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有效的“尚美语文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2015-10-21徐英
徐英
本校是以“尚美”为文化内核的一所特色学校。“尚美语文课堂”简言之就是崇尚美的语文课堂。“尚美语文课堂”不仅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还要在情感上让学生形成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叶圣陶先生认为:“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立着作者,经过了这道桥梁,读者和作者会面,不光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怎样让读者和作者会面,并和作者的心情契合,甚至产生和作者一样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这就是 “尚美语文课堂”所要解决的策略和方法。
构建简约实在的“有效尚美语文课堂”
大道至简,简简单单的课堂是有实效的保证。有效的“尚美语文课堂”是对“繁花似锦课堂”的一种理性思考;有效的“尚美语文课堂”是对“热热闹闹课堂”的一种冷静沉淀。
教学目标简明
语文教学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不宜订太多,以一到两个最适宜,这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分不开的。
教学内容简要
一篇课文可以教很多的东西,但一般只给你两到三课时的时间,所以“教什么”就成为关键,笔者认为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体裁的特点、单元教学的重难点等等来确定。崔峦曾说:“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璞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比如在教学《诺贝尔》时,我们可以围绕“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这句话展开教学,抓住重点词语体会诺贝尔是个怎样的人,结合人物写作手法的指导,教学内容简要、明了,又有写作方法的指导,不失为一个好的教学构想。
教学方法简洁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抓住关键词句,从小处入手,引发学生的发散性思考,让课文理解得更透彻。在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时,可以通过关键句“经过20多年的奋斗……”让学生在鲜红、醒目的数字中感受《国榷》完成得不易,感悟谈迁的孜孜不倦、呕心沥血,最终让学生明白《国榷》就是谈迁的全部,就是谈迁的生命!老师的教学方法简洁明了,先去掉这些数字让学生读,接着放进去让学生读,感受数字的内涵,然后把400字的作文修改和400万字的《国榷》修改作对比,学生在直观、形象的数字中获得了谈迁的形象,学生在形象、直观的感悟中明白了解读文字所折射出的内涵。
营造意境优美的“尚美语文课堂”
意境原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语文课中的意境则是对一篇课文所营造的一种情调和境界,可能是为一个词、一段话、一首诗、一个人所特意营造的,往往通过语言、声音、图画来渲染,以达到教学的目的。叶圣陶先生曾说:“领会作者的意境,想象中的意境就扩大了,并且想想这意境多美,这也是一种愉快。”那么如何挖掘语文课中的意境美呢?
走进文本,与文字对话
教师要善于挖掘文中那“言有尽而意不尽,意有尽而情不尽”的意境之美。比如一年级下册《春笋》一文中,一组动词“唤醒、冲破、掀翻、冒”把春笋破土而出的那股顽强的生命力彰显出来了,这种动态的意境怎么展现,可以通过动作表演来营造一幅春笋“你追我赶、竞相破土”的生长图形。再比如《庐山的云雾》一文,怎样营造云雾“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的意境呢?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的视频,让学生从声音、画面中直观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甚至还可以让学生把这种意境再转换成生动的文字加以创造,朗读自然也就能表现出作者在文章中所蕴含的意境了。
深化理解,想象意境
有些文章中的意境不是直接表达出来的,需要学生通过理解、想象出来的。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课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惨景,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现在的孩子很难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为了让孩子的情感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在导入新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边听边想:一个穿着破烂衣服、赤着脚的小女孩在寒冷的大年夜里,瑟缩地躲在墙角下。学生在老师的情境倡导下,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所描绘的那种凄惨、阴暗、催人泪下的境地,脑海中便慢慢展现出小女孩孤独无依的孤儿形象,从而达到情境与情感的共鸣。
崇尚理性智慧的“尚美语文课堂”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重的学科,相对于数学来说,它更缺乏严密的逻辑思维,但它不等于没有理性。“从教学的角度来分析,教学中的感性是指教学的情感因素和学习的直觉感悟,教学中的理性是指理性思维的参与,思辨色彩的闪耀和穿透文本的解读和理解。”这种“理性”更多的是学生和老师智慧的闪现,要在课堂中闪现这种“智慧”是不容易的,没有教师智慧地提问,没有智慧地训练,恐怕是做不到的。
智慧地提问
某位老师上《七律长征》时,笔者就有感他智慧地一问:“为什么长征途中,这么多的山,毛泽东单单选了这三座山?为什么这么多的河,毛泽东独独选了两条河?”是啊,长征途中,红军不知爬过多少座大山,渡过多少条大河,这有什么历史原因吗?在经过师生一层一层的抽丝剥茧后,最终理性的选择与感性的情感融为了一体。在教学《江雪》时,可以这样提问:“这么冷的天,这位老人真的是在钓鱼吗?”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会打开思维的火花,呈现出精彩的答案。这样的语文课,多么充满生命力啊!
理性地归纳
有人说:“知识,只是能让人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却能让人从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从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教师在课堂引领学生思考,在彰显个性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共性。这些共性往往是理性的基础,比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共有五篇议論文:《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谈礼貌》、《学与问》、《学会合作》。每篇文中都提出论点,用论据证明论点,可以说逻辑思维很强的理性文章,教师在教学这类文章时,要通过比较、整合,进而归纳出该体裁的一般特点就可以。
教育的本质是培育有智慧的人,促进人的健康成长。所以我们的教学,最需要的是智慧地教。今天的你,也许还不智慧,明天的你,一定要变得智慧。
构建有效的“尚美语文课堂”不是一句空话,需要用“简约实在、意境优美、理性智慧”的理论来充实它;需要实际行动付诸实施它;需要阳光雨露来滋润它,等它茁壮成长、遍地开花。
(江苏省吴江区八坼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