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应用
2015-10-21陈斌
陈斌
【摘要】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可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关键词】房屋;绿色建筑
一、高层民用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原则
现代化的民用建筑都已开始向高层化趋势发展。所谓高层民用建筑,我们完全看以把它想成是一个从地面抛向空中的悬臂挂件,它的高度就决定了这种建筑承受的水平的和竖向的荷载都要强于一般建筑物,对他的抗弯矩和抗剪力的能力在概念设计阶段就要考虑细致,民用建筑特殊的受力特点不同于低层建筑,高度越高,水平荷载越强,例如地震和风力产生的作用就会越强,因此在地震强区若想建造民用建筑,就必须要保证所有的结构,包括结构细部都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还必须具有很强的抗震能力。在框架结构体系中,梁柱的节点是这种结构体系的组合点,因此在增强抗震能力的环节中,节点也就成了关键部件,如果梁柱节点遭到破坏,那么框架结构的剪切脆性就会破坏,在节点处相交的梁和柱就会失效,"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构件"、"强剪弱弯"的设计原则,可以保证框架结构体系在地震的压力下还能保证足够强的延性和承载力,构造配筋、柱的轴压比,还有截面尺寸的选择,都可以影响到框架结构的抗震能力,尤其是对于节点的构造措施。
二、高层民用建筑中绿色建筑设计遵循的原则
房屋的绿色建筑设计布局,应综合考虑周边环境、路网结构、公建与住宅布局、群体组合、绿地系统及空间环境等的内在联系,构成一个完善的、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并应遵循下列原则:
1、 方便居民生活,有利安全防卫和物业管理;
2、 组织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公共活动中心,方便经营、使用和社会化服务:
3、 合理组织人流、车流和车辆停放,创造安全、安静、方便的居住环境。
三、高层民用绿色建筑--设计居住建筑的多样化式实现居住组团多样化的关键之一。
?行列式:行列是一种秩序,尤其在理性地决定社会大规模居住问题方面。行列式的另一种形式是山墙按前后、左右错开排列或者前后左右交错排列。这种错开排列的布置对于使组团内建筑向夏季主导风向敞开,更好的组织通风,并使建筑群落生动活泼,更好的结合地形、道路,避免交通闯入,创造了有利条件。
?合院式:合院也是一种秩序,有围台型和半围合型两种形态。这种布置形式形成近乎封闭的空间,其有一定的空地面积,便于组织公共绿化休息园地,形成的院落比较完整,对于寒冷及多风沙地区,可以阻挡风沙入侵及减少院内积雪。
四.交通绿色规划设计模式
1、 人车分流
有住宅必有交通,一个住宅小区的交通组织设计是它的规划设计总体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该小区的建设整体水平有着至关重耍的影响。
(1) 平面系统分流:通过对道路的专门化使用,建立自成系统的专用道路网络,引导各种立自交通各行其路、互不干扰,从而建构宏观层面上的人车分流体系。这种分流形式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大的房屋,其道路系统规划和交通组织宜与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紧密结合并分期、分阶段实施。
(2) 内外分流:这种模式以住宅庭院或组团为居住单位组织周边式住宅区,每个居住单位有一条直接开口于周围道路的尽端式或半环式车行道路为其服务,住宅的后院面向这些车行道,汽车可直接开进厉院;居住单位之间是步行道,它连接住宅的前院并通向中心绿地;住宅的主要居室朝向前院和步行道,行人與汽车分别通行于各自独立的道路系统,不产生平面交叉;居民通过步行系统在内部自由活动,不受外部车行交通的干扰。
(3) 立体分流通过建设在立体空间不同层面上的道路系统以实现人车分行的目的。一般有两种情况:通过架空步行走廊、抬高步行平台、建设屋顶街道和天桥等进行分流,或与城市中心的地下交通系统整合化建设的方式实现人车分离。
2、 人车共存
(1) 玢级组成道路网。根据分级组成道路网理论,为了实现安静和安全的生活环境,道路网应按干路、次干路、支路顺序连接,形成分级组成的网络,并逐级减小服务区域,降低交通量和车辆运行速度。这样一来,由于支路和干路不直接相连,支路的交通汇集于次干路之后.再进入干路,从而使干路的通行能力得以提高;由于支路不能通过过境交通,从而汇集功能得到增强;次干路在两者之间又起到桥梁和缓冲的作用。因此,这种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居住地区内的人车矛盾。
(2) 划分区域、建构分散道路体系。用分散道路体系对房屋进行划分以形成不同的"封闭空间"严格禁止无关交通和过境交通进入区域内部,以实现一定程度上的人车共存。
3、 人、车部分分流
(1) 道路断面分流。在道路横断面上对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进行分离而形成的一种人车适时分行的道路交通方式。在经济尚不发达,汽车交通量虽有增加但入车矛盾不甚紧张的情况下,这种分流方式既保障了步行安全,又能充分发挥机动车道的效用。同时,在汽车较少时,行人与自行车还可以利用机动车道进行出入交通或其他生活行为。但随着汽车的大量增加,这种方式在安全与环境问题上将会愈来愈显示出局限性。
(2) 局部分流。(不完全专用道路系统)在人车混行道路系统的基础上,于住宅和小区出入口、公建、绿地等之间设置局部的专用道路。在专用道路与混行道路的交叉口处可利用地形采取立体交叉。
五、环境绿色规划设计
1、绿化环境。绿化是生态住区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绿化不仅仅具有观赏功能,还具有生态、使用、节能、经济功能等。
2、声环境。住宅声环境是指住宅内外各种噪声源在住户室内形成的对居住者在生理上和心理上产生影响的声音环境。它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休息。建设城市住宅,必须保证住宅声环境的质量,为居民提供安静的居住环境。这也是绿色生态居住建筑的重要标志。
3、水环境。给水系统自古以来,水被人们看作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廉价物质,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水量需求呈直线增长,与此同时,水污染日益严重,水质型缺水更加突出,由此专家提出"分质供水"的用水原则;优质优用,低质低用。
4、光环境。住宅监督密度对居住质量影响甚大。日照、自然采光对居室意义很大,并且进一步影响到居室的小气候,直接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因此,各个城市地区都对生活用建筑的间距作出了强制规定,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地皮价格的暴涨,许多城市的实际住宅建筑密度偏高,住宅居住质量往往得不到保证。室外光污染,即噪光,是对人体心理和生理健康产生一定影响及危害的光线,噪光污染主要指白光污染和人工白昼。建筑物周围的阴影和建筑物自身阴影在墙面上的遮蔽情况,与建筑物平面体形、建筑物高度和建筑朝向有关。
5、绿色材料。在房屋外环境景观要素中,除绿色植物要素能发挥生态效益外,其他要素用材或多或少都要破坏到自然资源。绿色材料是指国家认证的绿色材料或产品。在建设过程中提倡选用新材料,充分利用废旧材料,节省自然资源删。
综上所述,房屋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被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所围合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生活聚居地,它为居民提供生活居住空间的各类服务设施,以满足居民日常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因此房屋的绿色建筑设计要科学地运用各构成要素,合理利用土地,精心塑造各项用地的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1]汪洁.论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8,(04).
[2]谢仰坤.绿色生态节能建筑设计刍议[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