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爱去工作
2015-10-21朱永坤
朱永坤
生活的确是黑暗的,除非有了渴望,
所有渴望都是盲目的,除非有了知识,
一切知识都是徒然的,除非有了工作,
所有工作都是空虛的,除非有了爱。
当你们带着爱工作时,你们就与自己、与他人、与上帝合为一体。
——纪伯伦
有过这样一个游戏:假如可以,你会对十年前的自己说什么?据说,许多人都选择了后悔当初的选择,都要认真的重来一次,要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有价值。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的活出自己,努力让现在的自己不后悔过去的选择,让未来的自己不怨恨现在的自己,而爱工作就是爱生活。
充分认识自己的工作
工作意味着艰辛。
作为教育工作者,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艰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于塑造人的灵魂,每一个人都知道它的艰难。“玉不琢,不成器”,学生是一块块天然的璞玉,要想让它成器,我们必须要用锋利的刻刀,细心地、一点一点地刻划,要用各种各样的工具去打磨、去雕琢,才可以让它成为一件极富有价值的艺术品,极有用处的器具。而这雕琢的过程中,老师花费的心血,付出的努力是巨大的。当别人在与朋友觥筹交错的时候,教师在思考:明天怎么和这个学生谈话,怎么提出问题……别人在喝茶、聊天,唱歌时,教师要考虑:明天这节课从哪切入;和别人说笑时,教师突发灵感,一个计划在心中产生,这也是工作。老师的工作,分不清时间的界线。
工作意味着责任与担当。
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罚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 可见教师职业是影响一群人的事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抱着对学生的一生负责的态度去做我们的工作。这是我们干好教师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三尺讲台就是我们的舞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就是我们的职责,“一身正气揭示真理、两袖清风培育桃李”是我们真实的写照。
工作意味着博弈。
人是一个两面体,任何人他都有积极的一面也都有消极的一面,都有阳光的一面也都有阴暗的一面、都有勤奋的一面也都有懒惰的一面;当你的心灵中积极的、阳光的、勤奋的一面占了优势那你就是一个积极的、阳光的、勤奋的人;反之你就是一个阴暗、懒惰的小人。积极与消极、阳光与阴暗、勤奋与懒惰一直在你的内心争斗。积极投入的人看见的是机会,消极等待的人看见的是障碍。如果我们把人的心灵比作一个平静的池塘,在这个池塘里我们种植了美丽的荷花,那么这个池塘里的杂草就会找不到生存的地方。
工作意味着自身价值的体现。
工作是我们和社会之间和他人之间进行交流的桥梁;是显示自己存在的舞台、是美好家庭的后台、是竞技场、练兵站、美容室!是提升身价的增值器……工作固然是为了生存,但是比生计更可贵的,就是在工作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工作所给你的,要比你为它付出的更多。如果你将工作视为一种积极的学习经验,那么,每一项工作中都包含着许多个人成长的机会。学生因我们的努力获得了知识,养成了习惯,提高了能力,我们就会产生无比的成就感。积极的人生是在追求中渡过,在奋斗中创造的。人生的价值,存在于对事业的追求中。
带着爱去工作
工作需要勤奋。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说:“有时候人们觉得我的成功是因为天赋,但据我所知,所谓的天赋不过就是努力工作而已。”那些成功者,没有一个是对工作有所懈怠的。任何人在任何岗位只要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都是可以成功的。虽说条条道路通罗马,但是我们也要清楚的认识到罗马也是一天天建立的,这期间也融合着人们的汗水和智慧。
工作需要坚持。
我们的教师天天领着小朋友做操、游戏、学习,这样的劳动周而复始,是平凡和琐碎的。我们要深信:当你无法改变环境,就去改变态度;工作可以平凡,态度不能平庸。平凡的事,坚持做好就是不平凡;简单的事,坚持做好就是不简单。那么,我们就能每天做着平凡的工作,过着充实而不平凡的每一天。
工作需要投入。
“工作是工作,自己是自己”,把“工作”与“自己”分开,让两者保持距离,这是最近年轻人中流行的观点。他们有着一种旅游的心态,美的景色驻足流连一会,不喜欢的擦肩而过。或者对眼前美景视而不见,只是走马观花而已。然而,要做好工作,就应该消除“工作”和“自己”之间的距离,要悟到“自己就是工作,工作就是自己”的程度。这两者密不可分。也就是说,连同身心一起,要全部投入工作、热衷于工作。如果对工作缺乏如此深沉的挚爱之情,就无法抓住工作的要领。一个具有专注心的人,往往能够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智慧凝聚到所要干的事情上,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在解答自己为什么会成功的问题时,说:“其实最基本的就是要全心投入、专心专注,唯有如此才能体会到工作的乐趣,才能克服浮躁,忘记艰辛和烦恼,这时工作带给你的不仅是业绩和回报,还有智慧的灵感和潜力的迸发,人生多由挫折和困顿构成,而工作蕴含着一种改变的力量,它能帮助你战胜挫折,克服困难,给人生带来喜悦和希望。
教育是爱的事业。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夏丏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的“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能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都在向我们彰显了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教育生命力的底线。让我们共同做一个爱教育、爱学生、爱自己的“三爱”教师吧!
(江苏省常熟市义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