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邂逅微课程

2015-10-21高清华

华人时刊·校长 2015年10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课题民族

高清华

钟启泉先生针对课程建设的现状,在《现代课程论》中指出,今后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之一是课程的微型化,微型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有利于发挥教师的特长,在许多领域里能提供当前存在问题的有关信息,可以弥补课程内容滞后的不足,开拓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基于对教学现状的思考,对课程结构的探索,我们高淳区实验小学以“儿童课程,登山之旅”为课程理念,申报的课题《基于优势专业智能的教师个性化发展的学科性微课程开发与研究》,被立项为南京市“十二五“规划课题。我就在这样的背景下,邂逅微课程。

如何就美术学科的现状,开发出适合学生学习的微课程呢?我从一无所知的门外汉开始,不停自主探究,开始了我的艰难摸索。

分析思考现状是开始

反思美术教学现状,主要存在着这样两种不足:

学生吃不饱。

学科课程存在着一些不足,从内容上看,统一发放的教材,单一、缺少多样化、灵活性也不够,忽视儿童的具体发展,忽视特定的地域环境影响;另一方面,课时统一设定为40分钟,缺乏机动性。这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主动积极地发展。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力较强,对新奇的知识充满了求知欲,也具有了较高的绘画水平。而书本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高年级学生的发展急需更活泼的形式、更丰富的内容来充实课堂。

课程展不开。

美术课堂上要预留出足够的时间来练习,所以,有的美术知识、文化内容无法展开,学生涉及到的知识面有限,不能更深入地接触到更为广博的知识,知识的深度不够。而高年级的学生学习水平在不断发展,需要接受更多的知识。

微课程的出现,打破了以往学科课程的局限,呈现出以下的特点:灵活性(时间灵活、内容灵活)和趣味性。整个课程体系因为微课程的加入,更丰富、更灵活。课程形态得到了优化,呈现多姿多彩、开放互动的态势。微课程的优越性逐渐呈现。

确立目标

我为美术微课程的发展确立了两个目标:

课程的延伸拓展。

对美术教材的有效延伸与拓展,能够及时补充学生感兴趣的部分内容,经典的文化知识,学科内容,积淀学生的民族文化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知识的深度与广度。

注入地方特色。

吸收更多的地方文化资源,学习更多的民族传统文化,植根于生活,为美术课程注入源头活水。家乡高淳是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地方,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与历史底蕴。高淳也曾被乾隆皇帝誉为“江南圣地”,素有“日出斗金、日落斗银”的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更有着迷人的风景。但是,随着网络流行、通俗文化的日益泛滥,我国的优秀的民族文化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本应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地方文化也渐行渐远。因此,为美术微课程注入地方特色,也是对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从小在学生的心灵里播下民族精神的种子。

确定内容

在课题研究中,选题至关重要,决定着课题研究的方向。而微课题就是美术微课程的主干。结合我确立的目标,以美术教材中的某一课拓展开来,形成相关的几课内容。我根据五年级教材中《表情丰富的脸》、《变脸》等课,设计了以“脸上的艺术”为主干的微课程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五猖面具

1﹒有趣的跳五猖(欣赏、地方文化)

2﹒设计五猖面具(设计 )

3﹒制作五猖面具(手工制作)

第二部分:京剧脸谱知多少

1﹒京剧脸谱知识(欣赏、民族文化)

2﹒画脸谱(绘画)

第三部分:变脸艺术

1﹒变脸艺术介绍(欣赏、民族文化)

2﹒变脸游戏(游戏活动及制作)

我为高年级学生设计的美术微课程内容不仅涉及了民族文化(京剧内容、川剧变脸),地方文化(跳五猖内容),而且还和教材上的内容一脉相承。从教学的形式上看,有绘画、设计、欣赏,还有手工制作和游戏活动。每一课时就像珍珠项链上的珍珠一样,一颗连着一颗。而微课题“脸上的艺术”就好比是串联珍珠的绳子。

实施课程

微课程的实施是个艰难的摸索过程。没有现成的教案可以借鉴,没有做好的课件可以使用,更无现成的经验可以学习。围绕每一课预设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准备许多内容:搜集资料、制作课件、绘制范画、设计练习形式、准备作业、课堂指导、收集学生作品。只有立足课堂实践,才能发挥微课程的实效。比如:《有趣的跳五猖》课时,就通过“知识窗”“欣赏交流”“听传说”“传承意义”等环节,环环相扣,逐步深入,让学生了解“跳五猖”这种民俗活动的时间、来源、发展、蕴含的意义等文化知识,并从美术的角度去看服装、表情、舞蹈、蕴含的神秘美感与旺盛的生命力。再如《变脸艺术介绍》部分中,推荐的川剧变脸视频让同学们大呼神奇,而电影《变脸》又让他们思考,这些都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同时接触到更多有趣的相关内容,涉及到更为广阔的知识。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创作了许多漂亮的作品,我也收获了孩子们天使般快乐的笑声。

形成微读本

著名教育家李建平在《课程改革:教师要直面“蜕变”》一文中指出:教师要学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教师不仅要会“教”书,还要会“编”书。基于这種认识,我开始整理微课程内容,筛选图片,斟酌文字,形成初稿,一遍一遍修改电子文档,调整内容,删减增加,处理图片,美化页面,一步一步,终于有了微读本的雏形。看着日渐完善的文本,我感觉自己像是看着自己满意的孩子,那么满足,那么幸福。

这就是微课程带给我的幸福邂逅,仿佛一道清风令我沉醉,更如一捧甘泉润泽我的心灵。微课程的自主开发促进了我的成长,帮助我提升了自身的素养,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也让我深深感觉到美术教学要接地气,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才能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江苏省高淳区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课题民族
课程思政视域下职业院校实训课程内容的重构
MINORITY REPORT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新生态学校如何诠释课程内容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研”
民族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