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年龄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NIH—CPSI评分和B超残余尿量的相关性研究

2015-10-21杨盛肖飞闫志安

延边医学 2015年26期
关键词:尿路前列腺炎尿道

杨盛 肖飞 闫志安

摘要:目的: 测定不同年龄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残余尿量,评价其疼痛和排尿症状评分,以探讨不同年龄组间疼痛及排尿症状与残余尿量的相关性。方法 将260例门诊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根据年龄分为三组(第一组:19—29岁以下组,共100人;第二组:30—39岁组,共91人;第三组:40—49岁组,共69人),应用NIH- CPSI评分表评价不同年龄组患者的疼痛及排尿症状评分,同时用B超测量残余尿量,比较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 对各组患者按排尿症状程度轻重进行分层比较,其尿不尽、尿频及尿路刺激症状发生率均未见明显差异(P值均>0.05)。按有无残余尿将各组患者分为两亚组,比较发现有残余尿的发生率呈现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对于各年龄组中疼痛症状较明显的患者(疼痛部位≥3处),其尿路刺激症状的发生率呈现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结论: 中青年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其总体疼痛及排尿癥状与年龄相关性不显著,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残余尿的发生率呈现升高趋势。对于疼痛症状较明显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其尿路刺激症状的发生率亦呈现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

慢性前列腺炎是中青年男性多发的泌尿系统慢性疾病,其发病率较高,临床症状表现复杂,有很大的变化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表现以下腹部、会阴部、睾丸、尿道等部位疼痛为主,同时合并排尿障碍,性功能障碍,心理障碍。由于实验室检查手段的不完善,临床医生很难通过客观指标对病情作出正确的分析。

目前国内外对不同年龄组间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症状的差异和特点研究甚少,鉴于不同年龄阶段男性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差异,生理机能和心理承受能力也逐步成长、成熟。对于同种疾病的反映和感受也势必有所变化,鉴于此,本研究以美国国立院(NIH)建立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表(CPSI)为基础[1],通过对26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症状的研究,试图明确不同年龄组患者临床表现特点,结合慢性前列腺炎病因研究的进展,进一步明确慢性前列腺炎不同类型,不同临床进程的临床表现差异,为临床医生更合理的运用NIH—CPSI评分进行诊治提供理论基础。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方法

26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源自2012,8月—2014,12月在我院泌尿外科门诊就诊的患者,年龄在20-49岁间,平均33.2岁,病程在3月—15年,平均病程1.2年,慢性前列腺炎诊断和排除标准依据国际前列腺炎协作网和NIH慢性前列腺协作研究网共同推荐的标准[2-3]。本次研究年龄的上限定为49岁,以尽量排除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对症状的影响。全部患者尿常规正常,无菌尿史。两周内未服用其它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和影响排尿的药物。排除标准包括:低血压患者,有神经源膀胱、膀胱颈纤维化、膀胱尿道结石、尿道狭窄等影响排尿功能疾病的患者,并排除1月内进行可能影响本研究结果的检查治疗患者。对这些患者在门诊进行NIH—CPSI测评,并对患者病史、临床症状、B超等进行登记分析。

1.2分组

经过初步分析,260名患者分组如下:第一组:19—29岁以下组,共100人;第二组:30—39岁组,共91人;第三组:40—49岁组,共69人。

1.3统计学处理

对组别间各种症状的发生率用SPSS11.5软件进行卡方检验。以P<0.05作为判断有无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结果

表1.不同年龄组尿不尽感评分比较

表1显示不同年龄组尿不尽评分的比较,分别对各组内全部患者、尿不尽≧3、尿不尽<3分患者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P值均大于0.05。

表2.不同年龄组尿频感评分比较

表2显示不同年龄组尿频评分的比较,分别对各组全部患者、尿频≧3、尿频<3分患者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P值均大于0.05。

表3.不同年龄组尿路症状评分比较

表3显示不同年龄组下尿路刺激症状评分的比较,分别对各组全部患者、尿路刺激症状≧6、尿路刺激症状<6分患者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P值均>0.05。

表4.不同年龄组B超残余尿患者症状评分比较

表4为不同年龄组B超残余尿患者症状评分的比较,其中有残余尿比例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分别为18%,24%,42%(P值均>0.05)。无残余尿比例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分别为82%,76%,58%(P值均>0.05),CPSI总评分、疼痛症状评分、下尿路刺激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各项组间及组内比较未见明显差异,尿不尽、尿频评分在各组间有残余尿和无残余尿比较未见显著差异。

表5 不同年龄组疼痛超过3处患者尿路症状评分比较

表5显示各年龄组中出现三处以上疼痛的比例分别为27%,34%,30%,各组内不伴排尿症状分别为19%,6%,0%;P13=0.047<0.05,各组内伴尿不尽感分别为52%,42%,86%;P13=0.014,P23=0.002,均<0.05;各组内伴尿频感分别为48%,45%,100%;P13=0.000,P23=0.000,均<0.05;各组内伴片排尿症状分别为37%,39%,71%;P13=0.018,P23=0.020,均<0.05。 各组中有疼痛症状的患者分别为91%,90%和91%。这与Krieger等(1996)对CP疼痛症状调查的报道基本符合[4]。

3讨论

慢性前列腺炎病因目前不完全清楚,根据目前研究结果,可能涉及微生物感染、自身免疫反应、前列腺内尿液返流及精神心理等方面的病变,有单一病因致病、多种病因联合致病可能[5],故临床症状千差万别,特异性症状和常规症状互相交错出现,特别是对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结果混乱,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常见的非感染性因素包括前列腺供血炎性反应、尿液返流、自身免疫应激、盆底肌肉痉挛、心理因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或单独致病或作为疾病发生、发展链的某个环节起作用。慢性前列腺炎是一组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泌尿外科常见疾病,但尿路症状也是常见伴随症状之一,主要包括尿不尽、尿频、尿急、排尿分叉等不适,其中以尿不尽和尿频为主要症状。其中尿不尽感是容易被大家忽视的排尿不适症状,所以本研究针对尿不尽症状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的发生进行重点分析。

正常人排尿后应有一种明显的“如释重负”的轻松感,若排尿后感到膀胱内仍有尿液未排出则称为尿不尽感.(incompletely emptying)。正常的表现是在排尿后尿意完全消失。但有些患者总感到尿液未被完全排出和存在尿意。当向他们证明了膀胱已被排空后,症状往往可以消失。

牘 尿不尽感产生原因主要有:1、前列腺炎使前列腺充血水肿体积增大[6],压迫尿道,造成尿道梗阻症状后,有残余尿存在。确实需要二次排尿,方可将残余尿液排尽。2、前列腺炎症刺激膀胱三角区粘膜产生局部炎症反应,膀胱敏感度增加, 这就造成了,有的人是真的尿没有排尽,但没有尿不尽感;有的人是尿排尽了但感觉没有排尽。 3、前列腺炎造成精阜开口持续开放,排尿时尿液返流至前列腺内,使前列腺储存少量尿液,当排尿结束后,尿道括约肌关闭,前列腺内尿液逐步流入尿道,造成尿不尽感。这种情况是一种典型的膀胱内括约肌协同失调。膀胱颈部和前列腺部尿道平滑肌痉挛使前列腺部尿道压力升高,造成前列腺内和射精管尿液反流[7]。4、前列腺炎造成膀胱功能紊乱,尿已排空,但逼尿肌持續性收缩,即膀胱已排空后的收缩,造成排尿后膀胱内压升高,膀胱内压持续升高,这种现象与逼尿肌不稳定无关,且不经常发生,所以其意义尚不清楚。当收缩出现时会在排尿后产生尿意和尿不尽感[8]。5、前列腺炎造成排尿心理障碍,由于尿道牵扯痛等原因恐惧排尿,加之持续性的盆腔肌肉痉挛,使尿道括约肌和膀胱逼尿肌协同差,造成一次排尿不完全,产生残余尿,需要反复排尿。6、不排除合并有膀胱粘膜病变的可能,如急、慢性膀胱炎、腺性膀胱炎、间质性膀胱炎可能。7、合并肾结石患者应注意有无输尿管下段结石造成尿路刺激症状可能。8、而多数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出现的会阴部疼痛会人为抑制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导致排尿起始困难和尿流率下降,排尿不尽。9、球海绵体肌的力量下降、排尿后膀胱颈提前关闭导致后尿道的尿液不能正常回流则可导致尿不尽、尿道残留尿液较多、尿后滴尿等症状[9]。由此推断,排除其他泌尿系统因素后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膀胱出口梗阻、膀胱活动过度在内的三种尿动力学指标异常可以互为因果,相互促进[10],共同造成尿不尽感这一重要排尿功能的改变。

本研究中前列腺炎患者随年龄的增加尿不尽感明显加重,且经腹部B超证实各组残余尿的发生未见明显区别,分析其原因,①随着年龄的增大男性患者前列腺体积逐步增大,向良性前列腺增生症逐步发展[11],尿路梗阻症状加重,故尿不尽感呈上升趋势。②年龄增大,膀胱功能呈退化趋势,前列腺炎症状较重造成膀胱逼尿肌损害加重,膀胱敏感度增加。也就造成各年龄组有显著差异[12]。但作者认为NIH—CPSI测评有患者主观意愿成分,从一个侧面反映患者对前列腺炎本身症状的焦虑和恐惧,尤其疼痛症状较重者,通过主观意愿加重病情可能存在,使患者尿不尽感明显加重,才是最主要原因。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里生物医学模式的转换,社会心理因素成为主要致病因素,前列腺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可能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所以我们应从NIH—CPSI测评及心理疾病评分中逐步总结,努力解决前列腺炎患者的心理疾患,提高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Krieger JN, Nyberg LM, Nickel JC.NIH consensus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prostatitis[J].JAMA,1999,282(3):236-237.

[2] Nickel JC, Nyberg LM, Mike H. Research guidelines for chronic prostatitis: consensus report from the first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International Prostatitis Collaborative Network[J]. Urology, 1999,54(2):229-233.

[3] Litwin MS, Collins MM, Fowler FJ, et al.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chronic prostatitis symptom index: development and vali dation of a new outcome measure. Chronic Prostatitis Collaborative Research Network[J].J Urol,1999,162(2):369-375

[4] Krieger JN,Egan KJ,Ross SO,et a1.Chronic pelvic pains represent the most prominent urogenital symptoms of “chronic prostatitis”[J].Urology,1996;48(5):715—721;discussion 721—722.

[5] 那彦群. 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123-124.

[6 ] Kiyota H, Onodera S, Ohishi Y, et al.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Japanese Urologists concerning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prostates and 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 Int J Urol, 2003, 10:636-642.

[7] Nickel Jc, Narayan P, Mckay J, et al. Treatment of chronic p rostatitis / 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 with tamsulosin:a randomized double blind trial. J urol, 2004, 171 (4):1594-1597.

[8] 郭应禄,李宏军.前列腺炎[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200-218.

[9]金锡御,宋波.临床尿动力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5-51.

[10] Kap lan SA, Ikeguchi EF, Santa rosa RP, et al. Etiology of voiding dysfunction in men less than 5 years of age, J Urol, 1996, 47 (6) :836-839

[11] Berry SJ,Coffey DS,Walsh PC,et a1.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with age[J].Urology,1984;132:474-479.

[12] Nickel JC ,Downey J , Young I ,et al . Asmptomatic inflammation and/ or infection in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JU international ,1999 ,84 (9):976-981.

猜你喜欢

尿路前列腺炎尿道
患上上尿路结石,是选择输尿管软镜手术还是开放手术
浅析针对性手术治疗措施在外伤性尿道狭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在尿道下裂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及有效性分析
前列腺炎是男人的“感冒”
多换睡姿防尿路结石
尿道损伤诊治及合并症防治
自拟清热活血汤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86例
中医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清理前列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55例
与前列腺炎患者谈婚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