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审计模式创新研究
2015-10-21韩强
韩强
[摘 要] 大数据正在成为国家竞争的前沿以及产业竞争力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源泉,云计算、物联网、计算机仿真、4G通讯等信息技术正以空前的影响力、传播力和渗透力,不可阻挡地改变着社会的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每个人的生活方式,这客观要求审计信息化建设也必须努力适应、快速跟进。本文主要针对审计今后发展提出了应对大数据审计的措施和办法。
[关键词] 大数据;审计;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F23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5)06-64-2
Innovation Study of Audit Mode in Big Data Environment
Han Qiang
(The Computer Auditing Center of Henan Provincial Audit Department, Zhengzhou, Henan, 450003)
Abstract:Big data is becoming the frontier of national competition as well as the source of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and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such as cloud computing, internet of things, computer simulation and 4G communication are unstoppably changing the social economic structure, mode of production and peoples life style with the unprecedented high influence, spread and penetration, which objectively requires adaption and fast track on the audit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In this paper, we put forward the measures and methods to deal with the big data audit for the future audit development.
Keywords:big data; audit; informatization
大数据和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一样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它将世界的本质看成是数据的集合,用数据化思维和先进的处理技术去探索海量数据之间的关系,构筑一个更加透明化、对称化的世界。大数据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在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国家审计应积极适应,全面服务经济发展需要,认真分析现状,研究大数据对传统审计带来的挑战,创新审计思维、组织方式和技术方法,优化审计工具,提升审计数据分析能力,培养大数据人才,应对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深刻变革。
1 解决审计工具问题
被审计单位不断采用新技术,信息系统日趋复杂,数据量急剧增长,要求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审计机关和被审计对象所使用的工具手段必须处于同一个量级,才能相互适应,形成有效的监督制约关系。应对大数据背景下对审计工作带来的挑战,规划构建审计信息化“3+1”平台(即建设3大系统、完善1个支撑),推动审计能力和技术水平提升。
建设3大系统,即建设审计综合作业系统、审计指挥中心和审计模拟仿真实验室,提高审计管理、分析预测和领导决策支持水平。建设审计数据综合分析系统,主要包括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云”化改造,建设证券、住房公积金、国土、定点医疗机构等行业的联网审计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审计数据综合分析系统。建设审计指挥中心,完善审计管理系统(OA)项目管理、动态展示、决策指挥、审计风险防控等功能,建设上联审计署、下联市县审计机关的数字化审计指挥中心。建设模拟仿真实验室,开展情景化培训和案例化教学,促进提高审计人员技术应用水平和审计实战能力。
完善1个支撑,就是完善数据中心、交换中心、安全及运维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审计业务综合服务支撑平台。主要包括5项建设内容:完善审计交换中心,为外出审计组提供异地审计数据交换和远程通信条件;完善移动办公系统,为审计机关实现扁平化管理和灵活指挥提供支撑;建设河南审计系统的“百度”知识库系统,共享全省审计资源;完善安全与运维保障系统,有效保障审计网络和各审计应用系统的安全运行;完善应用支撑平台,建设相关应用系统的备份系统。
2 解决人员问题
適应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工作的要求,着力培养一大批既具备审计知识和业务能力,又具有现代信息技术思维方式和技术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提升“四种能力”。
2.1 数据分析能力
大数据时代,审计人员应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将各自为政、相互分割的账本、报表等有机结合起来,整合各种数据资源,综合运用查询分析、统计分析、多维分析及挖掘分析等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强化政府财政预算和预算执行单位的关联分析、财政与宏观经济数据的关联分析、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的关联分析、不同领域和专业间的关联分析等,真正形成“集中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查、系统研究”的审计模式。
2.2 思路创新能力
审计人员应在已有审计经验和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具备发现新事物、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能力,包括审计思路创新、审计观念创新和审计方式创新。常规审计主要是基于审计人员的经验判断,以定性为主,大数据背景下的审计工作必须打破传统,从海量的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创新审计思路,构建数据分析方法,发现存在疑点,最终归纳出审计结论。
2.3 综合判断能力
大数据审计,需要加强对海量数据的性质、状态及其发展趋势的认定能力。能够将职业判断与数据分析有机结合起来,从看似不相关的数据中发现其内在规律和联系。数据是载体,载体反映的是经济活动、业务活动的过程或结果。在大数据环境下,需要利用信息(数据)流向,去判断资金的走向、物资的走向、业务的走向,进而对已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查错纠弊,对未来经济业务趋势进行合理预测。
2.4 跨专业知识运用能力
单一专业背景已难以适应大数据条件下审计事业发展需求,审计人员应具备复合型知识结构、跨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审计对象业务的复杂化,审计数据的海量化,需要掌握审计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提升对审计电子数据的获取、安全管理和综合分析能力,掌握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灵活运用主流的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工具,搭建数据分析框架和数据分析模型,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关审计方法体系,实现数据分析方法的有效运用。
3 提高大数据审计能力
进一步强化应用,创建4个模式,提升4种能力,持续推进数字化审计方式。
3.1 创建数字化管理模式,提升审计管理和质量控制能力
在审计管理中,要逐步实现审计计划编制、资源配置、组织管理、质量控制、成果利用、档案归集等全过程的数字化,使审计管理方式向“集中型”转变,努力提高审计管理效能。在应用上,使用OA系统进行审计文书管理、审计计划项目编制和审计项目组织管理等,应用大项目审计组织管理系统对全省性项目进行统一组织管理和决策指导[2]。
3.2 创建数字化审计模式,提升数字化审计业务能力
创建并推广数字化审计模式,深入应用AO,通过电子数据审计以促进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为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监督提供有效模式。在现场审计中,依托AO系统,全面构建数字化作业平台,并积极开展小型应用软件、小模块的开发应用,推动现场审计向“技术智能型”转变。
3.3 创建联网跟踪审计模式,提升对重点行业实时监督能力
创建并推广以在线审计、实时审计为特征的联网审计方式,初步实现“预算跟踪”加“联网核查”的审计模式,完成审计工作的“三个转变”。要在审计项目中,深度应用地税、财政、社保、投资联网系统,总结联网审计经验,丰富基于联网审计的计算机审计方法,不断创新和总结联网审计条件下的审计组织方式、管理方式和相关制度规范,全面提升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监督能力。
3.4 创建信息系统审计模式,提升信息化条件下系统审计能力
不断加大信息系統审计工作力度,结合各专业审计,开展对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安全性、系统功能有效性、数据真实可靠性、建设项目经济性为重点的系统审计,促进被审计单位加强信息化条件下的内部管理和控制,提高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效益,有效保证审计所需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用性,降低审计风险,防止“假账真审”。
参考文献:
[1] 国家审计领域大数据技术应用及其影响展望[R].审计署科研所审计研究报告,2013(13).
[2] 审计项目组织模式创新研究[R].审计署科研所审计研究报告,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