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渗透理念”的高职学前教育文化课的教学实践
2015-10-21周李哲
周李哲
摘 要:通过对渗透教学理念的阐述,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阐明高职学前教育文化课实施渗透教学理念的实用性和必要性,并提出渗透教学理念在实践中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渗透理念;教学案例;教学体会
一、滲透理念
1.职业发展的需要
“幼教之父”陈鹤琴先生提出“五指活动”理论,把幼儿园社会、健康、科学、艺术、语言五大领域比喻为人的五指,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共同作用于儿童整体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提出了各领域的内容是相互渗透的,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应具备渗透意识、渗透能力,善于变通、敢于创新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本着职业发展需要原则,高职学前教育文化课应把渗透理念贯穿在教学过程中,从显性和隐性的角度培养幼师生渗透理念,为将来胜任幼儿教育工作做好准备。
2.文化课的教学要求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是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文化课,意在帮助学生开阔科学文化视野,逐步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是专业课《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辅助课程,起到铺垫的作用,两者同属于学前社会领域范畴,且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在幼儿园五大领域中起着核心和灵魂的作用,为其他领域提供方向和价值的指引,在幼儿教育的各环节中都可以渗透社会教育的元素。因此《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教学要凸显知识的实用性、有效性就必须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延伸。
3.决定渗透因素
决定渗透因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渗透点的挖掘,二是教师合理的渗透设计,三是被渗透的学生。
教材渗透点的挖掘取决因素是教师,因而教师需对相关领域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结合职业性特征,寻找恰当的渗透点。例如,教材中提到大禹治水的事件,普遍从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事迹得出做事要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其实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来说,最佳的渗透应是从大禹治水的方法引导出的“堵不如疏”的教育理念。合理的渗透设计是指教师借助多种教学方法,以职业为导、实用主义为原则,把相关领域的内容合理地渗透到教学中,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给人“润物细无声”的感觉。在实施渗透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渗透的主体,学生是否愿意接受渗透,接受到什么程度,虽与学生的个性爱好和认知需求有关,但教师可以发挥桥梁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学生对渗透内容的兴奋度和注意力,及时调整渗透实施过程中的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渗透的效果,帮助学生乐意接受教育。
二、教学案例
1.教学内容分析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第四章“思想文化”第一节“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的“传统节日”,教材只是简单地介绍了传统节日的习俗,内容单一。当前,很多幼儿园都以传统节日为载体,通过节日活动锻炼幼儿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甚至在幼儿园探索和实践传统节日文化特色课程。本着实用性和职业性原则,应把教材内容与学前教育专业联系在一起,寻找渗透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较早地了解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情况。
2.教学对象分析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一年级学生求知欲强,热爱幼儿教育专业,对于文化课,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不强烈,重技轻文。本教学内容学生平时比较熟悉,只是不明白此内容与幼儿园教育之间的关系。
3.教学方法分析
为吸引学生兴趣,凸显知识的实用性,渗透理念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为取得良好教学效果,须借助任务驱动、合作探究、与专业技能结合等方法。
4.教学过程
(1)课前
具体做法:一是分小组,布置任务,即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内涵,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二是课堂讲故事,检查完成情况,目的是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
渗透内容:一是分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竞争的品质,属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的内容;二是讲故事,是学前教育学生需掌握的技能。
(2)课中
教学环节一:传统节日我知道——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知道其内涵。步骤一:随机抽取讲故事名单。目的是保障每个学生能独立完成教学任务,且具有趣味性,活跃课堂的气氛。步骤二:在每个故事之后设置“我找茬”环节。目的是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和存在误区。师生交流,进一步明确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
渗透内容: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为将来在幼儿园开展传统节日活动明确主题。
教学环节二:传统节日在今天——明确对待传统节日的态度。步骤:播放与传统节日有关的热点新闻,引导出对待传统节日的态度是传承弘扬。目的是用事实说话,增强说服力。
渗透内容:关注新闻,拓宽学生视野和提高人文素养。
教学环节三:传统节日我弘扬——与专业结合来实现传承弘扬。步骤一:把传承弘扬与幼儿教师工作联系起来,点明幼儿园就是弘扬传承传统节日的最佳场所,幼儿教师开展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活动就是在传承弘扬传统节日。步骤二:教师选取某个传统节日,制作一段在幼儿园开展传统节日活动的教学视频。步骤三:拓展环节——把具有地方特色的社会资源融入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例如:把端午节赛龙舟与河池地方民族体育运动板鞋竞走联系起来,进行“陆地赛龙舟”的比赛。
渗透内容:教学视频。一是与职业联系,让学生较早地了解传统节日在幼儿园开展的情况;二是挖掘传统节日活动背后隐藏的教育元素,如团结、竞争、合作,这是向专业课《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渗透,点明传统节日活动是培养幼儿良好品质的训练场。
拓展是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创新,拓展也是渗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3)课后
布置作业——学以致用。以教师制作的视频为范例,分小组介绍其他传统节日在幼儿园开展的情况和拓展部分。以成果展示汇报会的形式进行评比。
渗透内容:作业的形式突破传统模式,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调动,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查找知识的方法和一些软件知识,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5.教学效果
教学案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借助任务驱动的形式,实现自主学习,教学过程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原则。在教师的引导下,采取一切方法,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感受知识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课后作业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进行,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求知的学习品质,这种品质的养成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用。通过对2013、2014级学生对该课程满意度的调查,满意度达到97.2%。实践证明,渗透教学理念在高职院校专业文化课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体会
1.教学模式破旧立新
“90后”的学生思维活跃,是“数字原住民”,通过网络获取大量的信息。如果教师还停留在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且信息量不足,是无法满足学生需求的,因此应采用渗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同时幼儿园教育强调渗透式的领域课程,要求幼师生具备渗透理念和渗透能力。作为教师,应把渗透教学理念贯穿于整个文化课的教学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逐渐培养自身的渗透意识和能力。
2.教师角色变化
教学模式的变化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发生根本变化,教师的角色由传授者转变成引导者、合作者,教学内容涉及其他领域,因此对教师的能力和知识面的廣、深、厚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渗透点的挖掘和设计是渗透教学的关键
渗透空间广阔,渗透方向应以职业能力养成为出发点。因此教师须细心发掘教学内容的最佳结合点,在备课上把渗透点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应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的机会、参与表现的机会、动手操作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学会创新,构建有效课堂。
4.考核方式改革
传统方法是以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注重结果,忽视过程。渗透教学把教学活动引进课堂,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应有所体现。改革后的学生考核体系可以设计成:
在每项教学活动完成之后,开展互评、自我评价,教师适当点评,及时记录学生的表现和评分。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充分培养学生的素质,这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
纵观整个教学设计,学生在渗透教学理念的指引下,通过任务驱动、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的配合,激发了学习兴趣、参与性和自主学习的热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对专业课学习和以后从事的幼儿教育工作有一定了解。
参考文献:
[1]周文华,何曙光.社会科学基础知识[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3.
[2]吕炳君.学前儿童社会教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鲁武林,赵学锋.高职课程学习活动方式设计:如何设计科学、有效、师生都能接受的学习活动方式[J].北京电力高等学校学报,2011(10):217-218.
[4]钟庆文,吴千里.高职专业教学中的渗透教育设计[J].教育与职业,2013(09):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