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思考建议

2015-10-21刘光明吴涛张骏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28期
关键词:工程建设水利管理

刘光明 吴涛 张骏

【摘要】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我国现在实行的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模式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不时有缺陷暴露出来。文章中介绍了这项工作中有哪些缺陷,并对如何改善和弥补这些缺陷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1 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水利工程由于工程量较大,受惠面是普通群众,所以投资的主体是国家和政府。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政企分离改革的实现,水利工程的建设单位变为独立法人,进而形成了项目法人责任制的建设管理模式。这样的模式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使政府的财政更好的发挥了宏观调控的职能,也使企业的投资更加自由,但也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导致了管理脱节的问题。企业的投资和管理行为有时会与政府的建设意图相违背,政府的建设决策有时并不符合企业的经营目标,这就导致了管理脱节和不协调性。

我国的水资源在人均分配额上是非常贫乏的,更高效率的利用水资源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在我国,水在农业和工业上都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水利工程在其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在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阻碍了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水利事业发展对于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人类离开水无法生存,水资源直接关系到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和人民群众健康生活。

2 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项目法人制落实不具体

项目法人制作为“三项制度”的核心所在,对水利工程建设保质保量完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是,不少中标方项目法人组建落实到位,甚至根本没有项目法人。直接导致只重视工期,不重视质量的问题。此外,不少单位应付了事,出现质量监督、项目法人、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等“同体”一行政主管单位,直接导致责权责任的落实不具体。

2.2 招标、投标管理不规范

水利工程并不是普通的建设工程,在其工程的招标和投标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参与投标的单位并不具备完成施工的资质,因此就会出现中标单位无法高质量完成施工工作。这其实是一种违规行为。此外,还有虚假招标、直接包发、违法分包、工程转包等问题。

2.3 质量监督乏力

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监督力度不足,这在很多方面都有体现。如负责监管工程质量的机构执法力度不足,在执法时没有强力的法律支持,执法机构执法效率差;质量评价机构没有科学的评价标准,在执行质量评估时主观性较强;水利工程出现质量问题质量监督机构责任较轻,无法督促机构严格执行。

2.4 工程资金到位不及时

水利工程建设作为惠民工程,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大局。而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由政府进行投资时,资金审批、划拨效率都比较低。不但如此,受各级政府廉洁和监管程度差异的影响,上级划拨的建设资金并没有被完全投入建设。这不仅拖累了水利工程的施工进度、降低了施工质量,长此以往对政府的声誉也有影响,会造成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降低。

3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思考建议

3.1 加强项目法人的管理

落实好项目法人制度,以考核为衡量尺度,规范项目法人的行为,加强对项目法人的管理。一方面,项目法人制管理有法可依,严格遵守《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的若干意见》相关规定,分门别类的组建项目法人,形成水利建设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资机制;另一方面,项目法人资格审查到位,项目建设伊始,就应该按照相关要求立项建法人,没有落实到位的,一律不得审批。

3.2 推行合理低价中标

规范招投标阶段的行为,参与投标的建设单位需要进行资格审查,审查不合格的单位不予投标资格,从源头杜绝低资质单位参与中标。规范投标过程中的评标行为,打击恶意投标、恶性压价的问题。规范招标代理机构、评价专家的管理,形成井然有序的投标市场,禁止各种违法分包、恶意转包等行为。

3.3 多方提升监理质量

水利工程监理工作到位,监理细节落实具体。监理机构要保证自身的人员素质。具体措施包括保障持证上岗,非相关从业人员不得任用;定期对员工进行从业技能的考核,根据在施工中不同的负责位置,具体考察监理人员能否履行职责。同时,监理单位还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更新知识和技能储备,帮助员工提高素养。

3.4 加强工程质量管理

首先,建设单位要重视质量监督团队的构建。在建设过程中,质量监督团队对保障施工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建设单位要确定质量监督团队中职权划分明确,采用责任制提升工作人员的专注度,充分发挥潜能;监督团队的岗位职权能够较好的落实,员工的质量报告能够得到重视。其次要注意施工材料的质量检查,每一批进场的材料在进场时都需要进行规定的文件和抽样检查,使用前还要再进行检查。材料采购时要以国家相关的质量标准以及合同要求为准,购买具有合格资质的生产商供应的材料。建立多级联控的质量保障体系,明确严格的施工技术规范、质量标准、承包商、监理员必须严格按合同规定的技术要求和相关标准进行施工、验收。最后要规范验收制度,检查施工中的全部施工流程和操作。

3.5 项目资金落实到位

根据法律规定,水利工程施工中使用的资金必须通过合法手段筹集,然而在政府筹资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地方政府使用的措施是缺乏法律支持的,这就使得跨区建设的水利工程在资金调集中,有时会出现效率遲缓、无法调动等情况。由此,本着优护优建的原则,笔者建议积极立法,形成有效的法律体系,完善资金筹措工作,依法筹集水利资金。

3.6 加强合同管理

3.6.1 合同管理的特点

(1)严格合同的预管理。对合同的预管理是指在合同正式订立前,针对合同中的价格、日期、标准以及文件进行审查,从而保证在合同的签订过程中,不因为合同出现错漏导致合同无法签订。同时要对合同中的条款,确保其合法性。招标文件的编制和审查要以技术要求合理,商务要求严谨、公平,整体规划可靠为原则。

(2)严格合同的签订程序。每一份合同的签订之前,合同文本都经各业务职能部门会审把关,然后甲乙双方要进行平等协商,就双方关心的问题达成一致意见,这样减少合同执行难度。

(3)严格按合同办事。保证合同的落实度是保障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保障。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合同中的条款,对施工的进度、质量、安全、造价、材料等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建设中的各个参与单位的行为都应该围绕着合同进行,并在合同规定的范围内履行职责。对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变化因素,依据合同条款规定,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处理。

(4)完善合同清算工作。合同履行后要对合同中的各个款项和工程量进行清算,这就需要由施工中的各种文件和数据资料作为参考。因此在施工中需要提前对这些文件做好制作和保管。另一方面工程的结算中的费用问题,一定要在双方都认可的情况下签字确认。

3.6.2 强化工程合同管理的核心地位

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信用经济,必须实行严格的合同管理制,必须以合同为主线、以合同为核心实施工程项目管理。

目前阶段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主要问题集中在建设的质量上。要提升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就必须要提升管理的效力,在施工中让管理措施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建设的标准程度,充分发挥工程建设的效用,让水利工程为我国的民生建设贡献出更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发红.浅谈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J].内蒙古水利,2011,(1):129-131.

[2]吴育君,施春飞.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探讨[J].治淮,2011,(2):47-48.

[3]卜宏文,牟霞.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初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65.

猜你喜欢

工程建设水利管理
向水而生
以科技创新提升水利建设水平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新型军队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研究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切实保护水利遗产法律须先行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