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2015-10-21晁丙华
晁丙华
摘 要: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主要是以灌输式教学模式为主,教师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如今,新课改在我国深入实行,它强调学生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形成,所以,对接受式教学现状进行改变,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是语文教师应该重点关注和深入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导学案;研读教材;探究兴趣
探究式教学模式,即以探讨研究为主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强调学生的探究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对于语文课堂高效化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实践,对此问题谈几点个人意见。
一、制定预习导学案,引导学生自觉进行预习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语文课堂要想取得较高的学习效果,学生就得对学习内容进行提前了解和准备,而学生的探究式预习,效果比教师的指导性预习要好得多。这就要求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依据课本内容,给学生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导学案,引导学生自觉地进行预习,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产生预习的动力,从而对语文新知进行初步了解和感知。
比如,我们可以依据课本内容,在导学案中列出一系列的讨论问题,然后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对这些问题进行积极的探究、分析和思考,如此,既使学生提前了解了即将学习的语文内容,也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
二、深入研读教材,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交流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的讨论交流是课堂教学的高潮。所以,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在深入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且富有启发意义的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交流,提供给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有利于我们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采用有效手段,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
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语文教师总是乐于使用传统教学工具进行各种理论知识的讲解与灌输,学生没有自主探究的机会,学习主体性被忽视。所以,身为语文教师,我们可以通过利用科学有效的手段,让学生进行主动探究,以此来实现师生间的教学互动,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
比如,在学习一篇课文时,我們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对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信息进行查阅、搜集,然后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自主分析、研究和探索,将其整理归纳。课堂上,对归纳的信息进行个人观念的阐述。这样的教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调动了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为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地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将课堂学习权利还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参考文献:
田兆胜.语文探究式教学的思考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03.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