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践研究

2015-10-21辛莉

新课程·下旬 2015年10期
关键词:教育模式高中生心理健康

辛莉

摘 要:目前,对于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较单一,不能很好地调动他们或改变他们认知上的错误。以下着重对于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实践探究。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随着不断贯彻素质教育,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又一重要目标,然而如何上好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课,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知、情、意得到全面发展,这是心理教育工作者一项重要的研究项目。总的来说,教育模式可以分为以下三大模块:

一、课前准备阶段

心理健康教育课跟其他普通学科一样,课前准备很重要,具体可以分为教学内容的选择、课程形式和结构的安排、课程活动的辅导。

首先,教学内容的安排要有针对性和计划性,针对不同时期的高中生采取不同的教学辅导。例如,针对刚入学的高中生,他们不仅需了解周围环境与集体,还需要设立新的学习任务及人生目标,因此教师可针对此种现象具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进行辅导,来消除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迷茫与无措。其次,在课程形式与结构上,老师应设置有趣的符合学生主体观念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如讨论、辩论、情景剧等等,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引发他们更为深刻的思考,最终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最后,针对课堂所要开展的活动,在课前进行一定的辅导,使学生的活动更符合教育要求的目的。

二、课堂教学过程

首先,教师可以设置一定的活动情境来提出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并发言,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来了解自己在冲突面前习惯性的认识和行为。其次,通过讨论与发言,教师一一进行分析,解决学生所遇到或提出的问题,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而改变学生的某些观念和行为。

三、学习结果的反馈

对于每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在课后都需进行学习结果的反馈,因它可以体现学生对于已获知识的引用和自我提高与教育的反馈。所以,学生要自省检查自己的认知是否发生转变,进一步明确自身发展的目标。

总而言之,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教育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心理素质以及适应性水平的关键,它拥有不同于其他普通学科,如课堂上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最终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认知水平。心理課由于它的特殊性,从而决定了心理教师不仅仅要有宽容、理解的心,更应具有探索的欲望。

参考文献:

范心胜.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践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7.

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教育模式高中生心理健康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