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林工程维护问题探析

2015-10-21牛爱香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30期
关键词:承包方园林工程监理

园林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载体,优质园林应是上述三种效益的集成。一项优质园林工程应从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监理、后期维护等方面加以努力,方能打造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优质工程。

一、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是前提

园林与建筑、植物、山水、艺术、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因素密切相关,故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前充分进行调查研究。一是调查当地的气候、植被、土壤类型,借鉴自然植被组合模式,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选用树种 ;二是调查营造地的现状,为合理营造地形、保留原地造景元素提供依据 ;三是满足功能需要,要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对预建工程进行功能定位,围绕满足主要功能兼顾次要功能进行规划设计 ;四是调查挖掘当地风土人情及历史文化,找准历史与当代的契合点,为园林延续历史文脉提供素材,让园林更具有“人情味”、“文化味”。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要确立三个观点,即节约观点、新旧融合观点和生态观点。建设节约型园林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工程,应从材质、维护管理、综合效益等方面考虑。新与旧的融合应有取有舍,对于改造的工程不能全盘否定。古建筑修建应修旧如旧,从建筑的风格、材质的选用,装饰等方面借鉴古典建筑的范例,不能以偏概全,只仿其一点古建的元素便说成是古典建筑。在生态建设上,在进行单体园林设计的同时,要看其属地的城市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通过河流、道路绿带等廊道使之与其它绿地有机结合,连为整体。在增强园林狭义生态效应的同时,应该为动物迁徙提供安全的绿色通道,提高城市的整体生态效益。

二、认真把握施工环节是关键

施工过程中主要把握好四个环节:一是加强设计方与施工方的沟通。设计是施工的依据,施工是第二次设计,是设计的深化,二者沟通协调不仅可以不断提高彼此的技术水平,而

且通过施工可以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二是要采购优质的苗木等造园材料。符合设计要求的苗木是成就优质景观的基础,弱苗、病苗新鲜度差的苗木不仅不易成活,而且增加后期

养护费用,严重影响景观质量。三是要充分发挥技术骨干的作用,设计人员和技术工人二者缺一不可。技术骨干是园林工程质量、景观效果能否得到保证的基础。比如在微地形的处理、

景石的堆叠等方面,同一张图、同一地点,不同操作技能、熟练程度和艺术素质的人施工,做出来的艺术效果就会有较大的反差。因此,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和

艺术素质。现场的技术人员要充分理解设计的精神,在方案交底后反复琢磨园林工程山石的堆叠、植物的配置等方面怎样讲究艺术美,如何现巧藏拙。因为有些因素在设计图上很难表

达清楚,这就需要工程技术人员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最佳的效果。同时,工人在施工中要树立节约的思想,坚决杜绝“坑小去根,运苗去土”等野蛮施工的做法。四是抓好施工管理工

作,项目经理是施工现场的第一责任人,也是企业法人在工程项目上的代表,应具有较强的综合协调能力,做到心中有数,眼里有活。而且要倡导协作的精神,打造优质团队,互相补

台不拆台,经常召开协调会,倾听技术人员建议,解决施工中发现的问题,防止管理与技术脱节。

三、优选施工队伍是优质工程的保证

选一只优秀的施工队伍,可以说是工程成功的一半。优秀的施工队伍必须具备的条件是,雄厚的资金保障、强大的技术力量,丰富的实践经验、辉煌的专业业绩和诚实的资信履历。在实践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做法 :不执行招投标法,将工程承包给不具备施工条件的单位或个人 ;为节省资金采用低价中标法等。作为建设单位应坚决避免这些行为。为避免围标,应抬高保证金额度,将那些恶意投标者拒之门外。为防止不具备施工资质人挂靠大公

司,以“借鸡生蛋”的形式招揽工程,对被授权委托人加大审查力度,通过网上社保信息确定被委托人是否为投标公司的员工,如果不是投标公司的员工基本属于挂靠者,应坚决予以杜绝。

四、执行监理制度是工程质量的保障

监理是公正的第三方,监理制度的实施是为了保证工程质量达标、生产安全并达到合同要求的重要举措。作为监理工程师应领会设计意图,认真执行监理规范和 ISO9001 质量标准。首先,要做好现场勘查等各项准备工作,特别要做好工程前期方案的审查工作,努力避免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的做法。其次,在工作过程中加强施工现场的处理,做好隐蔽工程检验和见证,对于重大的变更应通过建设方提请设计方设计方案,必要时邀请专家论证,使之变得更科学、更合理。再次,监理人员应有强烈的服务意识,秉承“守法、诚信、公正、科学”的监理原则,按科学的管理方法,采取技术、经济、组织和法律等措施综合管理,独立公正地开展监理工作,为项目增值服务。

五、资金是工程进展的动力

建设方的资金能否按合同的要求及时到位,直接关系到工程能否顺利进行。资金一旦不能按照合同及时到位,施工方将对建设方的信任度大打折扣,势必在工程进度、工程质量方面带来消极影响。建设方对资金的延缓支付应向承包方解释清楚,以求获得施工方的谅解。园林工程的建设方一般是政府机构,普遍能被施工方所信任,政府如资金紧张,可以选用集设计、采购、施工、管理、移交为一体,中间按合同分期付款的新型园林建设融资模式,即 EPC+BOT 模式。该模式通过固定总价合同,将建设工程项目发包给总承包单位,由总承包

单位承揽整个建设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管理,并对所承包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等全面负责,通过系统优化整合,最终向建设单位提交一个符合合同约定、满足使用功能、具备使用条件并经竣工验收合格的园林工程。该模式对提高管理水平,缩短建设周期,提高工程质量,保证树木成活等具有重要作用。但应注意的是,此模式的实施在设计、施工等方面建设方要跟进把关,防止承包方为利益最大化而损害建设项目工程质量,从设计到施工一切为承包方利益着想,形成谋取不当得利的链条,诸如在隐蔽工程上偷工减料,在栽植上肆意加大密度,前期死苗不換、缺苗不补,养护结束验收前突击栽植等。

六、验收是有效的把关措施

园林工程验收分为阶段性验收和竣工验收两种形式。验收是工程款支付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进度督促、行为约束和质量控制的有力手段,验收不达标,建设方有充足的理由延迟支付工程款甚至向承包方索赔。最终验收不合格,在竣工款延迟支付的同时责令承包方维修整改。

七、做好维护管理是持续发展的要求

园林是有生命的景观工程,“三分建,七分管”,初始再好的园林工程如果疏于管理,势必进入“一年好、两年次、三年差、四年重建”的怪圈。“管理维护一年”的要求是国家级、省级优质园林工程评选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设置此条件的目的就是为了做到园林的可持续发展,避免不讲科学、重建轻管、功能与景观严重脱节等现象的发生。在园林工程的养护过程中,不仅仅是做好修剪、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工作,更重要的是有持续发展的思维,在养护过程中融入持续设计的理念,比如花灌木树群刚建成时按 1米 ×1.5 米的行间距栽植是合适的,随着苗木的生长就要调成 2 米 ×3 米的行间距 ;一片密闭乔、灌、草复式混交的树群初期是适宜的,后来随着游人的增多,改成下面有空间可游憩的乔木林也许效果更佳。由此看来,一个园林景观工程不能做到持续发展,再好的工程也称不上是优质工程。一项优质园林工程的成就必须从上述各方面加以努力,严守施工规程,抓好各个环节,坚持不懈地加以维护,这样才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使之不断焕发出迷人的光彩和魅力。

作者简介:

牛爱香、女、1978年9月、助理工程师、工作于安阳市屹峰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承包方园林工程监理
现代学徒制视角下高职“园林工程预决算”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承包方建筑工程合同在实施中的造价偏差管理
新时期城市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研究
公路工程监理在公路建设中的作用
稳定有效推进监理制度执行之我见
浅议园林工程施工中新技术的应用
施工投标中规避承包方风险的层次矩阵分析法
园林工程Ⅱ个股表现
国际工程造价风险控制
现代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管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