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后针尾加热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56例

2015-10-21徐雪峰张东奎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下颌开口针刺

徐雪峰 张东奎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028-01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疾病之一,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居多,传统疗法效果不佳,我院自2010年以来采用银针针刺后针尾加热治疗颞关节紊乱病,并经1-1.5年以上观察,获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6例,男20例,女36例,年龄20-52岁,平均37.5岁。全部病例根据临床症状及X线片确认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均接受过药物、针灸、推拿等治疗,自觉接受本法治疗,并能积极配合;无严重的内脏功能障碍(孕妇除外)。病程半个月至1年不等。单侧发病 51例,双侧发病 5 例。发病可有明显诱因如精神紧张、损伤及长期不良习惯,部分病例诱因不明。

1.2 诊断标准①根据病史,存在开口度异常,开口型异常及多个肌痛点或髁突后区痛;关节运动时无破碎音和摩擦音,可有弹响,弹响多发于开口末或闭口初。②X线表现:无骨质改变,可伴有或不伴有关节间隙异常;或经造影除外关节内改变者。③除外肿瘤、颞下颌关节炎、耳或颈源性疾病及茎突过长症等疾病所致症状者。

1.3方法 全部病例分为两组,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25例接受传统的翼外肌痛点阻滞治疗为SZ组。①翼外肌痛点阻滞术:取消炎镇痛液(2%利多卡因1ml+曲安奈德10mg+维生素B121000mg)4ml,患者坐位头后倾30。,小张口,在颧弓下乙状切迹中点进针4cm,将药液注入组织。必要时间隔一周复治一次。②针刺后针尾加热治疗术: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健侧,小张口,根据需要确定针刺部位与范围。根据软组织附着点,选取冠突、颧弓、下颌颈前后缘偏内侧、下颌支内后缘或下颌角等处为进针点,用甲紫标记,针具用宣蛰人[1]研制的直径1.1cm的银质针,于上述压痛区内以针距0.5-1cm针刺布针,常规消毒,以0.5%利多卡因作局麻成直径约1cm皮丘后,行银质针针刺,对准下颌骨咀嚼肌附着之深层病变区域作直刺或斜刺。经皮下肌肉或筋膜直达骨膜附着处,引出较强烈的酸沉胀的针感为止,针刺完成后针尾放置直径约1.5cm艾球点燃加温,待艾球燃尽针体冷却后起针,针孔以无菌纱布压迫止血,碘伏再次消毒后用无菌下下敷料粘贴。三天内不与水接触。必要时,5-7天后,在压痛区内未针刺过的部位再次进行治疗。③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医疗知识教育,尽可能消除其紧张情绪,纠正不良习惯,避免关节疲劳、过度张口及咬牙致创伤。

1.4疗效标准 痊愈:开口度、开口型正常,弹响及杂音消失,未复发。有效:开口度基本正常,关节弹响、杂音及局部疼痛明显好转;或征象完全消失的后期仍复发不重的弹响、杂音或局部疼痛。无效:开口度、开口型、弹响、杂音及关节区疼痛等临床症状无缓解甚至加重。

2 结果

经治疗,YZ组30例痊愈21例(70.0%),有效 7例(23.3%),无效2 例(6.7%);SZ组26例痊愈14例(53.8%),有效 5例(19.2%),无效 7例(27.0%)。YZ组的痊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SZ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101、2.087,P>0.05),可能与本次观察例数较少有关。

3 讨论

马绪臣等于1997年把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分为四类〔2〕:咀嚼肌紊乱疾病、结构紊乱疾病、关节炎症性疾病、骨关节病。对于TMD的病因,许多学者提出过各种学说:因素、精神因素、創伤因素、免疫因素、环境因素等。针对发病机制,各学者的解释也不尽相同。总的来说[2],肌功能紊乱是口颌系统功能紊乱的主要环节。Laskin认为[3]肌紊乱与精神紧张等心理因素有关,而的改变和关节改变都是继发的。通过检测患者尿中儿茶酚胺浓度和咀嚼肌电活动表明TMD患者精神紧张。文献报道[4]:TMD患者关节周围或关节腔内存在前列腺素E2、白细胞介素-1等,这些物质可以刺激关节周围及关节内的感受器,引发疼痛,进而引起肌痉挛;另一方面使代谢产物在局部积聚,加重症状,形成恶性循环,久之,产生关节内的创伤或炎症性变化。

银质针针刺疗法具有舒筋活血、消炎止痛等功效。针尾加热后的银针具有很好的导热性(经测定,针柄温度可达100.C,刺入皮内的针体温度达55。C,针尖温度达44。C左右)[1].通过热效应,一方面可促进局部血运,增加血供[5],不仅可以促进代谢产物的排泄,而且也促进局部组织无菌性炎症的消除。另一方面对局部组织还产生了一种热损伤效应,使局部部分组织变性坏死,同时也破坏了因软组织损害已变性的组织,为正常组织的再生与修复创造了条件。因此说银质针疗法还具有推陈出新的作用,同时配合宣教,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使其能主动配合治疗,根本上促进疾病的快速康复。本文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治疗TMD均有效,且YZ组效果好于SZ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笔者认为可能与病例数量较少有关,有待今后增加例数作进一步的研究。同时还应注意的是,应用银质针刺入后针尾加热治疗软组织疼痛疾病,临床医生应扎实地掌握解剖学基础知识,以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 宣蛰人.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M].上海:文匯出版社,2002.

[2 ]马绪臣.颞下颌关节病的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06.

[3] 邱蔚六.口腔颌面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06.

[4] 李勇,张茹慧,尹军.氦-氖激光与关节上腔封闭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疗效观察[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4,20(3):188.

[5] 王福根,富秋涛.侯京山,等.银质针治疗腰椎管外软组织损害后局部血流量变化观察[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1.7(2):81.

猜你喜欢

下颌开口针刺
高速涡轮气钻法在复杂下颌阻生智齿拔除中作用分析
清明的雨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迷人的下巴
三门核电检修工单开口项管理
张嘴“咯噔”响,颞下颌在抗议
不易滑落的毛巾
如果
有礼貌
新疆抓获75名“针刺”嫌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