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关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研究
2015-10-21骆宾城
骆宾城
[摘要]加强精细化管理,提升机关管理效能,是解决当前管理中仍存在粗放的有效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将“党的制度建设”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总体布局加以部署,在此背景下,采取相应对策措施突破改革实际机关管理中仍存管理问题对发展造成的瓶頸困境,从而使发展应有潜得到最大化发挥,这是值得思考的重大课题。本文基于对机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机关管理 问题 对策 措施
一、机关管理的认识
机关管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机关管理指利用科学方法,有计划、有效率、有技术的规划、管理、联系、协调和运用机关组织、人员、经费和物材,作适时、适地、适人和适事的处理,以便提高行政效率,发展机关业务,完成机关使命。狭义的机关管理是对机关本身、即办公地点的管理,包括合理地安排机关办公处所,配置合适设备,保持优美工作环境及系统地处理公文和案卷。一般而言机关管理是指对作为行政组织办公地点的机关环境的完善、机关设施的营建、机关物材的配置、文书文件的处理、机关事务的分工等进行的合理化管理。
二、当前仍存有的问题
(一)工作作风源头欠正对工作的影响
机关管理虽经至上而下、党政机关内部或从下而上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而取得很大成果,但在具体实际工作中,仍有极少公务员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对转变工作作风缺乏足够认识,存在工作效率不高,工作作风、服务意识不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思想作风:有些干部不同程度存在着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和不实事求是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思想落后于不断发展的客观实际,平时想问题,做工作习惯于老方式、老办法,凡是凭经验,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有等靠依赖思想;二是思想不够虚心,对同志提出的意见不高兴,认为是“找茬”,不作自我批评,不实事求是地对人对事。
2.学习作风:一是有些党员干部平时不重视学习,或者虽然学习了,但只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只求大慨,不求甚解;二是整体学习风气氛围不浓,钻研业务的人少,主动学习理论的人更少。
3.工作作风:表现在有些干部事业心、时间观念和责任感不强,平时对工作忽冷忽热,上级检查时,面子上抓一抓,糊一糊;情绪高涨时,工作抓一阵,情绪低落时,把工作置之度外。难怪有人言:八点上班,到单位大门时已是八点半,早餐延到九点多,遇到熟人或买菜者,为私事折腾大半天,然后慢腾腾回到办公室,不忘邻里周边逛溜闲扯一圈,一看时间已过十一点,如遇等待需办事者,甩下一句:下午来吧!戳不了章因某某出差或我也没法子,我一人无能为力,要某某作主,恰巧今天不在。好了好了,我肚子饿了该下班,于是乎各自直奔食堂前,如赶集,说说笑笑、热火朝天,流言飞语。懒懒散散回到办公前,电脑开机览“新”闻,这瞧瞧那看看,准是提前关机就下班,还伸伸懒腰美其名曰大呼:我们成天呆在办公室,服务人民在实践,天地可鉴。而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没有探究意识,不作充分调查、不深入研究,浮于表面,满足应付,缺乏能力,到头来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工作表面化、形式化,不求实效。
4.领导作风:一是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停留在听汇报、看文件上,很少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二是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有待进一步改善,对如何批评教育下属,调动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增强凝聚力,钻研不深,措施乏力;三是批评和自我批评不够,相互之间互说好话多,怕伤感情,不敢大胆地面对面地开展积极健康的谈心活动。
(二)公务员干部素质因素对工作的制约
机关管理存在的问题除有干部思想认识方面的原因之外,有些则是缘于一是公务员干部个人素质或能力的因素,如:对风险评估的能力、对管理中的预警能力,对管理工作的规划、设计、组织、协调、控制、运行的能力及掌握要求、认识标准的能力等没能达到应有高度;二是责任心不强、服务意识不强,对管理的认知不够、态度模糊等;三是各机关内部、各机关之间由于受彼此个人利益或部门利益集团的障碍影响而严重缺失相互连接,没有团队协作精神,大大减弱形成强大合力的应有正能量。
(三)机关内部运营管理粗放对工作效果的冲击
1.对人的管理。整体而言是好的,但仍有一个机关内部大家是一家人,受“家丑不可外扬”的包庇思想影响而不愿揭发,不便于“过分较真”,甘当好好先生,既不得罪这,也不得罪那,大家都是得过且过,到头来做事标准边缘化,人情大于天,对上不敢得罪,对下不能得罪,对周边不愿得罪。只能是:逢人说人话、遇鬼说鬼话,到处敷衍塞责,处处皆谎言,还叹曰:生在情网心不由己,这是典型的“人情论”或“人情中心论”,是滋生腐败的源头之一。
2.对事的管理。有遇事形成开会念一通,说是学习文件精神,传达精神要求;发文向下传达,即上传下达,然后不闻不问,没了下文,落实如何,结果怎样,产生什么影响,有什么反思,没有总结,更没有真诚反馈。没有针对性的经验积累,总之,做事有随意性、情绪性,官味十足。
3.对档案材料的管理。平时的工作笔记、档案记录、制度、流程等等纸质版、电子版数据档案或相关材料的管理缺乏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意识不够、能力不强,要么是硬件设施跟不上,要么未培训学习,自我素质跟不上,总之,档案材料的处理或管理都还存有不规范、随意性大等粗放现实。
4.物产或财务的管理。
在财产物品的管理上如:公共物产、办公用品、文书文件的管理存档等,要强化规范性,充分利用当前的实际资源,做到细化清晰、美化悦目等功效。另一就是财务管理,要做到开始的预算科学、核算精准、开支合理、结算一致等原则,如:单位内部食堂的运营管理、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硬件设备的购买、管理、维护检修到报废,方案的设施,管理运行流程,人才的选用、培育、调整到调离等,处理好出纳、财会与领导之间的强有力监督机制,既要把事情做好,充分发挥公务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要从源头上杜绝不公不正或腐败现象的发生。
(四)机关管理中监督反馈未跟上对工作成效的弱化
机关管理中的监督反馈存有反馈渠道单一,缺乏主动性;监督机制不健全,尚待完善,缺乏系统性;由于认识问题,致使钱物得不到制度的保障;一部分公务员干部职工的素质有限,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亟待培训学习,提升能力素质;另外对风险评估的意识不强、能力不够,遇到事情,部门或单位处理问题的反应力不迅捷、反馈不及时或有意瞒报、谎报乃至不上报等现象时有发生。一旦出现食品安全,不达标,工程质量不过关,拆迁工作没做好,娱乐场商场设施没有规范检查闹事故等,往往事后才惊醒、处理、反思。
三、可采取的应对策略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可采取以下应对策略措施:
(一)狠抓工作作风,管理制度化,形成风清气正的局面
1.领导要以身示范,自己带头转变工作作风。领导干部的言行举止,对下属起着示范和表率作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头带好了就是无声命令。“已不正,焉能正人”说的就是这个理。言行一致,身教胜于言教是硬道理。好的作风是一级一级带出来的。所以,从我做起,从主任、科长做起,要时时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率先树立起良好形象。
2.坚定不移地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工作作风的转变一靠职工的自觉性,二靠规章制度的约束力。当有个别同志缺乏自觉性时,就需用严格的规章制度去加以规范。因此,要用好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的要健全,不完善的要完善,通过学习规章制度,加深印象,形成工作制度化思维,做到心中有制度,遇事自觉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為。
3.转变作风,求真务实,确保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为事之要,贵在求真,求真之要,重在务实。尤其是主任以上干部,一定要把作风务实作为求真务实的第一要点,坚决克服和防止工作中存在的不良风气,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政绩观,以强烈的务实理念,扎实的工作作风,尽职尽责,不等不靠,不拖不延,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创造出人民满意的好工作业绩来。
4.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如何提高自身素质,须做到三句话:勤学习,强才干,树正气。勤学习,不仅要学业务专业知识,更要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吧才干与方向结合起来。平时要少一些应酬,多一些读书;少一些饭局,多一些学习;少一些闲聊,多一些思考,做到勤于学习、精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担责,形成在学习中工作和在工作中学习的良好风气。
5.增强团结协作意识,营造和谐共处的工作环境。同在一个集体中工作,每个人都要有团结互助之精神,众人划桨齐开船。各成员间理应做到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二)提高机关管理运行力,管理标准化,促成立竿见影的成效
加强制度管理,树立工作的标准理念,管理或工作中树立“无条件执行、立即执行、敢为人先”的执行理念,执行上比精神、比速度、见高低。
1.抓领导责任,提高制度执行力
抓好制度的执行,这既是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检验制度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一是要发挥领导执行制度的表率作用,“不正己何以正人”。要牢固树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没有特权、没有例外的意识,带头学习制度,带头执行制度,以身作则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教育、影响和带动广大干部职工,努力做一个职工拥护爱戴的人,做一个同事部下敬佩信服的人。二是要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分工负责抓落实的机制,明确工作责任,完善保障制度执行的程序性规定和违反制度的惩戒性规定,及时排除制度执行中的障碍和阻力,为制度执行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三是要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和制度执行问责机制,对执行制度不力的坚决追究责任。四是要严格查处违反制度的行为,这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重要保障和根本措施。
2.抓队伍建设,增强职工凝聚力
一是抓好领导班子队伍制度建设。自觉做到“五个带头”,即带头刻苦学习,提高素质;带头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带头公正廉洁,守法执法;带头拼搏实干,艰苦创业;带头团结一致,服从大局。二是抓好职工队伍制度建设。根据各个岗位和环节的目标任务的工作特点,制定完善各项制度。由于制度健全,措施到位,才能使各项工作和每个岗位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根本上建立起科学的管理机制,规范公务员干部职工的职业行为,调动大家办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形成人人奋勇争先的良好局面。
3.抓业务能力,提升工作战斗力
严格规范的业务制度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制定和完善了各项业务制度,逐步形成“有章可循、有章必遵、违章必究”的行之有效机关管理制度,提高公务员干部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升公务员干部对工作办事、档案管理、物产、财务等业务能力。
(三)建立可行的监督反馈机制,抓好风险管理,铸就稳健发展态势
纠正对会议一开、就是一学习、工作一传达,就认为高枕无忧了,工作落实好了的思想。做到工作是否落实要问责,落实不好更要追究其责。必须把工作落实的好坏,产生的影响做到及时反馈,便于及时更新、及时调整、及时控制、及时处理,避免工作失误,尽量减少因此产生的负面影响作用。把是否达到工作要求,是否达到民众愿景,是否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等作为工作真正落实的判断标尺,这就得建立可行的监督反馈机制体制,督促工作落实始末及各环节衔接不偏离航道轨迹,并做到及时反馈工作进程的动态信息,便于工作有新布局、新调整,以此来铸就稳健发展的新态势。
(四)强化机关内部细节管理,流程数字化,达到良好运行的效能
1.强化机关管理程序规范,做到管理标准化。对学习精神文件,要领悟精神实质,抓住精髓要领;对传达的精神要求,交给的任务要立足标准要求与当地的实际结合起来下,做到落实普遍性的要求与自身的特色的结合,抓好各个环节、流程,处理好各个细节,使管理数字化、动态化,形成工作新常态。
2.机关内部各部门如存有相同、类似的机关行政事务,将其尽量归到一处进行集中处理,如:修缮、营建、采购、文书收签和发件等。做到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协调,资源共享,但需处理好各自交叉的地方,加强机制体制建设,做到既抓好宏观、大局,又注重微观、细节。强化程序管理,工作落实下去后,得在通过实践论证反馈是否合理可行,为以后的进一步发展找到科学的数字依据。
3.做好规划设计,及时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与此同时,抓好相应的软实力建设,如:培训学习,增强人员的操作管理能力,使机关管理各环节、流程步入现代化、信息化、数据化,提升管理数字化的能力。
4.提高机关管理中的风险预警、预判、处理等能力,尤其是抓好管理中的风险因素分析,做好相应的检修标准、检查要求、监督力度等,做好调研,科学评估,提前应对,尽量避免对人、财、物,对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等有不良影响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爱玲.从粗放到精细化管理的转变---郑州市整合社会保险稽查资源侧记[J].中国劳动保障.2006(08).
[2]王军.我国地方政府效能提升与创新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
[3]童晓哲.中国政府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研究[D].南昌大学2012.
[4]林培源.新时期中国政府效能建设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
(作者单位: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铜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