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病人的医学护理方法研究

2015-10-21周芳

延边医学 2015年23期
关键词:机能降压药血压

周芳

摘要:高血压是一种极易引发严重并发症导致患者残废甚至死亡的疾病,其病因及临床病症复杂多变,如何对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医学护理是临床医护人员面临的重大难题。本文简单介绍了高血压病人护理目前存在的几点问题和认识误区,分析当前几种比较有效的护理方法,从而给临床医护人员一些具体有效的护理建议。

正常人的血压会随着身体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有不同幅度的波动,这种正常范围内的合理波动对身体的危害微乎其微。所谓高血压,是指人们在没有服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高血压早期无症状,仅仅感觉到精神状态不佳、容易劳累,短暂休息后可以恢复正常;而随着血压的持续升高,易出现头晕恶心、注意力不集中、胸闷乏力等显性症状,严重时甚至会昏迷或抽搐。高血压临床治疗表明,高血压极易引发肾功能衰竭、心血管堵塞、脑溢血等嚴重危害生命安全的并发性,致残致死率随高血压病情的加重呈几何倍数增长。由于该病及其引发的疾病会给患者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人们对高血压病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

医护人员通过对高血压临床治疗的研究分析,发现不良生活方式、外界压力和不健康心理会增加人们患高血压的几率。本文简单介绍了目前高血压病人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如过度依赖药物治疗、用药不连续、病情认识不足等问题,从护理用药、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方面对高血压病人的日常护理提出了几点建议,认为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高血压知识健康教育有助于人们降低患高血压的几率。

1.高血压病人护理存在的问题

1.1过度依赖药物治疗

患者在面对疾病连续不断的折磨和对病情未知的恐惧时,普遍将治疗希望全部寄托在药物治疗上,以致过分依赖药物而忽略了非药物治疗的方法和手段。如果说药物治疗能短时间内让高血压患者看到疗效达到治标的目的,那么非药物治疗的科学预防才是高血压治本的最佳方案。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服用降压药只能暂时的压制住病情,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作息习惯才能从身体机能方面降低血压,要做到不抽烟酗酒、饮食低盐低脂、勤加体育锻炼,早睡早起、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等。高血压治疗常常存在一个认识误区,那就是服用降压药后就可以和正常人一样抽烟喝酒、吃喝不误,要知道这种做法不仅会影响药物的吸收,还会加重身体的负荷而严重损害身体机能。

1.2患者用药不连续

高血压患者降血压是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不能操之过急,要做到按时吃药、连续用药。部分患者因为工作的原因无法做到按时吃药,忘记吃药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他们倾向于服用强效降压药,于是血压在吃药时平稳和不吃药就紊乱之间极大地波动,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和治疗进程,极大干扰了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一些患者对高血压治疗的认识不足,认为长期吃降压药会造成内分泌系统的紊乱,身体机能出现不良反应,应该在血压下降后就停止用药,殊不知这样极易引起血压的强势反弹,让之前的治疗功亏一篑。老年人是高血压多发的人群,他们的身体机能远远不如年轻人,服用降压药后见效慢或血压反复大幅度波动,导致他们对治疗效果感到疑惑,治疗心切时便常常使用快速降压药或频繁更换降压药,忽略了常年高血压需要长期服药、平稳降压的治疗原则。

1.3观念保守,认识不足

传统高血压防治工作普遍认为将病人的血压降到正常水平即可,低位血压会造成身体血液循环系统供血能力的不足,影响内脏器官的正常供血,严重的甚至会引发心脑血管等疾病。近期高血压临床治疗表明,高血压病人并不是血压降到目标水平附近即可,只有在目标水平以下才能有效防止高血压病的复发,降低心脑血管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2.高血压病人的正确护理方法

2.1科学用药

高血压治疗应该针对原发性或继发性的不同病因采取科学的治疗措施,服用降压药物仍然是目前治疗高血压病的主要措施,患者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服用降压药,遵循“小剂量开始,据病情逐步加减用量”的原则。同时,患者家属应注意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切忌血压下降后就立马停止用药,等到血压骤升才急忙服用降压药,甚至是服用强效降压药来实现立马降血压的目的,这都是不可取的。患者家属的监督和鼓励是患者坚持长期治疗的强大动力,要尽量保持血压平稳,防止血压波动过大给身体机能和内脏器官带来的损害。除了患者及其家属在治疗方面的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在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时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2.1.1不同病人因个人体质原因会对药物治疗产生不同程度的临床反应,所以降压药种类及用量的使用应严格以患者的治疗反应为参考依据来随时调整,一旦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要立即调整用药方案。

2.1.2 遵循缓和、平稳降压原则,尽量使患者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左右。对于身体机能较差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切忌服用强效降压药或频繁更换降压药种类及剂量,要把平稳降压、逐步降压的治疗原则在长期降压过程中严格贯彻落实,在突出位置标志老年患者的服药时间和服用剂量有助于他们按时服药,避免不连续治疗。

2.1.3 注意观察患者药后反应,一旦发现有头痛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督促轻度高血压患者尽早服药,防止夜尿增多影响夜间休息。

2.2良好的生活方式

药物治疗可以让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低到目标水平,非药物治疗同样重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护理可以有效防止患者出现血压反复大范围波动。首先,医护人员要督促患者改变原有的不利于血压平稳的习惯,如抽烟喝酒、通宵熬夜、剧烈体育运动等,这些行为会急剧升高体内循环动脉压,血管壁变脆后易发生破裂,还会增加引发其它严重并发症的几率,让药物治疗效果大打折扣。患者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做到早睡早起、生活起居有规律,进行适当的户外体育锻炼、呼吸新鲜空气。对于病情严重的高血压病人,一定要住院治疗并卧床休息,以便临床实时观察,防止病情继续加重。

其次,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应遵循“低盐低脂”的原则,饭菜以清淡营养为主,多食用谷类、高蛋白的奶类和豆类制品等,确保为身体供应充足的所需能量;此外,瓜果蔬菜的适量摄入有助于身体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补充,这对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行大有益处。

2.3心理护理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性格太急躁,情绪波动较大會导致肺腑气血的变动超过身体机能调节的限度,从而由糟糕的生理状态转变为病理状态而引发高血压;离异丧偶、独居等生活状态也会增加引发高血压病的几率。高血压患者普遍存在病情反复、血压波动较大的糟糕情况,难免内心焦虑、心情抑郁。尤其是老年人受到外界不良刺激时易动怒激动,这些负面情绪不利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康复,极大影响他们的身体机能。

针对病人面对疾病时的情绪波动,医护人员应从心理护理方面给病人传授减压方法,帮助患者提升自我情绪调节能力和承受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平和的心态。同时,督促患者家属平时注意让病人远离不良刺激源,营造一个舒适平静的居住环境,多陪同患者进行适量的户外运动以缓解压力、释放不良情绪。

2.4健康教育

积极开展高血压预防及危害的专题讲座,向患者及其家属宣讲高血压的临床病症、易引发的高危并发症等知识,提高他们对高血压治疗的重视程度。培训病人自主使用血压计来实时监测自己的血压变化情况,强调合理饮食及良好休息的重要性,学会一些必要的高血压急危病症的紧急处理。

3.总结

临床治疗实践表明,科学的药物治疗加上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状况,从根本上控制病情的反复发作。科学用药结合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辅以心理疏导和高血压健康知识的教育,在减少高血压复发和预防高危并发症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宫文静.高血压病人的医学护理方法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1,(10):107,109.

[2]张淑芳.浅谈高血压病人的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12):5126-5126.

[3]萨达提,吕梅.高血压病人临床护理的体会[J].新疆医学,2011,41(10):126-127.

[4]曹俊爱.浅谈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128-128.

[5]王滨.老年患者高血压症的护理进展[J].继续医学教育,2010,24(4):79-81.

猜你喜欢

机能降压药血压
“再加两片降压药”等十六则
警惕异常的血压晨峰
机能时代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最怕啥
天冷了要换好一点的降压药吗
各司其职的“长中短”降压药
长期滴鼻药 更易患鼻炎
每月新鲜
长期用降压药会产生耐药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