传承也面临着一些问题。而六月会、土族於菟舞等传统节日的宣传和发扬都还不够。整个年都乎村还是处于比较闭塞的状态,作为历史文化名村不论是从传统建筑的保护还是传统技艺的传承上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整体保护名村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积极发展旅游业
而对于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其核心是要整体保护名村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不改变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使其在继续保持历史文化特征和传承历史文脉的前提下得到合理利用,以期融入当代经济与社会活。力求让当地居民通过政府扶持,发展旅游业,以及传统技艺,以提高经济收入。让居民渐渐了解保护当地传统建筑,继承传统技艺能给自身发展带来切实的经济效益。村庄富裕了,整个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会逐步完善。这样生活在拥有几百年历史的堡寨中的村民就会由衷的以自己居住的村庄为荣,进一步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同时也会游客感受到历史文化遗产的厚重积淀,为传统的历史文化村落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赵勇,骆中钊,张韵等编著.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与发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 青海同仁县年都乎乡年都乎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大纲.陕西中晟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3.
[3] 国家文物局编.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词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4] 彭兆荣著.热贡唐卡考察录[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5] 李宏,刘波主编.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集[M].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2010.
[6] 李松茂主编.回族东乡族 土族 撒拉族 保安族百科全书[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张婷婷,供职于陕西師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