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第一军规”
2015-10-21李金明
李金明
1928年4月3日上午,毛泽东身穿灰军装,健步登上湖南桂东县沙田镇稻田边临时搭起的土戏台。他首先向部队讲述,没有纪律不成军队、没有统一指挥就不能打胜仗的道理,对部队当时存在的一些违反纪律的现象进行了批评教育,然后扳着指头,逐条逐项地向部队正式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三大纪律是:一、一切行动听指挥。二、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三、打土豪要归公。六项注意是:一、上门板。二、捆铺草。三、说话和气。四、买卖公平。五、借东西要还。六、损坏东西要赔。并正式宣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为工农革命军军规。此后,毛泽东根据形势的发展,对三大纪律、六项注意进行了补充和修订。1929年1月,部队进入赣南和闽西,在六项注意中又增加了“洗澡避女人”“不搜俘虏腰包”。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发展成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随着中国革命形势的变化,“三大纪律”逐步发展为: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八项注意”发展为: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这就是人民軍队现在执行的并被谱成歌曲传唱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几十年来,人民军队高唱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胜利走向胜利。“第一军规”的颁布与发展,生动地体现了我军发展历程,对人民军队建设产生了深远的政治意义。
一、“第一军规”产生的历史背景
1. 新建立的红军成分复杂,急需用纪律进行规范
1927年8月7日,在汉口三教街41号,中共中央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党的现实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地在广大区域内准备农民的总暴动。”此后,政治局候补委员毛泽东又参加了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召开的第一次会议,这是一次明确中央分工和关于暴动的会议。会议最后决定派毛泽东为中央特派员,回湖南领导暴动。毛泽东首先到达安源。此时,安源已聚集了安源工人纠察队、萍乡农民自卫军等10余支队伍1000多人。等待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前来领导秋收暴动。毛泽东化装来到安源后,主持召开前委扩大会议,传达中央八七会议精神,部署秋收暴动。经毛泽东提议,秋收起义的部队改为工农革命军,下辖3个团,第一团由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平江农民自卫军等组成;第二团由安源路矿矿警队等组成;第三团以浏阳工农义勇队等组成,3个团总共4300余人。会议决定:第一团和第三团汇合后,先夺取浏阳,再进攻长沙;第二团攻占醴陵后挥师长沙。3个团和各县农军在长沙会师。布置完毕后,大家群情激昂,表示一定要打下长沙,掀起革命新高潮。起义开始后,余洒度指挥的第一团突然袭击占领了龙门厂,一举击溃军阀唐生智的一个营。平江的敌人闻讯而来,第一团在长寿街与敌激战,关键时刻,被收编的邱国轩部为了得到第一团挑子里的光洋,从后面向正在进攻的第一团开火,第一团遭到敌人两面夹击,部队受到重大损失,不但人员损失200多,且辎重损失殆尽。幸亏原警卫团团长卢德铭风尘仆仆从武汉赶来,并担当起暴动总指挥的职务,才算稳定了部队。王兴亚带领第二团攻打萍乡,结果遭到了早有准备的敌人的抗击。在进攻受挫后,他带领队伍转道进攻醴陵。占领醴陵后,王兴亚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不听劝告,只顾吃喝玩乐,结果遭到了敌人的袭击,队伍仓皇退却,到浏阳时只剩下三四百人,他又没有能力巩固队伍。到了文家市,队伍只剩下三四十人,恐慌之际,他开了小差,队伍彻底垮掉。毛泽东跛着脚来到工农革命军第三团时,立即亲自开会,部署第三团去进攻铜鼓,很快攻下白沙和东门市,浏阳之敌张国威部两个团刚刚打垮工农革命军第二团,闻讯立即从南坑、仙人庙两个方向夹击过来。在羊古脑的革命军拼死抵抗,两个连死伤大半,山坡上到处是工农革命军的尸体,最终掩护指挥机关和革命群众撤退。秋收起义遂告失败。从新成立的工农革命军成员看,大部分是刚刚放下锄头的农民,他们虽然有热情,但是没有纪律意识,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极易逃散。煤矿工人也没有进行过纪律教育,自由散漫。同时,也有一些旧军队的成员,纪律松弛,把命令、规定视如儿戏。还有的是地痞流氓找不着出路,所以投奔起义部队。1927年10月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几经波折到达井冈山后,又收编了曾经是“山大王”的农民武装王佐、袁文才部,这样一支成员复杂的军队,在敌强我弱的战争中打了败仗,士气已经涣散,制定简单易行的铁的纪律就格外重要。因此,规定“一切行动听指挥”关系到了红军的生死存亡。
2. 军队政治思想不统一,急需用纪律约束
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挺进井冈山后,红军中干部、战士政治思想不统一,是一个迫切要解决的问题。秋收起义失败后的那几个晚上,毛泽东彻夜难眠。共产国际和党中央部署的秋收暴动失败的这样快,完全出乎他的预料。当时很多人没有看到军事形势的严重性,还在主张贯彻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坚决攻打长沙。毛泽东认识到,凭这样一支队伍,不可能攻下长沙。危急时刻,卢德铭派第一团军需股长陈毅安来找毛泽东,汇报第一团作战失利的情况,并请示下一步的行动方向。毛泽东立即写信给卢德铭、余洒度,要他们带领第一团到文家市与第三团汇合。在卢德铭及部队赶来之前,毛泽东派出部队,消灭了文家市的民团,为工农革命军会合做好了准备。9月19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三团开进文家市。随后,卢德铭、余洒度带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部和第一团也开进文家市。部队会合后,毛泽东立即去看望该部领导。这些军事领导人,有些在黄埔军校时听过毛泽东讲演,有的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听过毛泽东讲课。还有一些人虽然没有见过毛泽东的面,但也是久闻毛泽东的大名。毛泽东与他们一一握手,卢德铭在黄埔军校见过毛泽东,他衷心欢迎毛泽东来领导新建立的军队。师长余洒度是主张要立即攻打长沙的,而且取得了该团很多军官的支持。就在他与卢德铭商量攻打长沙的具体部署时,接到了毛泽东要他们撤退到文家市的信,致使他攻打长沙的计划夭折,因此他对毛泽东的方略有意见。当晚,前委在文家市召开扩大会议,讨论下一步的行动方向。毛泽东先做了个开场白,与大家商量下一步怎么走。
第三团团长苏先骏首先发言认为,部队稍微整顿后,应该尽快攻下浏阳、平江,直攻长沙,为秋收暴动的上万工农革命军当好主力、带好头。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也说,攻打长沙是秋收暴动的既定方针,无论是中央还是省委,事前都有过明确指示,还是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指示办。师长余洒度说,省委在9月8日下达了会攻长沙的命令,这也是中央的命令。迄今为止,我们没能实现这个命令,作为师长是有愧的。我们要尽快发起进攻,不给敌人以喘息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余洒度的话说完后,另外几个团、营干部,陈浩、韩昌剑、徐恕等齐声附合
毛泽东此前与卢德铭、余洒度等谈了自己放弃攻打大城市的意图,没想到一开会,自己还是成了绝对少数。毛泽东再次分析了敌情、我情,诉说了反攻浏阳、再打长沙的意见。余洒度则打断了毛泽东的话,反问,难道我们打了败仗,就要放弃省委的战略计划?军队不敢打仗,不敢进攻,还叫什么军队?他的话语,再次得到一营营长陈浩等人的附和。
毛泽东耐心地做了解释,他的话得到卢德铭的支持。会场总算暂时安静下来。但是,意见显然仍不统一。会议最后决定,部队战略转移至湘南。次日一早,部队誓师转移湘南,毛泽东做了富有热情的动员,他风趣地作了比喻:蒋介石好比一口大水缸,我们这块小石头,总有一天要打破这口大水缸。9月22晚部队到达芦溪,次日拂晓出发奔莲花南下,但走到岔口时,担任前卫的第三团被敌人的奸细引进了伏击圈,卢德铭率听到前方枪声大作,来不及向师部和毛泽东报告,就带领一个连去救援第三团。他不顾危险,带领战士们迅速抢占制高点还击敌人。就在这时,一颗子弹打中他右胸,他壮烈牺牲。芦溪一战,第三团伤亡惨重,总指挥卢德铭牺牲,工农革命军士气低落,不断有人开小差。很多人提出:到底要退到什么地方才是个头啊?我们离长沙越来越远了,还有必要再退么?部队的思想再次发生混乱。
毛泽东就在争论的次日,掌握了莲花城敌人守卫空虚的情报,抓住时机率部打了一个偷袭战,将守敌击溃。占领了县城,使部队得到了补充,士气得到了提高。在莲花城内吃午饭的时候,江西省委书记汪泽楷派来寻找毛泽东和工农革命军的浏阳义勇队中队代表宋任穷到来。毛泽东看过汪泽楷的信,更加坚定了對原先撤退方向的选择。随后,前委又召开会议。会上,几位军事领导再次对南撤提出反对,毛泽东把江西省委书记汪泽楷的信给他们看。这样才说服了他们,使南撤的计划得到执行。此后,部队向罗宵山脉中段撤退过程中,在三湾休整时对部队进行了改编。深思熟虑的毛泽东着手在部队建立党组织和士兵委员会,继续向井冈山开进。后来,毛泽东与朱德在井冈山会师,但是在干部当中,对于放弃打大城市、在农村发展,思想上依然不理解。有些人甚至企图带领部队脱离井冈山,有些人甚至当了叛徒。在一些红军战士当中,也有厌恶艰苦环境、向往大城市的思想。这种思想的混乱,使得高层的指挥效率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战斗力。因此,“一切行动听指挥”成为规范红军内部隶属关系的关键。
3. 新建立的军队纪律松弛,影响了红军长远发展
工农革命军创建伊始,一些小资产者、游民无产者、从旧军队过来的人带来了某些小生产者的习惯势力、游击习气、军阀作风。再加上“左”倾错误的干扰和破坏,因此部队中一些人纪律松弛、作风不正,偷摸行为、侵害群众利益等现象不时发生。
1928年3月,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从井冈山运动到湖南南部的桂东县,准备接应湘南暴动的朱德部队,部队30日来到桂东沙田镇。镇上有数百间店铺,平时人来人往,逢圩时,更是熙熙攘攘。可是,当毛泽东带领红军到达时,却家家店门紧闭,镇上空寂无人。原来,以前到该镇的军队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井冈山的“山大王”王佐的部队也到过沙田,虽然他们不打穷人,但取了老百姓的门板和稻草铺床,第二天不上门板,不捆铺草,走了还要拉几个民夫帮他们扛行李。再加上反动派大肆宣传,污蔑工农红军见屋就烧,见人就杀,见物就抢。深受兵匪之害的群众听信了谣言,都逃进了深山野林。当天晚上,毛泽东在沙田镇万寿宫的江西会馆召开当地党组织负责人会议,了解到上述情况。为了揭露反动派的阴谋。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他就和红军战士一起进山喊回老百姓。4月1日,毛泽东在沙田圩同益布店门口与群众交谈,用“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把筷子折断难”的比喻,启发劳动大众团结起来闹革命。但是,教育群众是一方面,严格部队纪律更重要。没有严格的纪律,军队与民众之间的关系是不能长久的。因此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第二条就是“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这成为规范红军战士行为的准则。
二、意义和作用
“第一军规”的产生,是毛泽东缔造红军的重要开端,对于红军的建设产生了深刻的历史影响。此后,“第一军规”不断修改、完善,形成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红军在成长中,将其融入共产主义信仰中。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形成、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最初从1928年4月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到1947年10月10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前后经历了20年才最终定型。从军事实践对军事纪律形成的决定作用来看,它完全是在实际中产生和丰富起来的。在后来的长期革命斗争中,这号称“第一军规”铁的纪律铸就了战无不胜的人民军队,毛泽东在《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第一段讲到“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辽西战役的时候,正是秋天,老百姓家里有很多苹果,我们的战士一个也不去拿,我看了那个消息很感动。在这个问题上,战士自觉地认为,不吃是高尚的,吃了是很卑鄙的,因为那是人民的苹果。”不言而喻,不吃老百姓的苹果,源自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核心内容。每一个来到革命队伍中的人,不论你是报名参军的,还是“解放”的,还是军校分来的,都得服从这个纪律。不但要记在心里,还要会唱、会做。
新中国成立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内容,被写进《内务条令》《纪律条令》和《队列条令》中。明确规定这是全体军人必须遵守的纪律。半个世纪来,“三大条令”几经修改,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却一字未动,成为人民军队永恒的纪律。它是毛泽东人民军队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建军宗旨。经过了土地革命、抗日斗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战火洗礼,直到驻港澳部队的文明威武之师,无不证明了毛泽东颁布“第一军规”的重要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者系北京军区创作室正师级创作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