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床边护理查房在61例ICU清醒插管患者护理工作中应用效果的评估

2015-10-21苑冬梅余舒等

延边医学 2015年23期
关键词:计划性床边插管

苑冬梅 余舒等

摘要:目的:探讨床边护理查房对ICU清醒插管患者护理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1月以来我科清醒插管患者组成实验组(61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分别进行床边护理查房和常规护理查房,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护理并发症和护理差错发生率、患者心理压力及对医护工作配合程度。结果:实验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护理并发症和护理差错发生率均明显下降,实验组焦虑评分(SAS)和烦躁评分(SDS)低于对照组,对医护工作配合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床边护理查房有利于提高ICU清醒插管患者的护理质

气管插管是ICU常用护理操作之一,在接受插管的患者中,清醒患者又占有较大比例。插管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生理负担,甚至引起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以往的研究显示,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可达到5.4%-15.5%[1-7] 。同时由于插管阻碍,患者无法表达自己的护理诉求,常常导致心理负担的加重。另一方面,由于无法实现有效的交流,护士无法掌握患者的护理需求,常常给予患者不准确的护理服务,结果是增加了护理差错和副反应[8]。如何改善对插管患者的护理服务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的一个热点。改善的途径不应仅仅局限在具体的护理操作中,也应将其将之置入护理模式改革的大背景中。我科自2012年起开展床边护理查房,该形式容易发现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有利于顺畅护患关系,提升患者满意度,实施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选择61例清醒气管插管患者进行床边护理查房和45例清醒气管插管患者不进行床边护理查房对照,现报道如下。

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

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共61例,从2013年11月后我科住院患者中进行随机抽取,对照组45例为我科同时期未参与床边护理查房的患者(表1)。两组患者均为首次住院。在查房时,患者均意识清楚,无视力、听力及认知行为障碍。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2 方法

2.1 查房前準备

查房前通过科室的规范化培训制定与患者交流的特定方式,如点头或摇头表示是或不是,对于头部无法运动的患者可紧握患者手掌,告诉患者通过握力表示是、不是以及对某问题的关切,通过眼球运动表示疼痛方位等。总结插管患者常见及少见护理需求,如冷、热、痰堵、口干、呼吸困难、疼痛、大小便、卧位不适、胸闷等,并做成文字卡片。查房前日,护士首先告知患者床边护理查房的内容及意义,取得患者的理解与配合,对于不配合的患者不强迫参加。交代患者在查房中要注意的问题,教会患者用简单的特定方式与护士进行交流,床边放置专用交流板,用以书写交流。

2.2 查房过程

查房由护士长主持,2名高年资护师负责督导,交班护士组(通常由组长及2名组员构成)负责汇报,接班护士组记录并检查。查房过程中,不仅护士之间要顺畅交流患者的病情及护理要点,还要特别注意要让患者能够听清楚整个查房过程,要通过高年资护士向患者解释气管插管的目的、症状、必要性及拔管指征。要关注患者的表情及身体语言,对患者的反映做出相应的回应,通过书写或约定的手势进行交流,期间可要求一名护士始终紧握患者的手,一方面可以表现出对患者的关心,也可及时发现患者的反应。针对每一个患者的护理需求做出相应的护理诊断,制定护理工作重点。查房时间均选择在患者经治疗病情稳定且清醒一日后。对照组不参与床边护理查房。

2.3 评价内容和方法

评价内容分为两组,分别是客观性指标和主观性指标。客观性指标来自临床记录,包括两组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护理并发症及护理差错发生率。记录的护理并发症包括气管插管特有并发症,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以及非特有并发症,如误吸、痰堵低氧血症、褥疮、尿路损伤和深静脉血栓。

主观性指标通过问卷调查或询问获得。首先,本研究选用焦虑自评量表[9]和抑郁自评量表[10]作为评分标准来反映患者的心理状态。用4级计分法。1=没有或很少时间,2=小部分时间,3=相当多时间,4=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调查时间选在床边护理查房一日后。调查时,先向患者解释调查目的,由于患者常无法自行填写调查表,故由护士读出调查表内容,患者自行回答各项答案,护理代笔填写,然后当场收回问卷,对有疑问的地方护士予以解释但不予诱导。其次,为了判断患者对医护工作的配合程度,本研究通过问卷分别对患者进行调查。问题如下:1、对自身发病原因的了解程度;2、对自身病情所处阶段的了解程度;3、对自身接受的治疗及护理措施的了解程度;4、对下一步治疗及护理重点的了解程度;5、对气管插管目的及必要性的了解程度;6、对气管插管并发症的了解程度;7、对拔管指征的了解程度;8、是否愿意根据病情发展撤管;9、是否已经学会通过简单手势向护士表达自己的护理需求。采用4点记分法,1=很了解或很愿意,2=了解或愿意,3=很少了解或不太愿意,4=不了解或不愿意。然后分别通过管床医生和护士对患者的配合程度进行评判,亦用4点积分法,1=很配合,2=基本配合,3=不太配合,4=很不配合。三者结果进行比照,排除评分差大于2的病例。对照组也进行以上三项的评分,时间选择在经治疗病情稳定且清醒2-3日间。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使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对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及护理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表2)

调查显示,实验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尿路损伤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误吸、痰堵低氧血症、压疮和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没有明显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并发症比较[n(%)]

3.2 患者心理状态及“对医护工作配合程度”的评价(表3)

猜你喜欢

计划性床边插管
浅析农村小学语文家庭作业布置的策略和方法
如何提高ICU气管插管患者的安全性
叮咛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理由不成立
变电技改大修项目储备工作的管理探索
可视喉镜辅助下气管插管在急诊的应用
急诊抢救中光棒引导法与直接喉镜法气管插管效果比较
要有计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