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劳动力需求方来看中职学校吸引力的问题

2015-10-21杨叶

新课程·下旬 2015年10期
关键词:人力资本吸引力校企合作

杨叶

摘 要:基于劳动经济学视角,从劳动力需求方出发,运用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分析中等职业学校对企业缺乏吸引力的原因,从中反思政府的作为,并且针对如何深入展开校企合作,给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吸引力;人力资本;企业;政府;校企合作

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要求,“要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虽然政府大力支持校企合作,但很多企业还是不愿参与,说明学校职业教育对于企业是缺乏吸引力的。这一现象引发我们思考:如何让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满足企业的需求?政府需要做出怎样的政策调整,以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要回答上述问题,首先要探究缺乏吸引力的原因。

一、从劳动力需求方来看,参与学校职业教育对部分企业没有吸引力

1.学校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企业参与

企业是职校毕业生最大的雇主,也是重要的培训主体。从学校角度来看,企业有必要参与职教是因为学校无法单独解决技能形成所需要的实践环节。虽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并不适合所有学生和所有专业,对于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主要还是企业内部培训,而劳动密集型的中小型企业可能更愿意参与职校培养技能型人才。因此,企业是否愿意参与职业教育,取决于劳动力市场中能否招到满意的技工,企业招聘职校毕业生能否使劳资双方的利益获得最大化。否则,企业便会求助于外部劳动力市场。

2.企业参与职教应首先考虑企业需要

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其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必须遵循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等于工资率的原则。不同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不同,一般来说,追求边际产量的企业是私企,本来3人干5人的活,那么,5人干5人的活可以,但是6人干5人的活,人就多了。因此,在一定时间段内,增加劳动力可以有效提高生产量,但达到临界点时,再增加劳动投入就失去了积极意义。如果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就会出现劳动力过剩,很多中职毕业生便会处于失业状态。

3.企业参与职教要考虑投资风险

人力资本投资是个人和企业双方的行为,个人侧重投资正规教育,企业侧重投资职业技术培训,职业技术培训作为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一种重要方式,存在成本与收益的比较问题。而现实是学校形态的职业教育投入较大,培养周期较长。高投入要求企业有充分的资源;培养周期长,又难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即时性要求,况且学生毕业后流动性大。所以,企业无法得到及时显著的效益,而浅层次的校企合作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部分企业便不愿参与职业教育。

二、增強企业参与中职学校吸引力的建议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4)19号》的颁布,表明政府对于加强校企合作有着强烈愿望,但是政府介入太多,做了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因此,政府需要做出相关政策的调整。

1.政府在校企合作中应发挥主导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需要从宏观管理的高度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主动参与制订校企合作的区域规划和发展途径。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可以设立由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多方参与的校企合作委员会。在明确校企合作各方权利和义务的基础上,突出委员会及行业协会在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协调作用,减少政府对校企合作的直接干预作用。

2.督促中职学校提高办学质量

校企合作办学,政府应该放权,让参与校企合作的职业学校在课程设置、资源分配等方面享有自主权,激发职业学校自我发展的意识和潜能去主动与企业联系,走向市场。

提高中职学校办学质量,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企业需要至关重要。很多企业在转型,紧缺高技术人才,所以学校要改变固有的观念,要有培养人才的前瞻性,从而能满足企业的需求。走出来,请进去,达成共识、双赢,什么方式都是可行的。有一项调查表明,各种类型的企业都非常看重应聘者的职业品德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因此,中职学校有必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很多学校仅仅为了把学生推出去,而企业又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如何帮助学生应对“被当作廉价劳动力的现象”?职业学校有必要在学生进入企业前开设相关课程,培养职业胜任力,包括对自我的认知,形成自己的判断力等等,帮助学生应对“被当作廉价劳动力的现象”,关注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3.建立并落实多元化的激励机制

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办学所获得的经济收益率较低,企业参与职教的意识不强,要吸引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办学需要相关的激励机制,比如减免税收等特惠政策,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拓展合作领域。政府对参与职业教育主体的规定应该给予政策支持,而不是法律强制,但是相关的配套保障政策还是需要严格执行,推进校企合作的各个环节。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政府既要有推动性的法案、支持性的拨款政策、保障性的平台建设政策和特惠倾斜政策,以及激励性的税收减免和奖金股利政策,以支持和促进校企合作。

参考文献:

[1]袁伦渠.劳动经济学.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165.

[2]石伟平,匡瑛.比较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97.

[3]闫志利,邵会婷.我国中职教育吸引力弱化趋势的市场学分析[A].职业技术教育,2014(19):5-10.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人力资本吸引力校企合作
吸引力1
吸引力2
跟踪导练(三)4
企业人力资本会计计量方法的新探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对贵州经济发展的研究
浅析人力资本的经济权利与企业剩余分配
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理论及实证分析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