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质管理圈在胸外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

2015-10-21陈雷等

延边医学 2015年17期
关键词:护理质量管理胸外科品管圈

陈雷等

摘要:目的:探讨品质管理活动在提高胸外科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在开展品管护理活动前组织理论知识的学习,分析科内现存的管理缺陷,确定品管小组。并通过问卷调查实施前后的自我评价情况(责任意识、专业技能及管理依从性)及100例住院患者(实施前后各50例)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后护士自我评价各项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实施前,除责任意识P<0.01,其余项目均为P<0.05;实施后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且“满意”例数多于实施前( P<0.01),“不满意”例数少于实施前(P<0.05)。结论:提高护士素质在胸外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较高,不仅也提升自身水平,而且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了胸外科护理管理质量,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值得学习推广。

关键词:品管圈;胸外科 ; 护理质量管理

品管圈即品质管理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品管圈活动是由日本石川专馨博士于1962年所创,国内多称之为质量管理小组。是由同一工作场所的人为了解决工作问题、突破工作绩效,自动自发地组成一个小团体,然后分工合作或者有意识将此类人员组织在一起,相互商讨质量管理的相关问题,应用品管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发生的问题,达到业绩改善之目标[1]。

随着社会进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健康观念的更新,服务对象的需求在不断地变化,护理质量管理在提高医疗水平、促进患者康复、满足患者需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胸外科住院患者大多经历过手术或择期手术,胸外科患者病情复杂多变,护理工作量大,心理及生理状态较差,对护士素质的要求较高,因此提高胸外科护士素质具有重要意义[2] ,加强胸外科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护理工作质量,确保护理安全,是胸外科病房管理的核心。2009年1月在本院胸外科工作至今,2013年1月担任护士长至今,本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应用品管圈对护理质量进行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科室开放床位50张,执业护士16人。均为女性全科护士,年龄22~39岁,平均(23.5±5.3)岁;护龄情况:职称情况:主管护师3人,护师5人,护士8人;学历情况:本科10人,大专5人,中专1人。

1.2 方法

1.2.1 QCC理论知识培训 组织全科护士学习品管圈活动的相关知识,使全体护士对使用品管圈进行质量管理有充分的认识,并掌握QCC的工作方法。重点在于传达观念和开导思路,让全科人员清晰了解开展此活动的意义所在。首先对全体护士进行全线培训,然后分别对品管圈组员进行个别培训,并结合演练,边学边操作,快速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到实际工作中去。同时对组员进行品管圈知识理论的测试,对团队凝聚力、品管手法、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协调、责任心、自信心、积极性及管理意识等方面的考核。

1.2.2 分析现状,选定主题 针对科室目前存在的管理缺陷进行梳理和分析,找出需要进行整改的主要问题:如各级护士完成的护理质量参差不一,质量控制缺乏有效监管和督查,护士对科室事务的参与性不强,患者安全管理力度不够,满意度调查力度不够,人员使用不合理,未能充分发挥其积极性,未做到人尽其用,护理人员知识缺乏,尤其专科知识深度不够,护理操作不规范等。

1.2.3 成立“品管圈”小组 经梳理,成立了7个品管组,即:⑴病房护理和质量控制小组;⑵沟通协调小组(含健康教育);⑶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含医疗安全及其他公共安全);⑷護理教学和继续教育小组(含低年资护士带教及实习生带教);⑸消毒隔离组院感染管理;⑹药品器械管理小组(含急救药品器械管理)。(7)护理文件书写小组。根据每位护士特点、爱好、专长,选择相应的品管小组,原则上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每组3~4人,选定组长。

1.2.4.1 制定计划 护士长指出各个品管圈的大目标,各组分头组织讨论,拟出各组成员职责及分工,针对实际情况列出具体的工作计划,书面形式呈交护士长,护士长进行补充和修订。

1.2.4.2 实施计划 形成完善的计划书后,各品管小组成员在组长带领下按计划进行各项工作,组长应经常对成员分管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护士长则不定期对组长工作进行检查和质量控制。

1.2.4.3 总结 要求各品管圈每月开会一次,及时将工作运行中的情况进行分析、讨论、评价及反馈,并完善相关资料,以达到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

1.3观察方法 并通过问卷调查实施前后的自我评价情况(责任意识、专业技能及管理依从性)及对2012-年1月—2014年12月的100例住院患者(实施前后各50例)进行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情况调查。

1.4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算资料以均数±标准(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后护士自我评价各项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实施前,除责任意识P<0.01,其余项目均为P<0.05;实施后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且“满意”例数多于实施前(P<0.01),“不满意”例数少于实施前(P<0.05)。

施前(P<0.05),且“满意”例数多于实施前(P<0.01),“不满意”例数少于 实施前(P<0.05),详见表2

3讨论

3.1胸外科患者的病情重且变化快、急症多,护理工作繁忙,潜在风险大,护士经验不足,风险意识薄弱,而患者的法律意识、保护意识增强。胸外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潜在风险:

1.患者因素 (1)胸外科以食管、贲门恶性肿瘤及肺癌患者居多,患者对疾病的治愈期望较高,对疾病本身缺乏认识,一旦手术后达不到患者的期望,家属和患者就会与医师、护士产生矛盾。(2)住院患者年龄大,听力下降,记忆力差,合并症多,如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等疾病,自理能力差,不能寒舍执行医务人员所交代的注意事项。(3)少数患者文化水平低,存在交流障碍,不能理解医务人员交代的注意事项。(4)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进食困难、呼吸困难,严重者上消化道出血、咯血、水电解紊乱等;术后由于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要求患者咳嗽同,有些患者害怕疼痛事项不愿咳嗽,不配合医务人员,影响治疗效果。(5)意外拔管。留置多种管道的患者因不适自行拔管或翻身时不注意保护管道而引起意外脱管。

猜你喜欢

护理质量管理胸外科品管圈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肺结核患者痰标本留取合格率中的应用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应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对提高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作用
产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品管圈应用的疗效分析
品管圈活动在眼科患者视力检查中的应用及对漏查率的研究
体检中心护理质量管理应用PDCA循环法的效果研究
护理质量管理在健康体检中心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持续质量改进在日间手术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胸外科管道护理中应用医护一体化品管圈模式的效果分析
优质护理服务对胸外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