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青少年女性“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探索

2015-10-21靳豆豆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教育

靳豆豆

【摘 要】农村青少年女性对“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整体知晓度不高,难以适应其青春期身心发展的需要,极易遭受性暴力和性侵害。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农村青少年女性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适合农村地区青少年女性“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农村青少年女性;性与生殖健康;教育

青春期是个体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是人体迅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青春期生理变化很大,青少年要应付身体发育及性发育成熟所引起的各种变化及问题。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青少年获取性与生殖健康知识与服务更为便捷。可是农村青少年受到经济和社区医疗服务条件的限制,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知晓度较低,可获取的性与生殖健康服务较少。由于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农村青少年女性更易遭受性暴力与性侵害,因少女妊娠导致早婚和流产增多,这些极大地损害了农村青少年女性的身心健康,也直接影响着农村地区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状况。

为了能为农村青少年群体提供有效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我们在河南某职业中专开展了探索,该校现有学生年龄均在13~20岁之间,85%来自农村,另外该校已将“女性教育”作为特色课程纳入了全校教学计划,这为探索青少年群体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1 农村青少年女性“性与生殖健康”的现状与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和座谈会的方式,我们对该职业中专2012級12个班736名女生进行“性与生殖健康”的认知状况和现实需求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1.1 青少年女性性别主体意识增强,但传统性别意识的印迹以及现实性别格局的刻痕依然明显

调查中,94.4%的女孩认为家务劳动是男女共同承担的家庭责任,97.4%的女孩认为男人能干大事,女人也能干成大事。85.4%的女孩认为“男女一样聪明”。对于“男人不适合做家务,女人则相反”的这种说法,90.2%的人持反对意见。这都可以看出青少年女性性别主体意识的增强和对两性平等的向往和追求。但是由于学校教育、大众传媒、职业分工以及自我社会经验的影响,传统性别观中的男性特征的支配、自主、刚强和女性特征的求助、服从、脆弱的性别刻板印象对青少年的性别意识的影响依然明显。对于“男性如果不愿意在社会上拼搏,回家带孩子和支持妻子同样是一种成功人生”的说法却只有24.7%的人同意。73.7%的被访对象报告不喜欢女性化气质的男性,而不喜欢男性化气质的女性的比例却降至6.5%。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问到对“女人干的好不如嫁得好”这一说法的看法时,有60.6%的明确表示不同意,有13.8%的女孩同意,还有25.6%说不清。有近一半的青春期女孩认为目前社会是一个男女平等的社会,有53.7%的女孩认为社会给予男性成功的机会多于女性。这些数据远低于调查对象对两性平等格局的期待,可以看出现实生活中性别不平等机制的存在,女孩在就业、职业培训、升迁等方面仍旧处于弱势地位,再加上社会上存在的其它不公平、公正的因素和消费主义的影响,面对生活的艰辛,有一部分女孩往往会选择走“捷径”。

1.2 青春期女孩对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知晓度不高,难以适应其身心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代人的性成熟期提前。本研究中,有11.1%的城镇女孩月经初潮出现在9~11岁,最小的有9岁。与青少年生理发展年龄提前不相适应的是科学性知识的缺乏。少男少女对月经、遗精缺乏必要的了解和心理准备,当自己的身体出现这些变化时,就很可能出现一些无端的困惑,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这在我们的研究中也得到证实,约有三分之一的女孩报告第一次来月经的突出感受是害怕,认为月经是脏的东西。

青少年处于人生中生理发育的第二次高峰,身体正在发生着急速的变化,生殖保健知识的获悉尤为重要。调查中,约50%左右的女生对于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应该注意的生殖器官卫生保健以及性安全知识多少了解一些,但对于一些具体的性行为急需科学的认识与指导,比如对于“适合年轻人的避孕方法”这个问题的应答中,有的女生甚至选择放置避孕环,做结扎手术,不知道不合适的避孕措施对身体造成的伤害;对待性骚扰,还有26%女生不了解,不敢说,只是选择躲避或者认为是女孩子自身不检点造成的。对于性暴力,有56.8%的女孩对此一无所知等,对于性自慰(手淫)对青少年身体健康是否有危害,还有48.5%女生表示不清楚等。

1.3 青春期女孩对性与生殖健康知识需求大,但获取渠道单一,获取知识有限

青少年女性对性与生殖健康知识需求迫切,认为非常必要、有必要、应该了解性知识的女孩占到了91.2%。她们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来获取,初中课本和同学交流、课堂上是青春期女孩获得性教育的三大途径,57.0%的女孩报告没有看过有关性知识的书籍或影视作品。初中课本只涉及一些生理卫生知识,老师对此部分的讲解往往是一带而过,有关正面性知识的书籍也是少之甚少,学校对学生的科学的性健康与性安全知识的宣传指导较少。

1.4 农村青少年女性拥有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与城市青少年女性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农村青少年女性对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知晓度明显低于城市女孩,本研究设计了6个问题来了解青少年女孩关于性知识了解状况:“对青春期身体的变化了解”、“应该注意的生殖健康知识了解”、“应该注意的性安全知识了解”、“性自慰对青少年身体健康是否危害”、“对性暴力了解”、“对月经知识的了解”,对于前三个问题 “非常了解”和“基本了解”(两项共计)的农村女孩分别是43.0%、26.1%和29.1%,而城镇女孩同比达到了57.9%、39.6%和45.3%。对后三个问题“不了解”或“不清楚”的应答比例农村女孩明显高于城镇女孩。但对于女孩子未婚先孕的情况,62.8%的农村女孩认为自己周围存在,而城镇女孩对此问题报告比例是53.1%。农村女孩未婚先孕的比例较高,与其性安全意识低和无防护的性行为有关,其结果是对女孩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除此之外,由于性安全教育的缺乏,农村女孩性安全意识薄弱,极易成为性侵害的对象,近些年,农村女孩尤其是留守女孩遭受性侵害的案件频频发生。

2 农村青少年女性“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探索

针对学生的需求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已有的“女性教育”课程,该中专开发出“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授课大纲、授课计划、教案与电子课件。开展了常规教学与社区同伴教育相互配合、共同促进的教学实践。

2.1 校内常规性教学探索

在学校教学班中开设“性与生殖健康”课程,平均每个班每周安排一节课,授课内容包括:认识我们的性别、正确看待女性的身体、青春期女性生理卫生保健、了解性知识、性安全教育、女性权益、反对性骚扰与性暴力、艾滋病防治等。授课方式为参与式,真正让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各种活动。

这些内容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认同,学生们反映说,“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有助于她们了解青春期女性的生理特点,明白了以前想了解又不好意思问的许多问题,改变她们对性行为的错误认识,也解决她们目前所面临的人生难题,比如乘坐公交车遇到性骚扰很害怕却不知道怎么办、如何应对男朋友的性要求、怀孕和避孕、流产方法与保健等,也懂得了女性应珍爱自己的身体,应为自己的性别而骄傲,才能更好的发展自我。

2.2 农村社区同伴教育实践

利用该职业中专学校农村学生占绝大多数的优势,成立了“性与生殖健康”教育骨干小组,制作便于携带的同伴教育卡片和宣传折页,让骨干小组的成员利用寒暑假回村开展同伴教育,学校教师入村跟踪辅导和走访。

从实际走访和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以同伴教育的方式在农村青少年女性中间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效果明显:学生回到家乡都能给自家、亲戚家的姐妹或村里的好朋友讲解相关知识,还有许多学生给妈妈或家里的其他女性长辈讲解,最多者给7~8人讲过,少者也有2~3人,当地的一个小学校长还希望开展同伴教育的学生能进校给高年级的小学生讲。

但也有学生反映,有些家长对以同伴教育的方式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有一些顾虑,担心村里人思想保守,会认为自己的女儿学坏了,怎么给别人讲这些难以启齿很丑的事情。让学生回村开展同伴教育,既是对农村青少年女性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有益探索,也是学生一次很好的社会实践机会。

3 关于开展农村青少年女性“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建议

鉴于我们在该中专开展的青少年女性“性与生殖健康” 教育探索,就如何开展农村青少年女性“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提出以下建议:

3.1 “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应纳入中小学常规教学

在中小学常规教学中开设“性与生殖健康”教育课程,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应对目前青少年群体“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匮乏带来诸多社会问题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在教学内容上,一要注重社会性别相关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明白性别社会化以及社会性别的运行机制对性别角色、性别分工的影响,正确认识性别平等,提升女孩的社会性别意识,使女孩能够增加自身的性别认同感,做一个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女性。二要注重生理性知识的普及,让女孩全面了解自身身体和心理的变化,此外还要对青少年女性的性与生殖健康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比如青少年女性如何避孕,怀孕后如保处理,遇到性侵害时怎么办,如何应对性骚扰和性暴力,什么是安全的性行为等等,以提高女孩的自我保护性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要重视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敢于说出平时难于启齿的性困惑,通过互动来了解学生更为细致的需求,同时也要关注到培训方式的灵活性,可通过图片展示、案例讨论以及选取适合的视频进行播放,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起到入脑入心的效果。

3.2 开展同伴教育

受传统重男轻女思想观念的影响,许多农村女性在初中毕业后,就进城务工,受所学知识的限制,难免在性安全与生殖健康方面出现一些问题。通过学校开展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再以同伴教育的方式,用她们熟悉的语言,给同龄人以及家人讲解,亲切易懂,易于接受,同伴教育是“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在农村青少年中间广泛推展的有效方式,可以提高农村青少年女性的性别自信、权利意识和应对性骚扰和性暴力的自我防范能力,逐步改变农村社区在“性与生殖健康”方面的错误观念与行为,提高农村“性与生殖健康”的整体水平。

3.3 进行师资培训

为抓好同伴教育的源头——在校中小学生,政府相关教育机构可以利用中小学师资培训机制,对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进行系统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培训,这利于“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在广大农村青少年中的普及。

除此之外,由于女孩最初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主要来源于家庭里的妈妈或奶奶姥姥等一起生活的人,她们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认识水平直接影响到青少年女性对性知识的了解,因此,这部分人也是重要的培训对象。

3.4 开发浅显易懂、图文并茂、可读性强的 “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读本

课本也是青少年了解性知识的重要渠道之一,但现实的困难是目前适合青少年阅读的性教育读本寥寥无几,这也是青少年不能及时了解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原因之一。应总结不同地方“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方面已有的探索实践与经验,开发一套适合青少年身心特點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读本,并配备可视性视频资料。

参考文献

[1]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中国儿童和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状况监测项目研究报告[R].上海:2012.

[2]郑晓瑛,陈功.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可及性调查基础数据报告[J].人口与发展,2010,16(3):2-8.

[3]董海燕,许厚琴,杜莉,等.国内外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现状和模式探索[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4752-4754.

[4]龚爱群.中学性教育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教育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区域教育大扫描
“探求·明理”生本教育的探索实践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节俭教育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