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临床对比分析

2015-10-21郑李王高生张营周燕

延边医学 2015年23期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炎

郑李 王高生 张营 周燕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切除胆囊过程中应用腹腔镜技术和开腹手术的效果差异。方法:随机从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来我院进行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中选出11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个小组,每组患者55例。对其中一组患者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方法,作为对比组;对另外一组则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方法,作为研究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几率。结果:本次研究当中,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等数据均小于对比组,同时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几率为5.45%(3/55),明显低于对比组患者27.27%(15/55)。两组患者相关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胆囊炎切除手术过程中,运用腹腔镜下切除术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和住院时间,减小术中出血量,有效控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效果。

关键词:胆囊炎;胆囊切除术;开腹;腹腔镜;疗效

胆囊切除术是针对于胆囊炎而进行的手术,根据施刀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顺行性和逆行性,其中顺行性切除是从胆囊管部位开始施刀,出血量较小,操作较为简便,应用范围较广。但当患者胆囊炎症状非常严重,导致胆囊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时,则必须采取逆行性切除方法,这样能够避免因不易暴露胆囊管和胆囊动脉而导致的手术事故。随着现代微创技术的不断提高,腹腔镜技术也同样被应用在了胆囊切除手术当中[1]。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分析的对象是从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选出的110例患者,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其中对比组中男性32例,女性23例,患者的年龄从21岁至72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8.61±10.23)岁,患者当中患有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共有20例、患有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共有25例、患有胆囊息肉的共有10例。研究组中男性30例,女性25例,患者的年龄从23岁至71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8.63±10.27)岁,患者当中患有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共有19例、患有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共有27例、患有胆囊息肉的共有9例。两组患者相关数据没有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本次研究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每组55例的两组,对其中一组患者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方法,作为对比组;对另外一组则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方法,作为研究组。

1.2.1开腹切除术方法

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时应取平卧仰卧位,利用硬膜外麻醉方法进行处理,选择右侧上腹部的直肌方向入刀,切口长度大约在8,并根据患者腹部皮肤和肌肉组织的层次一次切开腹部外壁。在腹腔被打开之后,应使用一次性消毒纱布将患者胆囊与左侧的内脏组织进行隔离,如果患者胆囊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则需要进一步对胆囊分离后才能够急性隔离。将胆囊充分暴露于医生视野之内,对胆囊管进行游离,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采用顺式、逆式或混合式方法切除胆囊,切除前要在上下胆管上进行双向结扎,避免切除后胆管内胆汁流入患者腹腔内。采用电凝止血方法,同时利用室温生理盐水对患者腹腔进行冲洗,并预置引流管,从患者的右侧上腹部位置穿入,将其固定在皮肤上,最后对切口进行缝合[2]。

1.2.2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患者手术时取平卧仰卧位,并采用气管插管式给氧方式,利用静脉复合麻醉方法进行处理。首先利用穿刺针为患者腹腔内建立人工气腹,从穿刺口出注入二氧化碳气体,保证患者腹腔内气压在1.5-2.0。将腹腔镜从穿刺处置入患者腹腔内,并在腹腔镜引导下开设第二和第三个穿刺口,并放入腹腔镜下手术工具。在患者手术过程中最好将手术台调整到头高脚低的位置,并且使患者大约向左侧倾斜30°即可。利用合成夹夹住患者的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并有抓钳夹住患者胆囊的底部,并以此为基点对胆管、血管以及胆囊进行游离,同时将胆囊管和动脉单独隔离开。一般会在胆囊动脉或胆囊管上放置3个合成夹,对其进行双向结扎。然后利用电凝刀对胆管和动脉进行切割,待将整个胆囊完全切除后由穿刺口去除,并对该区域周围的肝脏和其它组织进行清洗,并帮助患者排除腹腔内的二氧化碳,拔除给氧气管,并根据患者腹腔外壁分层逐层缝合穿刺口[3]。

1.3研究指标

本次研究当中主要的研究指标包括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几率。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的是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n(%)来表示计数数据,并利用x2对数据进行检验,采用来表示计量数据,并利用对数据进行检验,以P<0.05代表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手术数据进行分析,并将其汇总制成如下表格:

两组患者手术数据和术后恢复数据对比表(x+s)

从上表当中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少于对比组。

同时研究组患者当中共有3例发生并发症,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45%,其中切口出血患者1例、术后胆漏共1例、恶心呕吐患者共1例;对比组患者当中共有15例发生并发症,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7.27%,其中切口出血患者共有4例(7.27%)、切口感染患者共有3例(5.45%)、术后胆漏患者共有1例(1.82%)、胆总管损伤患者共有2例(3.64%)、恶心呕吐患者共4例(7.27%)、胆囊动脉出血患者共1例(1.82%)。由此可见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两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炎的主要方法之一,目前在临床上分为开腹手术和腹腔镜下手术两种方法,其对于慢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结石性胆囊炎、胆囊息肉等病症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传统开腹手术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手术创口,并且术中出血量大,在术后很容易引发并发症的发生,恢复速度较慢。

而随着现代微创理念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技术也被应用在胆囊切除手术当中,其能够对各类胆囊炎症进行有效的治疗,并且麻醉范围较小,对于部分高年龄段患者来说,其无法承受全身麻醉手术,会对心脏、肺部以及肾脏等脏器功能造成影响,而腹腔镜下手术仅采取静脉复合麻醉方式,有效避免了这一情况的发生。从本次研究当中可以看出,利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的研究组患者,不论是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还是并发症发生几率等方面的数据均要优于使用传统开腹手术的对比组。其能够降低患者开刀时切口的长度,避免手术中大量出血,并且创伤小,术后不容易出现并发疾病,缩短了住院时间和胃肠道功能恢復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对于医生的技能要求较高,尤其是在腹腔镜下进行手术,因此医生的视野会受到一定的阻碍,对于胆囊的观察不如开腹手术直接。如果医生操作不够精准,并且没有按照标准进行,就会导致患者手术时间的延长,并加重患者的病情。因此,在开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过程中应严格要求医生的技能水平,不断提升医生相关技能掌握的熟练度,并严格要求医生按照手术标准进行治疗,保证患者身体和生命的健康。

参考文献:

[1]徐鲁白,蔡景理,王继生,等.急诊高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对比研究[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0,16(08):45-48.

[2]曹杏生,刘国英,谭晶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中的疗效对比[J].当代医学,2013,19(26):41-42.

[3]王雨,戴睿武,阎勇,等.老年急性胆囊炎开腹胆囊切除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选择策略(附149例报道)[J].中国普外科基础与临床杂志,2012,16(07):563-565.

猜你喜欢

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炎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效果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胃溃疡穿孔的效果研究
胆囊炎病人的饮食护理
冬防胆囊炎多吃白萝卜
胆囊炎能不能根治
早做检查,不让胆囊炎胆囊结石“狼狈为奸”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应用
结合视嗅觉刺激的优质护理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康复的影响
浅析腹腔镜治疗用于小儿胆囊结石治疗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