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说“精致的利己主义”

2015-10-21叶水涛

华人时刊·校长 2015年10期
关键词:钱理群利己主义利己

叶水涛

钱理群教授有一段名言:“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这段话得到了普遍的赞同,造成很大的影响。钱教授由此进一步生发开去,说:“反观为北大输送人才的重点中学教育”,同样地“正在培养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批判锋芒所指,从高等教育到基础教育。

钱理群教授是一位有精湛学术素养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学者,尤为难能的是具有鲁迅式批判精神和风骨,这正是当下的知识界所稀缺的精神风范。钱教授情系教育,对教育现状及莘莘学子精神状态的批评,体现了知识分子的良知和拳拳之心。但钱教授激情洋溢的批判,倘能伴有更为理性的分析,逻辑而历史地洞穿教育与社会的现实,大概这种批判会更严谨而有力量,更能启发和教育人们。

关于“利己”与“利他”的关系,中国古人和近哲都有充分的论述。“杨子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认为,杨子与墨子都偏执于一端,有违常道,只有孔子能遵循中庸之道。“仲尼不为己甚者”,兼顾“利己”与“利他”,且能把握好分寸。然而,这是否意味孔子是“精致的利己主义”呢?

“利己”乃人之常情。“绝民之情谓之荒”,禁绝“利己”之心,既无必要,也不可能。市场经济便是基于经济人理性的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利己之心既不是学校教育培养的,也不是学校教育可以灭绝的。贺麟先生指出,“利己”即满足人的自然愿望,杨朱之“利己”是“看透了人世的虚伪险诈,从而对人生失望。”由此而厌世而自保。贺麟论杨朱,不取伪善,不唱高调,不一味谴责利己主义,而是分析其所以形成的社会历史的根源。

从儒家的“存天理,去人欲”到文革的“恨斗私字一闪念”,我们创造了和谐社会与美好生活吗?古斯塔夫·勒庞在他的《乌合之众》一书中说,如果我们把自我牺牲、不计名利、献身精神和对平等的渴望等,作为“道德”的标志,这种“道德净化”甚至可以使群体中的人把自己或别人的生命看得轻如鸿毛。勒庞所说的群体的不宽容和狂热,显然同脱离了个人主义道德基础的“群体道德”有关。千差万别的个人目标被一个崇高的信仰目标所取代,并把它同日常生活的目标对立起来,从而理所当然地认为个人利益的目标是完全没有价值的。十年文革及波尔布特的红色高棉,是前车之鉴。

真实的生活总是有缺陷的,任何價值选择都不会十全十美。大学生或中学生,尤其是寒门子弟,选择融入社会,努力求得自己的生存、温饱和更好的发展,似乎并无大错。即使有点圆滑、老到、作秀,也并非不可宽恕,不可容忍。动辄责之以民族之大义、人生之境界,反倒显出责备者自身的虚伪与作秀。遥想钱教授当年,历尽艰辛从边远山区来到京城,投师北大王瑶先生门下读研,当然是为了求学问、求真理,更好报效祖国与人民,但是否也有一点改善自己生活境遇的想法呢?鲁迅先生说:“秀才想造反,中了举人就打官话。”

钱理群教授是鲁迅精神的继承者,但鲁迅先生好像从不以导师自居,先生决无道德高蹈的姿态,不会以天下情怀、人生要义去指摘学生。至于官场之腐败,恐怕不是学校教育的过失,更不是学生的过错。清胡林翼曾经感叹,“本朝官场中,全以《红楼梦》一书为秘本,故一入仕途,即钻营挤轧,无所不至。”权力的腐败是人类的通病,钱教授怪罪于当下的学校教育,似乎有点文不对题。当今之世,到底是社会裹挟了教育,还是学校教坏了孩子?逐利时代,大概只有学校,尤其是中小学始终贯彻奉献和利他的教育。清贫辛苦的中小学教师是民族的脊梁。

现在的大学和中学都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一论断缺乏学校课程教学的实证支撑。今天圆滑、老到的学生,明天一定是“危害更大”的贪官污吏,这种危言耸听的说词,更缺少严密的逻辑论证。现在的大学生和中学生确乎少有解放全人类的雄心壮志,显得世俗,但他们并不普遍地暴戾,如钱理群教授当年的红卫兵同学,大公无私、斗私批修的教育,并没有使他们具有更高的道德自律与利他精神。今天的大中学生将来一定会更贪,更有危害,这预言和感叹有点九斤老太的味道。

教育的市场化、商品化,人的异化和物化,传统人文精神的式微与边缘化,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大势所趋。被中国教育公知奉为神明的美国名牌大学,背后无不是资本的力量在左右,商业精神被视为美德,加利福尼亚大学校长甚至声称:“加利福尼亚大学意味着经商”。教育如何以积极开放的姿态应对社会的转型挑战,与时俱进并坚守自己的精神园地?教育的文化批判是学者严肃的历史使命,如果止步于漫画化、情绪化的牢骚,或黑格尔式的道德批判,这是不够的。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它“尚不能成为任何存在的东西”。

个人利益的诉求,个人责任的担当,个人自由与私有财产的保障是现代文明的基石。利己而无损于他人,迎合而不危害社会,大可不必对其深恶痛绝。自然生存层面的利己是基本的人权,社会美好生活的追求体现为利己与利他的统一,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终极追问则是利他奉献的崇高精神境界的实现,这三者紧紧伴随着每个人的成长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猜你喜欢

钱理群利己主义利己
利他,是最高形式的利己
世界上不是只有利己主义一条路可以走
钱理群:“专改错别字的教授”
概念辨析、条分缕析论述文走向“深刻”的策略路径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借《解读语文》微观解读不可无“我”的《祝福》
罗尔斯原初状态中立约人特性
浅析李箱小说《翅膀》中映射的社会现象
创业观念:利他主义
钱理群“告别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