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指导
2015-10-21李时光
摘要:作文教学一直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农村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其教学上,但成果却不明显,这是因为没有抓住作文教学的主要问题。在农村作文教学中,主要是学生听说读写不到位而导致的,这就需要我们农村教师对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最终找到解决现存问题的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经过研究,总结出注重看想写说相结合、赏识评价、指导修改等三个方法来指导作文教学。
关键词:农村;生活;评价;修改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处于无序状态,尤其是农村学校的作文教学由于受自然环境、经济条件、文化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困扰,作文教学处于无计划、无序列、随意性强、效率低下的境地。学生写作文提起笔来皱眉头,写起作文无话可说,错字别字,词不达意,写作结构单一,东拼西凑,敷衍成文,甚至有些学生对作文失去了兴趣和信心,产生畏惧心理。而农村语文教师也认为农村生活单调没有什么好写,农村学生视野狭窄,思维单一,虽用心指导,却难以提高等等。下面针对这些现象,我从学生方面分析原因:
首先是学生听得少。农村环境相对封闭,接触外来事物单一,学生生活状态是学校家庭两点成一线,听见的新鲜事、有趣味的事很少。除了上学就是放学回家。这些都导致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缺少信息的收集,听得少对写作文时有信息不足的影响。
其次是学生说得少。学生口语训练即口头作文的能力差,学生上课的时候说得少,回家的时候没有机会说,农村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忙于家务农活,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与孩子沟通,这就导致学生的说话训练平时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再其次是学生读得少。农村小学生之所以害怕写作文,与其看书少有一定关系,农村学生还是比较喜欢看书的,尤其是对课外书比较渴望,但由于爷爷奶奶不重视课外阅读,认为在课堂上学习就够了,不愿意给孩子买更多的课外读物,再加上有些学校阅览室开放不到位,以上诸多因素导致了学生阅读积极性受挫,最终让孩子变成了想读书而无书可读的尴尬境地。
最后是学生写得少。相比读来讲,学生更怕写,那是因听、说、读不到位导致的。学生写作文无从下手,没有素材的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就是这个道理。在长时间“无米下锅”的情况下,学生对作文写作就产生畏惧心理,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所以对这种现象的后果不可小觑。
如何解决农村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这些问题呢?我准备谈谈个人的一些见解。
一、激发兴趣,注重看想写说相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老师写作教学的首要任务,孔子说的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写作文不是一种任务,而是一种我笔书我心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写作文是“为自己而写”、“为生活而写”。这样学生才会以饱满的热情去写作,并保持高兴的情绪,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各种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只要学生从内心中爱上了写作,养成爱写、愿写、乐写的习惯,其写作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作文教学的目标也很容易达到。
只有兴趣还不够,写作还要注意联系生活。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句话道出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学生作文必须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要关心生活、观察生活、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一个乐观的人,才会充满朝气,才会留心生活中的人和事,才会发现生活中的美。
(一)多看
多看是指要多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现在有不少学生在平时写作时,最头痛是没有什么材料可写,有一种“巧妇无米下锅”之感。即使勉强写出来,也是像挤牙膏似地想一句写一句,东拉西扯,写完后连看都不困难。
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每个学生去观察生活,我经常带学生走进大自然,走向村庄,在大自然中,在实践活动中找作文素材,如:学校后竹林、树林,参观农家小院等。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随时观察一个人的表情,一个动物的特征,一种景象的变化,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观察问题的能力,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为写好作文准备好第一份材料。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要边观察边思考,通过比较、鉴别、精心筛选出最有典型意义,最有表现力的生活现象。
(二)多想
多想是多动脑筋、认真思考、训练联想想象的基本功。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利用写想象中的事物,激活学生的想象力。低年級可以续编故事、编童话、看图写话等方式。中高年级可以写愿望、憧憬,发明甚至科幻故事。
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一旦让它释放出来,会给我们一次次惊喜。今后写想象作文,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联想和幻想,鼓励学生进行创编,不必拘泥于生活的真实。“想象是创造之母”通过写想象作文,培养学生敢想、爱想、会想,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总之,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从观察生活到动笔成篇,每一个环节,我们都要认真思考,力求达到最佳效果。孟子说:“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写作文而不注重思考是不会写出好文章来的。
(三)多写
在观察和想象的基础上,要多去写,现在学生太累了,白天上课,晚上要写作和复习学过的知识,空闲时间有限,不能一下子写出一篇整文章。我就要求学生要养成写随笔的习惯。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如果我们学生能这样做,平时多记随笔,只要内心有所触动就要把只言片语记录下来,这样长时间记录下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练笔的形式很多,除了随笔以外,还可以写日记、评论、读后感。
俗话说:一天不练口生,一天不写手生。所以要想写出好文章来就必须不停地写,最好每天写一篇随笔,长短不限,只要能表现当时的情感。也可以随笔和日记相结合来写,这种搭配形式效果更好,在短时间内对提高作文水平有极大地帮助。
(四)多说
说放到最后,并不是它的地位不重要,而是它是写的延续。说与写是表达和交流的两种形式,前者是有声语言,后者是书面语言,二者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语言表达流利的人,文章写得也比较顺畅;不善表达或说话没有条理的人,文章也往往没有条理。
所以我们的教材编写者就把口语交际和写作都放在综合性学习板块之中,而且两者的主题基本相同,这种形式就实现了说和写的有机结合,对学生的两方面能力都有所提高。
二、赏识评价,激发写作乐趣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应学会赞美每一位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增强写作的自信心,引起学生写作的兴趣。传统的教育,多是批评,老师在学生作文后面的批语多是批评之词,让学生对写作没有信心,这样会产生恶性循环。所以我认为评价作文的关键是要让学生自信,在成功的作文中,发现自我,肯定自我。老师不妨改变自己原先那种挑错的眼光,改为赏识的眼光,抓住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肯定。让学生由怕写作文变成盼写作文、爱写作文,爱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显露自己的才华。
三、指导修改,激发学生自信
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提出“‘改与‘作的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学生自己修改的能力。”在修改文章时,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先自己改正,后互相改正,再有老师评改,这种方式很爱学生欢迎。自己改正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并加以改正,这样有利于自己今后的写作。学生互改,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取长补短。如果小组发现了好的文章,也可以推荐给老师,让老师点评,并进行全班讨论,从而使学生能够全面地认识什么的文章叫好文章。最后是教师评改。学生自己评改作文一方面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也相对减轻了教师负担,但这样不意味着把所有老师的工作都推给学生。老师一定要发挥自己的指导辅助作用,评点学生的作文,激发起学生的写作热情与兴趣。使作文教育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参考文献:
[1]郭根福.课文课程的新理念与作文教学的新策略[J].河北教育,26
[2]何秀梅.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D].www.Baidu.com
[3]刑红梅.中考作文的适应性训练[J].中學语文教学参考,2005,(4):15
[4]朱雪华.新课程、新理念下的作文教学探讨[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3):87
[5]现代阅读.谈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些体会[J].现代阅读,2013,(5):216-216
[6]唐永建.关于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一些思考[J].创新教育,2014:40-43
[7]李科.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感悟[J].宁夏教育科研,2013,(116):50-51
作者简介:
李时光(1981~),男,安徽阜阳人,小教高级职称,淮北师范大学2014级文学院语文学科教育研究生在读,现在阜阳市颍东和谐路小学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