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教学中审美与情感的并重

2015-10-21刘鸣静

大观 2015年10期
关键词:审美情感

刘鸣静

摘要:审美教育是美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审美教育中学生的情感因素也不可忽视。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说:“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因而,在对儿童美术教育中,这两个问题非常值得注意:一是引导他们感受美,欣赏美;二是注重儿童情感因素的参与。让我们来详细探讨这两个问题。

关键词:审美;情感;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

一、感受美,欣赏美是表现美的前提,是美术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重视解决的根本问题

(一)引导学生感受美

学生要寻找、发现、观察、感受的美并不需要我们刻意地追求,它就在我们身边,罗丹曾精辟地说道:“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些美包括大自然中的美,生活中的美,社会上的美,心灵中的美,艺术中的美等,如何引导他们感受各种美呢?著名美学家蒋孔阳认为:审美教育是一种情感的教育,这种心理状态往往很难明确地加以表达,而是我们内心对于现实世界所感到的一种满意或不满意,喜欢或不喜欢。所以当我们以有情的眼光观看世界时,它就仿佛对我们充满了诉说不尽的意味。美的东西,一般都充满了感情,含有无尽的意味。当教师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启发、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并感受到各种美后,就要帮助他们弄明白什么地方美,为什么美,例如:枯藤、老树、昏鸭这些东西,就其本身来说,不能说是美的,但当它们被反映到元人的小令中,与作者的情趣相结合,形成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这时就变得很美了。教师再分析产生美的原因,进行形式美法则的渗透与理解的教育,使孩子对美的规律有了逐步加深的认识,久而久之,学生便会主动的去感受美并产生欣赏美的强烈愿望,寻找生活中,事物中的美,最终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艺术创造,画出内心的美。

(二)教会他们欣赏美

在中国古代,“品”就是欣赏的意思,如:品人、品画、品诗以至品茶。品什么呢?品出个“味”来,这味就相当于美,所以常有人用“品味”来譬喻审美感受。由于美都是具体的感性形象,真实地存在于大自然,社会生活及文字作品中,教师在他们感受到美后,适时引导他们欣赏各种美,品味其中优美的地方。如:一年级《茂密的花》一课,花儿千姿百态、生长茂密象征着我们美好的生活,天真可爱的儿童常被比喻成祖国的花朵,在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通过看书中的图片感受到大自然中生机勃勃的景象,再同残荷败柳的图片相比,自然而然体会到茂密的花那种自然之美的魅力,唤起孩子们珍惜自然,爱护自然的情感,这是一种需要欣赏的美,花的各种形状和五颜六色的色彩又唤起了他们表现的欲望。

(三)鼓励他们表现美

高尔基说:“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还在原始社会的时候,人已经在进行有目的的生产。例如,他们把石头制成符合自己目的的工具,把野兽的牙齿和骨头制造成装饰品,这既满足了实际的需求,也满足了心理上的审美的需要。古人尚且这样,今人更是如此。美术教学中表现美的手法很多,让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手法进行创作,可以使学生保持创作热情,教师的鼓励、关心和尊重学生的态度,也可以使他们树立信心。因此,鼓舞孩子们去爱美,欣赏美,表现美,不但可以发挥他们的潜能,形成独立的个性,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自立,主动学习的精神。

总之,学生只有感受到美,欣赏到他们的美,才能产生表现美的欲望,反过来,学生用绘画、制作等方法表现出美,会带着愉悦的心情欣赏自己的作品,评价自己的作品,从中感受到艺术的美,劳动的美,又可以再次产生表现美的冲动,以达到更高的审美层次。他们之间的关系是:

二、儿童情感因素的参与是美术教学成功的关键

从心理学角度看,培养一个人的爱好、情趣与品德方面,娱乐性的教育具有其他教育形式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发现不了乐趣,工作对这个人就是痛苦,他绝对不可能有任何的创造和发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常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在学习中产生浓厚持久的兴趣,达到快乐教育的目的,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学生有所得就会有成功的愉悦与体验,就会感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知识需求量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教学、教法上要有相应的改变。

在低年级,教师要用孩子喜欢的儿童语言与形体语言进行教学,引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在教学中注意渗透审美内容。中年级教学中情感因素很重要,同时,中年级在保持儿童美术兴趣时,要注意使用生动活泼的娱乐法、游戏法、探究法、讨论法并揉进浅显的知识,循序渐进的使儿童智能不断增长,并在成功的体会和愉悦中保持发展对美术的兴趣,让情感因素在他们的学习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从中培养审美能力。

即使是高年级学生的课堂,也要采用娱乐、竞赛、游戏、活动、阅读、欣赏、上网查找、讨论、探究、实验、分析等多种方法,让学生们体会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不断攀升的兴趣成为美术知识学习的情感动力,在了解、认识更多的常识、知识内容后,他们体会到用寻找、理解、掌握的知识去表现美、创造美、发现美。

另外,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美术活动中的障碍,这是情感因素的更深表现。学生出现急噪情绪或者停止活动,或者厌烦了,教师要多去了解,发现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鼓励并帮助他们想出方法解决。如:低年级的遮挡现象,中年级的人物动态,高年级的物象比例、结构、构图安排等,如果教师马上引导学生出主意去克服,学生继续完成的信心就又来了。针对他们绘画中的难题,教师备课时就要在了解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上准备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帮助他们排除障碍,努力解决问题。在儿童的美术兴趣增强后,还不要忘记发挥榜样的作用和合作互助的团队精神,使他们在胜利的喜悦中充满成就感。

画画作为一种表达情感的工具,在感受美时,教师应专注于发展儿童对美的基本感受,开拓儿童的天然审美倾向,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倾向,引导他们利用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在欣赏美时,多引领他们到艺术场馆和大自然中去,倾听自己的心灵,欣赏自己与他人的作品并进行评价,培养独立的个性和审美趣向;在表现美中,切不可强行要求他们按照成人的方法限制学生情感的表达,若他们把画画看作是有趣的游戏,在不自觉中就倾注了他们自己的情感,携带着对事物不同程度的认识和理解。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提高审美素质,因此,我认为他们的关系是:

注:感受、欣赏、表现美的过程调动、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因素,而学生的这种情感因素反过来又促进了感受、欣赏、表现美这一过程的完成,这是一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辨证关系。

综上所述,正是审美与情感的这种关系,促使学生的审美水平不断提高,心理不断成熟。了解小学美术教育中审美与情感的辨证关系并妥善利用,不但对提高美术教学质量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培养适应当今社会的全面发展型的人才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随着美术教学改革的研究越深入,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越广,今后只有更深入的学习教学理论,更广泛的了解国内外的教改信息,更多的探讨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蒋孔阳.美在创造中[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美]拉尔夫﹒史密斯.艺术感觉与美育[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德]阿多诺.美学理论[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4]赵淑华.美学基础教程[M].北京:中国財政经济出版社,2004.

[5]西城区美术教学工作会议大会交流材料.

猜你喜欢

审美情感
情感
台上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冲动购物源于情感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让孩子把情感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