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现代研究进展
2015-10-21吕平信
吕平信
高脂血症是指人体内血清(浆)脂质的浓度水平超出了正常范围,即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属中医学“痰湿”、“浊阻”、“血瘀”等范畴,近年应用中药治疗高脂血症在病理上、临床实践及实验研究方面取得较大进展。现将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1 历代中医对高脂血症的认识
祖国医学虽无高脂血症的概念, 历代中医文献中也无高血脂的独立病名, 但对人体膏脂已有所认识, 认为血中膏脂在正常情况下是生理性的。《灵枢.五癃津液别》认为, “津液与膏脂密切相关,五谷之津液, 和合而为膏者,内渗于骨空,补益脑髓, 而下流于阴股。”若五脏生理功能失调, 气血运行不畅, 痰浊血瘀, 则形成高脂血症, 痰瘀互结又可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脾失健运, 痰湿内生。《景岳全书》谓:“人之多痰, 悉由中虚使然”。脾为后天之本, 脾主运化, 脾为生痰之源, 脾失健运, 不能运化水谷, 津液代谢失常, 凝聚成痰, 阻于血脉, 影响气血运行, 导致血瘀, 痰瘀互为因果, 相互转化, 痰瘀同病,积聚血中, 形成高脂血症。
2 现代中医对高脂血症的认识
钱卫东等[1]认为,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失运,水谷精微无以化生气血,而转变为致病的代谢产物-痰浊,其与高脂血症的发病也有着密切关系。现在多数学者认为“高血脂为血中之痰浊”。龚一萍等[2 ]认为, 膏是津液之稠浊者, 是血的成分之一, 与肾的主宰关系非常密切, 肾阳虚, 水凝为痰, 肾阴虚, 炼液为痰, 肾气虚, 脂浊停留。高红勤等[3 ]认为, 肾藏精, 主生殖发育, 肾亏蒸化无力, 且肾虚可致脾失健运, 精化为浊, 是高脂血症的主要病因。肝气郁结, 气滞血瘀。肝的疏泄功能与血脂代谢密切相关。肝肾亏损或肝失所养, 疏泄不及, 气郁化火, 内耗阴血,致津液亏损, 热灼津液, 或痰或浊引发高脂血症。痰湿血瘀, 留滞脉络。近年來[4 ]大多数学者认为, 高脂血症的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主要为肾虚, 涉及肝脾两脏,标实为痰浊血瘀。有学者认为, 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为本,痰瘀壅滞而致高脂血症。
3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现状
3.1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在高脂血症的治疗上同样要辨证施治。王化猛[5]将46例HLP辨证分为痰浊凝滞型、痰凝血疲型、痰凝阳亢型、痰凝阴亏型、痰凝脾虚型,以导痰汤加味治疗,3个月内疗效分析表明:以痰凝为核心辨治HLP有其临床依据,切实可行。李辉[ 6]将高脂血症52例辨证分为痰浊内蕴型、气滞血瘀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 分别用胃苓汤、血府逐瘀汤、左归饮、济生肾气丸治疗,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3.2 中药复方
运用中药复方治疗高脂血症的医家越来越多, 其中以补益肝脾肾、化痰祛瘀为主要治疗方法。陈江宁[ 7]采用自拟方降脂康(白附子、降香各5g,郁金10g,怀牛膝15g)治疗了62例高脂血症患者。结果对气滞血瘀型总有效率为86.3%,痰瘀阻遏型总有效率为82.6%,肝肾阴虚型总有效率为50%。陈浩等[ 8]自拟调脂汤选用柴胡、白芍、枳壳、鸡内金、郁金、山楂、苍术、等药物,每日1剂,分3次口服,连服45天为1疗程,治疗高脂血症总有效率 81.5%,并可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升高SOD、降低LPO。
3.3 古方加减
运用古方加减治疗高脂血症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邢小阳[9 ]认为,防风通圣散用于治疗高脂血症,能促进和提高脂质代谢水平,改善和调节脂质代谢与紊乱,并通过对40例高脂血症进行治疗观察,发现能有效降低TC、TG、LDL-C水平。四逆散为张仲景所拟的疏肝理脾要方, 可使肝气调达, 肝脾调和。
3.4 单味中药
单味中药治疗高脂血症多以补肾的药物为主, 疗效较好。李贵海等[10]进行了山楂降血脂有效成分的实验研究,观察到山楂有效成分金丝桃苷、熊果酸均能明显降低 TC,升高 HDL/TC 比值,说明其具有降低胆固醇,调节血脂的作用。同时可以明显降低高血脂症中超氧自由基对血管内皮的损伤,有利于过氧化脂质的分解和代谢,以保护血管内皮。李汉平[11]应用水蛭粉治疗高血脂症 62 例,取得良好疗效,血清TC、TG明显下降,从而起到降脂、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3.5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实验研究
中药临床治疗高脂血症疗效好,且副反应少,实验研究也从多方面揭示了中药的治疗作用。海平[12]运用了由决明子、红花、山楂等提取浓缩干燥制成的干粉治疗高血脂的大鼠、小鼠动物模型, 结果显示, 对正常小鼠的 TC、TG 无明显影响作用, 而对高血脂大小鼠 TC、TG 及大鼠 LDL 有显著抑制作用, 有显著抗动脉硬化作用。武明东等[ 13]研究表明, 血府逐瘀汤加黄芪制成的软脉宁, 对高血脂大白兔有显著的降脂作用, 并能进一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
4 高脂血症病理生理研究现状
4.4 动脉粥样硬化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子, 血浆 LDL、VLDL 水平持续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呈正相关, 高甘油三酯是本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指数是评价脂代谢紊乱的重要参数。新的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 是指甘油三酯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摩尔浓度比值的对数, 能准确地表明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和对治疗的反应, 可广泛应用于医院评估[14 ]。
4.2 冠心病
高血脂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资料非常丰富。合并冠心病的高脂血症患者, 小而密的LDL升高更为明显,血脂异常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王锦海等[15]分析冠状动脉造影466例结果, 证实 TG /HDL - C 比值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氧化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方面起重要作用。OX - LDL增高可能是冠心病的一个生化危险指标。
4.3 脑卒中
国内外对于血脂异常与脑卒中的关系研究相对较少。中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多中心研究表明, 血脂水平与缺血性卒中有一定关系, 而与出血性卒中的危险无关。控制高脂血症可明显减少卒中的发病率。血管损害性疾病如果早期治疗, 卒中的发生率可减少 50%[16 ]。
4.4 恶性肿瘤
关于恶性肿瘤和脂代谢异常方面相关性研究报道较少。有资料表明, 我国人群基线血清TC水平与所有恶性肿瘤合计死亡率之间呈负相关。
5 讨论
近年来中药治疗高脂血症在病因病机、治法方药、实验研究等领域取得一定进展。但本病目前的研究尚有不足之处临床研究样本数小,可重复性差,缺乏循证医学理念,缺少动物实验研究;本病相关知识的教育普及不够,对本病的重视程度不足。应积极宣传中医“防重于治”的思想,发挥中医药优势,积极防治本病。
参考文献:
[1] 钱卫东,庄德成,朱学云,等. 高脂血症中医病因病机探讨[J].湖北中医杂志,2001,23(11):5.
[2] 龚一萍,宋国平.试论脏腑功能失调与高脂血症形成的相关性[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1, 8( 8) : 7-8.
[3] 高紅勤,沈逸辛,钱建明.补肾降脂丸治疗高脂血症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结合杂志,2001,21( 3) : 217-218.
[4] 陈莉莉,乔文军,孔敬东.加味泽泻汤治疗原发性高血脂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1,28( 3) : 148.
[5] 王化猛.以痰凝为核心治疗高脂血症46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0,27(11):499.
[6] 李辉. 辨证治疗高脂血症 52 例[J]. 四川中医,1997,15( 9) : 19.
[7] 陈江宁.降脂康治疗高脂血症 62 例[J].四川中医,2000,18(5):23-24.
[8] 陈浩,胡贤菊,王劲松.调脂汤治疗高脂血症54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研究,1996,5:23.
[9] 邢小阳.防风通圣散治疗高脂血症40例[J].新中医,2002,34(5):58.
[10] 李贵海,孙敬勇,张希林,等.山楂降血脂有效成分的实验研究[ J] .中草药,2002,33(1) : 50-52.
[11] 李汉平.水蛭粉治疗高血脂症62例的临床分析[ J] .交通医学,2000,14(3) : 320.
[12] 海平.血脂灵胶囊降血脂作用的研究[J].中医杂志,2001,28(3) : 181-182.
[13] 武明东,姜海燕,刘皿. 软脉宁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实验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00,27( 3) : 140-141.
[14] Dobiasova M , F rohlich J. T he new atherog enic plasma in-dex reflects the trigly ceride and HDL - cholesterol ratio,the lipoprotein particle size and the cholesterol esterification rate: changes during lipano r therapy [J]. Vnitr Lek, 2000,46( 3) : 152-156.
[15] 王锦海,翟沙湖.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病变的关系[J].中国医药导刊,2002,4(4): 263-264.
[16] W einberg er J. Prevention of ischemic stroke [J]. Curr Car-diol Rep,2002,4( 2) : 164- 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