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农村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

2015-10-21顾向阳

华人时刊·校长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主管部门校本校长

顾向阳

從2001年开始,我国实行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其中在课程设置上实行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体系。其目的是增强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满足师生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然而十几年来,各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的情况如何呢?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了吗?有没有值得我们认真总结、思考之处呢?

校本课程开放的现状

从2001年至今,笔者先后在四所农村中学工作过,其中无一所学校开设了校本课程。多年来,笔者一直关注校本课程的开设情况,也曾向其它学校咨询,甚至去参观学习过,感觉大家做法基本上都一样。2007年2月江苏省教育厅对《江苏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进行了调整。规定初中每周34节课时中,初中七、八、九年级每周要开放3节、2节、2节的校本课程,但多数学校都将这些课时分给了语、数、外(或别的学科)。“无教材、无课时、无计划”是校本课程的真实写照。在一些较好的学校,成立了一些兴趣小组,虽然表面上形式多样,丰富多彩,但也没有形成有效的课程。“开足开齐所有国家课程”是一些校长年终总结中定要提到的必不可少的“成绩”,但却很少提到校本课程。不少学校领导对校本课程的概念都不甚了解,因而校本课程的开发离预设目的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

校本课程这些年来没有落实具体原因何在?

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管理者对教学认识不足

多年以来,学校的领导形成了唯考试成绩的政绩观,偏离了“教育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目标,“考什么?教什么?什么科目占中考比例大,什么科目的课时就多!”这成了一些校长心照不宣的做法。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评价,考试成绩也同样占了很大的比重,这也更进一步促进一些学校唯考试为准的极端做法。校长要问:“我们为什么要搞校本课程?对我校综合评估有用吗?再说搞校本课程研究要花很多财力、物力,值得吗?”,对普通老师而言,搞此项工作,更无必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要本人所任教的学科能考得好,其它可以不问。由于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在这方面没有足够的重视,也就缺少了对基层学校的亲临指导。

学校课程开放条件有限

目前农村中学,学校生源萎缩,教师出现结构性缺编。相当部分老师课程意识不强,对如何开放校本课程知之甚少。也由于经费短缺,学校也很少能组织专门人员培训,也就没有投入一定的物力、财力进行校本课程开放。

教师对课程开放充满神秘感

农村学校能保证国家课程开足,开齐已经不容易了。老师们都认为课程开放是专家学者的事,你编好教材,我们直接使用,让自己开发课程,无法手入。

对校本课程开发动力不足

从学校领导到普通老师都缺乏课程开发的动力,认识不到校本课程开发,开设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当然更没有尝到校本课程开设所带来的甜头。

对策

1.教育主管部门要切实改变对学校的评估方式,要切实将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纳入考评范围,从制度上促使学校重视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的开发、开设。

2.加强校长对课程开发的领导力、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培训、指导,提高校长、老师课程意识。让他们真正懂得课程开发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把课程开发上升为教师自己的自觉行为。

3.加强交流学习,对好的经验,好的作法进行推广,对有影响、效果好、有特色的校本课程进行奖励;以鼓励更多的学校参与课程开发中,上级主管部门也要在经费上予以倾斜和帮助。

4.打破课程开发的“神秘性”,要让所有教师知道校本课程开发这项工作并不是专家、学者的事,一线教师最有发言权,教育科研部门要深入一线,倾听师生的声音,靠前指导,让校本课程更接地气。

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开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就,要长期坚持。校长是引领者,教师是实践者,只要长期坚持,这项工程就不会再那么神秘,就不会不再受到重视,就会有一定的发展。

(江苏省泗洪县梅花中学)

猜你喜欢

主管部门校本校长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我国环境立法的演变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新《环境保护法》4个配套办法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