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护理在妇产科手术后患者心理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2015-10-21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2015年7期

张 蓉

【摘 要】目的:探讨语言护理在妇产科手术后患者心理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94例妇产科手术后患者均为我院在2014年6月到2015年7月期间收治,将其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心理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心理护理基础上增加语言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后的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83%,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8.26%;同时,观察组HAMD评分和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各项观察指标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语言护理在妇产科手术后患者心理护理中的效果显著,患者心理状态得到显著改善,且护理满意度比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语言护理;妇产科手术;心理护理

本次研究为探讨语言护理在妇产科手术后患者心理护理中的效果,选取2014年6月到2015年7月期间医院收治的94例妇产科手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分组对照方式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医院自2014年6月到2015年7月收集的94例妇产科手术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94例患者均无妇产科手术禁忌症。其中,患者年龄为26~52岁,平均年龄为(43.17±6.42)岁;疾病类型:盆腔炎25例,出血性输卵管炎6例,剖宫产40例,异位妊娠23例;排除合并严重心脑肝肾肺等器质性病变患者、出凝血机制障碍者、精神系统疾者,94例患者均对本次研究表示知情同意。根据不同护理模式将9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疾病类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心理护理,包括健康宣教、常规心理疏导、列举治疗成功的案例等;不强调特殊护理内容;观察组在常规心理护理基础上增加语言护理,其主要护理措施包括:①亲切问候。患者入院时,要给予亲切问候,主动为其介绍主治医生以及医院环境,经委婉沟通获得患者好感与信任,消除其恐惧感和陌生感;②礼貌用语。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护理人员需注意应用礼貌用语,禁止应用讽刺性或者训斥性语言,禁止用患者生理缺陷来开玩笑。同时,要耐心为患者答疑,进行健康知识教育。③针对性的语言护理。对于高龄患者注意应用尊称,且用语需浅显易懂。对于性情急躁患者,交谈时要开门见山。对于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在讲解病情时用语要通俗易懂,尽量不用专业术语。④合理应用口头语言技巧和肢体语言技巧。护理人员需保证自身举止端庄、言谈有度、用语文明,保持自信、亲切态度进行护理操作。使用积极的暗示性肢体语言鼓励患者,如果患者病情不理想时,要把握说话尺寸,禁止当着患者面谈论起病情,避免加重其心理负担。

1.3观察指标

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1]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HAMD评分超过20分即可确定为抑郁,HAMA评分超过14分,即可判定为焦虑,分值越高,患者抑郁或者焦虑程度越深;应用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让两组患者对住院期间所接受的护理服务进行评估,总分是15分,13分及以上为特别满意,8~12分是满意,7分及以下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特别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全部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表示,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的统计分析则采用c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

观察组HAMD评分和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对比(分, )

组别 例数 HAMD评分 HAMA评分

观察组 48 21.37±4.16 14.35±5.06

对照组 46 12.01±1.32 10.02±1.77

t 4.1653 3.1645

p 0.0345 0.4137

2.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特别满意40例,满意6例,不满意2例,其护理满意度为95.83%;对照组患者特别满意14例,满意22例,不满意10例,其护理满意度为78.26%。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7.16,P=0.0148)。

3.讨论

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持續进展,妇产科护理也随之获得有效发展[3]。当前,妇产科护理主要导向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其更注重为患者提供舒适而全面的护理服务,确保患者在住院期间保持良好心理状态,从而促使其早日康复。因妇产科手术患者通常缺乏对手术的了解,且身处陌生环境,容易产生惊慌、恐惧心理,不利于患者获得理想的手术效果以及预后[4]。因此,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对于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护理满意度有重要意义。

根据本组研究结果得知,在妇产科常规心理护理基础上应用语言护理的观察组,相较于单纯采用常规心理护理的对照组,观察者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均明显较对照组低,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由此印证了语言护理在妇产科手术患者心理护理中的积极作用。这是因为语言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在准确把握患者心态的情况下,选取恰当的时机,应用适当语言技巧实施心理护理,因而能够有效调节其心理状态,让患者获得被尊重、被关怀的感觉,从而保持愉悦、轻松的心情[5]。

综上所述,语言护理在妇产科手术后患者心理护理中的效果确切,能够消除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并提升其护理满意度,值得在心理护理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霞,冯媛媛,李丽,等.电针及心理护理对分娩镇痛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6):965-966.

[2]谢谦,唐珊珊,刘彦玲,等.乳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1):2770—2772.

[3]殷淑芳,孟爱凤.乳腺癌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J].江苏医药.2013,39(9):1113—1114.

[4]李雪珍.非语言沟通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及不良情绪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