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里有了文化组织员
2015-10-21宋明晏
宋明晏
在北京延庆,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是村里文体设施的维护员、数字影厅的放映员、益民书屋的管理员、文保单位的巡查员,还是村里文化活动的联络员。他们只是一个个普通的村民,却承担着全村各项文化工作的开展。他们,就是活跃在延庆乡村间的群众文化组织员。
村里有了文化组织员
随着国家和市委市政府对农民文化生活的重视,对农村基础文化设施的投资力度也不断加大。近年来,延庆县斥巨资建设县、乡镇、村级文化设施,仅数字影厅就每个村补贴了近10万元,全县投入近4000万元。不仅如此,早在2010年,延庆县就实现了益民书屋在全县376个行政村的全覆盖。文化活动室、数字影厅、益民书屋、健身场地等公共设施建好了,村民们有条件开展文化活动了,这本是件大好事。可在实施运行过程中,却出现了问题。如数字电影放映机等设备并不是人人都会“摆弄”,经常出现村民们想看电影却没人会放映;益民书屋由于没有专人管理,常常是大门紧锁,成了有书无人的“门面”,其他文化设施的利用也面临相同的问题。
延庆县属于北京西北郊区,半数以上都是农民,且大都在偏远地区,村里白天多是老人儿童在家,老百姓的文化需求强烈,文化活动却很少。延庆县大榆树镇文化站站长杨连生告诉记者,文化站也想搞文化活动,但村和村距离远,把大家组织在一起看演出很不方便。组织活动也费劲,底下没“腿”,一有文艺活动或比赛,妇女主任、村主任、村官都得帮忙组织。好不容易东凑西凑组织的文艺队伍,往往活动一结束,也就散伙了。
这种情况着实让文化部门犯了难。如何想办法满足老百姓的文化需求,让村里设施利用起来,活动组织起来?他们想:既然文化设施无专人管、文化活动无专人干,那就应该找专人来。专门帮群众组织文化活动的人,就叫作群众文化组织员。文化组织员必须得从本村挑选有热情、有基础的文艺骨干。只有从本村产生的组织员,了解村民的文化需求,才能組织村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只有有热情的文化组织员,才能自觉自愿履行好组织员的职责。打定了主意,县文委就开始着手干。2011年12月,全县招聘文化组织员的工作有序展开。按照公益志愿、政府补贴、立足本村、服务当地、公开竞争、择优选聘的原则,通过前期宣传、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等环节,延庆县文化委员会从1000多名报名者中选拔出376名群众文艺骨干,在376个行政村当上了群众文化组织员,真正实现了村村文化“专人”管。
把文化组织员培养成“行家里手”
作为一名普通农民,要想把村里的文化工作做好,光凭着一腔热情是不够的。只有自己本领过得硬,才能带领大家“玩”得好,村民才愿意听组织员的话,文化活动才能组织得更加专业、有序。为更好地提高文化组织员的综合素质,延庆县文委独辟蹊径,开办了群众文化组织员文艺中专班。要求全县所有文化组织员必须参加,通过三年的正规学历教育,达到国家承认的文艺中专水平,并颁发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毕业证书(中专学历)。中专班紧密围绕组织员的职责设置了基础知识模块、现代文化艺术模块、传统文化艺术模块、乡土特色文化模块和专业拓展模块五大模块20多门课程,这对一些只有初中文凭的组织员来说极具吸引力。“当时一听这个消息我们可是乐坏了。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三年,后天就毕业了,也有中专文凭了!”东红山村文化组织员王景艳说,“这培训前后可是大不一样,以前就是爱好唱歌跳舞,电脑、电影放映机等设备也不会用,现在上这个中专班都学会了。”
这么庞大的文化组织员队伍,如何管理也是个大问题。文化组织员承担的工作也多,除了负责管理益民书屋的图书、在数字影厅放映电影、组织文化活动外,还要负责文化设施的维护、文物的巡查等工作,并对每项工作的情况进行记录。为更好地对群众文化组织员进行管理,2014年1月26日,延庆县文委重新修订了《延庆县村级群众文化组织员管理办法》。《管理办法》中仅岗位职责一项就有30多条要求,并在考核管理办法中明确了绩效考核的标准。记者了解到,组织员每月的700元补贴里,只有400元为基础补贴,剩下300元为绩效补贴。组织员每月的工作分值100分,全年1200分;每分对应绩效补贴3元,全年为3600元,绩效补贴根据组织员的工作情况发放。不仅有严格的绩效管理,文化组织员还需要参加镇文体中心每月一次、县文委每半年一次的工作会议,对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汇报总结。县文委、镇文体中心还经常不定期对文化组织员进行抽查。不仅要在文化组织员上岗选拔的时候把好关,更要增强日常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不断提高文化组织员的工作水平。
不再沉寂的小山村
自从群众文化组织员队伍建立之后,村里的文化工作有了“管家”。 益民书屋有专人管理,数字电影有专人播放,文艺活动也有了专人组织和培训。不仅文化设施被利用上了,村里的活动也多了,沉寂的小山村活跃了起来。
延庆县益民书屋的书目数量多、质量高。全市五星级益民书屋共有36个,作为远郊区县的延庆就有6个。政府斥巨资、费心力打造的益民书屋本该得到充分利用,但由于没有专人管理,书屋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自打有了文化组织员,可就不一样了,来书屋看书借阅的村民日渐多了起来。在大榆树镇高庙屯村的益民书屋,村文化组织员束忠琴的联系信息被贴在书屋显眼的位置。借阅登记本上,密密麻麻填写着好多借书记录。束忠琴告诉记者,以前每年县文委都定期给书屋配书,但没有专人管理,村民想看书不知道找谁,所以没什么人来。现在有了群众文化组织员,都把各自的联系电话贴在墙上,村民可随时来书屋阅读或借阅图书,因为方便,看书的人自然就多了。不仅让群众文化组织员专门管理书屋,延庆县许多益民书屋还针对借阅率极低的村户采取了有针对性的送书入户活动,培养村民阅读习惯和兴趣。
有了文化组织员,不仅益民书屋的使用率增加了,数字影厅也被利用了起来。记者去延庆镇王泉营村采访时,天已黑了。村口一处高台上有间房子,村民正三三两两地走进去。挤过去一看原来是村里的数字影厅。影厅里已经坐了20多人,还有人陆续地往里进。数字影厅外面的公告栏上张贴着电影信息,仅7月份就有十几场。县文委副主任刘马力告诉记者,全县各村平均一年要放40多场电影,至少保证村民两周就有一场电影看,人多的大村一两天就要放上一场。
司家营村的“春晚”在全县是有名的。每年小年夜,不仅村里1000多人挤着看,县里好多领导也都去看,热闹极了。一提起这“村晚”,文化组织员王建国别提多骄傲了。他告诉记者,“春晚”已经组织五年了,第一届春晚5个多小时,一直开到半夜。由于组织得比较好,县里还给盖了大礼堂。村里的常住村民乐意参加,还有在外打工30多年的村民专门赶回来参加“春晚”。不仅像司家营村“春晚”这样的村级文化活动办得有声有色,县级乡村欢乐节、戏曲艺术节、群众合唱节、群众广场舞蹈大赛等文化活动也已逐渐成为特色文化品牌。村与村情况不同,村民和村民的文化需求也不尽一致。文化组织员要做的就是立足当地、因地制宜,满足村民不同的文化需求。有的村人数多,年轻人多,就组织如司家营村“春晚”这样的大型文化活动;有的村老年人多,年轻人少,就组织健身操、广场舞等活动,数字影厅也多播放戏曲类、战争类的影片;还有的村村民大多外出打工,常住人口较少,组织不了大型活动,就根据村民喜好,组织下棋、唱歌等小型活动。
群众文化组织员工作开展以来,不仅各种文化活动形成特色文化品牌,延庆县各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得到了更好的弘扬。慈母川村的文化组织员高稳梅可是个大忙人,除了担负着文化组织员的各项文化工作外,她还帮着宣传本村的慈孝文化。高稳梅带领的“慈孝情”演出队,每年得参加30多场文艺演出,演的就是慈孝文化。慈川村还成立了 “冰川绿谷 慈孝文明”宣讲团,讲的也是慈孝文化。目前,延庆县建立了八达岭长城传说、延庆旱船、永宁南关竹马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基地,建设了旱船、竹马、舞龙、舞狮等特色艺术之乡,成立了百人旱船队、百人竹马队、百人龙狮队、百人大鼓队等非遗传承队伍,群众文化组织员在这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高庙屯村广场上跳舞的一个大娘告诉记者,没有文化组织员之前,大家要不就是在家闲待着,要不就是坐在树底下说张家长、李家短的;现在天天都参加活动,没人再聊是非了。有什么矛盾,姐几个一块跳跳舞,时间长了也就什么事儿都没有了。村民通过参加文化活动不仅愉悦了身心、提升了文化素质,而且增进了感情、促进了村里和谐,文化组织员在化解村民矛盾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