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2015-10-21陈小妹
陈小妹
摘要:音乐素质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使学生具有感受、表现、欣赏音乐的能力;扩大文化视野,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个性的核心发展,培养合作意识,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通过不同的教育手段和音乐特殊的表达方式,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品行高尚的人。
关键词:初中音乐;素质教育
一、潜移默化的思想素质教育
热爱祖国并立志献身于祖国和民族,是每个公民应有的政治素质,是树立远大理想和确立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思想基础,也是每个学生为祖国、为人民刻苦学习的思想基础和基本动力。音乐教材的思想教育内容广泛,其中有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政治教育;有爱护集体、团结同学、热爱劳动、尊敬老师、孝敬父母的传统道德教育;有遵记守法的良好社会公德的教育等。例如:通过对学生教唱《义勇军进行曲》,使学生感受到战争年代亿万人民为争取自由和民族解放而战斗的紧迫感,也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生通过欣赏、演唱,加之教师的引导,歌曲及电视画面所描绘的音乐形象深深的感染,并使学生对音乐产生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绪。
二、音乐审美体验的积淀塑造了学生美的心灵
学生在音乐艺术作品的审美过程中,会为其中的人物、行动、情景、事件、寓意所吸引,从而以此为音乐产生强烈的情感反映。这种审美情感所提供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不同形象,能够使学生明辨是非、分清善恶,并在对比中受到教育,更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在欣賞贺渌汀创作的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告诉学生这首短小精致的钢琴小品是闻名中外的优秀钢琴作品之一,曾在国际乐坛上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以激起学生的自豪感。教师利用课本上直观形象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情节发展和变化,通过对节奏、速度的对比分析,使学生仿佛看到农村少年儿童骑在马背上,在鸟语花香的大自然风光里,悠然自得地吹笛歌唱,和小伙伴们嬉戏玩耍的情景,欢快、优美的乐曲让学生为之陶醉,更加懂得了劳动的无限乐趣,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三、因势利导的心理素质教育
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一种极佳途径。心理素质可分为审美心理、协作心理、表现心理、柔韧心理。
(1)音乐教育,主要是通过音乐精品的演唱、演奏和欣赏活动,使受教者接受各种性质音乐美的熏陶,丰富、充实其情感世界,增强分辨不同层次音乐美的能力,提高分辨音乐高下良莠的能力与水平,使其精神境界日趋高尚,进行增强对于一切事物真假、美丑、良莠的辨识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真善美和憎恶假丑恶的思想感情,在对比中使学生获得审美心理素质的教育。
(2)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宽容精神和开朗性格,学会怎样与周围的人相处。比如,在合唱队、乐队里,通过音乐培养一种集体感,相互配合默契,水乳交融,既学习了音乐,又从小培养了将来走上社会时人际关系上应有的修养,能与人交流、与人配合,按照社会需要恰当地处理自己位置的能力,这是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协作心理素质的良好途径。
(3)学生认真投入地参与音乐实践(包括欣赏)活动,是促进想象力和幻想能力发展的极佳途径。人们的想象和幻想,是主动积极的、自由愉快的和超脱功利性的,因而,音乐使人摆脱忧愁与烦恼,净化人们的精神世界,成为快乐之源;人们的想象和幻想是丰富生动的、具体形象的、饱含情感的和富有创造性的,因而,音乐又使人摆脱思想感情的枯竭和贫乏,培养人的发散性思维,激发热情,成为创造之母,让学生获得音乐作品“二次创作”的表现心理素质。
(4)艺术,包含着精巧、细致的意义。学生无论在声乐、器乐的学习中,不但要求音高、节奏等方面的正确无误,要求对于乐谱上所标各种符号、术语的准确体现,更要在音乐风格及感情、意境的表达等方面深入细致、丝丝入扣。这些要求,必须依靠细心和耐心去实现,为了达到艺术表现的目的,教师应施以“不怕挫折、勇往直前”的教育,培养他们的顽强意志和坚韧的品格及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这是摆在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愿我们大家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优势,朝着培养具有全面优良素质人才的道路,探索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