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15-10-21滕绍琼
滕绍琼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对学生的教学不应只停留在对知识的掌握上,还要注重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进行创新。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应用,突出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地位,让学生参与教学,在参与中收获知识,体会历史。初中历史是比较重要的一门科目,内容也比较多,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在体验中掌握历史知识,体会历史故事和人物带给学生的启发和品质,这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思考的。
关键词:历史教学;体验式教学;教学方法
新课改重点提出了对学生品质和能力的培养,这也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中比较看重的方面。初中正是学生生理和心理快速发展的时期,学生对于一些事情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会不断吸收知识,对一些事物形成自己的思想,但是在学生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需要一个引导者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而教师作为学生知识和思想的灌输者、“传道者”,会有非常多的机会向学生灌输各种思想,所以教师就要在教学中注意自己的言行,让学生接受到积极向上的思想,在成长道路上接受到良好的教育。本文主要是结合传统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使体验式教学在历史中进行应用,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使学生的思想品质都得到良好的发展。以下是作者对于体验式教学方式的一些看法。
一、传统与新颖的教学方式的比较
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就是“说教”,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及时地对学生的接受情况有所反馈,很难使学生对历史提起兴趣,很大程度上会使教师的教学效率提不上来,学生的学习效率达不到预想的结果,使教学进度停滞不前。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教师比较注重学生的感受,会以一种学生比较能够接受的方式去教学,尽量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传统教学方式,过多地强调教师的地位,使学生一直跟着教师的教学节奏进行学习,对个别学生听不懂或者不能更好地理解的情況,不能及时有效地给予解释或者引导,这样会使学生对接下来的内容失去耐心和信心。体验式教学方式下,教师更多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教学,会根据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能力,设置一些教学情境,会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去学习,让学生感同身受。体验式教学也会允许学生不同的想法和感受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体验式教学方式因为其特殊性,在教学中会有很好的效果,对学生知识的巩固和素质的培养还是非常有效果的。
二、实践中的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方式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感受,这样也会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果,当然这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所以在进行体验式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对这个活动节奏的把握,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要先帮助学生设定一个情境,让学生在已经设定的情境下开始学习体验,这个设定要尽可能的务实,与教材相符。例如,在对“西周的兴亡”进行设定时,可以将《封神榜》这个神话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也都熟悉哪吒、二郎神等人物形象,通过将神话故事与教材的内容相结合,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对一些历史事件进行情景剧表演。例如在讲“商鞅变法”时,教师可以就这个历史事件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开始表演前,教师可以把变法的背景陈述一下,让学生将这些背景演绎一下,有的学生演农民,有的演地主,有的代表其他诸侯国等等,同时,在不断的表演过程中,对于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进行讲解,将每一个措施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都讲出来,这样也会方便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理解和记忆,并且在演绎中体会到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等等。让学生在演绎过程中,从不同角度体会商鞅变法的意义及影响。这种扮演式体验方式,会让学生对历史知识更有兴趣,学起历史也更加容易,让学生学会通过事件看本质。
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全面地接受新知识。例如,在学习“祖国统一”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讲课过程中播放香港回归和澳门回归的视频,让学生在看视频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当五星红旗飘扬在香港上空的那一刻,作为每一个中国人都是感到骄傲和兴奋的,学生通过对这些画面的感同身受,一定会激发起每个学生的爱国之情。所以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品质,在虎门销烟中体会林则徐的爱国之心,在红军长征中体会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学会珍惜。在历史学习中,让学生感受历史的魅力、人格的魅力,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优秀的品格。
历史是一门伟大的科目,通过一个个历史故事,会使我们受到启发,一个个历史人物使我们见识到高尚的品质。在这些历史中,我们学会珍惜,学生做人,这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学习都会非常有帮助。
参考文献:
[1]廖克彰.论初中历史教育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上,2012(5):36.
[2]贠喜红.论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9.
[3]陈志刚.论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意识的培养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