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的现状以及问题的分析

2015-10-21张强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管理工作班级班主任

[摘 要]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水平低,输出生源的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差距很大。班级作为高职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对学生的影响作用不可估量。本文以X学院为例,结合实际调查,具体分析了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关键词]高职;班级管理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 ”有效的班级管理,不仅可以明显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专业学习,还能为学生将来的人生创造更大的空间和可能性。

一、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X学院的班级管理实施的是“辅导员-班主任”双管理制,其中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考勤、卫生等事务性工作的处理,班主任的常规工作是,每周一下午组织班级同学开班会,还要负责一个班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上的具体问题的处理。班级管理情况的考核,硬性指标是学期或者学年班级纪律与卫生的考核情况。

(一)为了管理而管理。调查中,大部分班主任班对级管理的目标的表述是“只要不惹事就行”、“只要正常上课就行”、“只要听话就行”等。周一下午的班会,主要内容就是由班主任或者班长总结上周班级考勤与卫生的年级排名,指出存在的问题,勒令整改。除此以外,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学校组织学生活动的时候,走进班级进行思想动员,鼓励或者组织大家积极参加活动。只有个别班主任会为组织学生开展单独的班级活动,这些班级在凝聚力、纪律性、学习氛围等方面明显优于其他班级,但依然只能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

整体看来,班级管理被作为维持学校秩序的工具与手段,专业教学工作的附属,忽视了班级管理中教育资源的开发,致使班级处于凝聚力不强,文化缺失的低效、散漫状态。

(二)为了“放手”而“撒手”。调查中,班主任都提到了“学生逆反心理比较强,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很多事你不能像中小学那样强制要求”,“要跟学生建立好感情,顺着他们,哄着他们来,工作比较好开展”,“学生们都大了,很多问题可以自己处理了,能放手就放手”等,这表明高职班级管理工作中已经注意到了尊重学生个性与感情,让学生民主参与管理的重要性。班主任们提倡的“民主”,学生的反馈是:“班主任不怎么管的,基本上都是班干部在管”、“几乎见不到班主任,班主任比较忙”等等,由此可以看出所谓的“放手民主”,实际是“撒手自主”。具体表现为两种形式:

1.X学院的班主任队伍,一部分是由中层管理者组成的,另一部分是由一线教师组成的。其中,少部分中层干部由于自身的工作任务比较繁重,疏于班主任工作,用学生的话说“我们只在开学的时候见过班主任”,这些班级在凝聚力,纪律性与学习风气上存在比较大的问题;

2.大部分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的重头戏都集中在新生入学前三个月,班主任组织学生进行班干部选举,建立班级管理制度(部分班级直接套用学校的学生管理制度),严抓纪律卫生检查。之后,随着学生逐步熟悉了学校环境与班级环境,班主任就“退居幕后”了,只负责总体“把控”,标准是不出大问题就行。

二、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一)班级管理工作环境不协调。1、对班级管理工作错误定位。高等职业教育中,学生对其学习与生活有了更大的主动选择权与决定权,强制性的约束与管制,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与抵抗情绪,致使学生的发展与教育目标背道而驰。有效的班級管理,应该首先关注学生的内心,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帮助他(她)排除学习上的问题与障碍,激发他(她)主动学习,主动成长的内在动力。目前,高职院校中班级管理工作依然被错误定位成常规教学的附属管理工具,没有注重班级管理中教育资源的开发,这已经成为限制班级管理工作成效的关键原因。

2.班级管理工作职责规定不明确,缺乏全面可操作的评价机制。工作职责与评价机制决定了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方向,是班级管理工作产生实效的制度保障。目前,高职院校对班级管理工作职责的规定过于宽泛与模糊,评价指标过于单一,这是导致其班级管理工作难出实效的主要原因。

3.班主任孤军奋战,孤掌难鸣。良好的班级管理环境,需要学校、班主任、专业教师通力配合,系统协调各相关因素,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但实际工作中,往往是班主任孤军奋战,其他教职员工对教育和管理不闻不问,认为事不关己,缺乏环境育人的意识。有些专业教师,辅导员甚至因为自身的一些错误观念,给学生传达出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错误信息,增加了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难度。

(二)班主任队伍专业水平偏低。高职院校的班主任缺乏恰当的选拔机制。在高职教师的眼中班主任工作真真儿是个“苦差事”,权力小责任大,又琐碎又耗时,既不能创名也不能得利,很多教师都抱着“能躲就躲,能推就推”的态度,结果,“班主任”就变成了新入职教师“义不容辞”的“历练”。由于工作资历比较浅,其中一部分教师还没有取得正规的教师资格,在班级管理的理论、技巧与实践经验的掌握上,存在很大差距。

(三)学生综合素质下滑。2013年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也显示,全省本科院校50所(含独立学院),高职高专类院校77所,本专科学生人数比例为4.1:5.9。显然,高等职业教育在规模和数量上已经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伴随而来的学生综合素质滑坡也是显而易见的。在我国高等教育的适龄人口不断下降,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不断扩招的情况下,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线呈现下滑趋势。以河南省近5年来高职高专院校最低录取分数线为例(见表1):

5年来河南省高职高专的高招录取分数线降低了近200分,带来的是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包括人文素养、自控能力、学习基础等的大面积下滑。同时,“90”后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学生主体,他们普遍受到网络文化的深刻影响,相对于“80”后,他们更加关注个人利益,更加抵触传统的学校教育,自主管理能力不强,参与合作意识薄弱,这些都为高职院校的班级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 号) [Z].2004.

[2]李伟胜.更具专业品质的班级管理的教育思路[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3).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 号) [Z].2004.

作者简介:张强(1988-2),女,汉族,河南郑州,本科,华东师范大学,工作单位:河南郑州旅游职业,研究方向:教育管理等。

猜你喜欢

管理工作班级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班级“四小怪”
夸夸我的班主任
班主任
不称心的新班级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