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三灯”文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2015-10-21刘国敏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产业经济文化

[摘 要]“三灯”指的是河灯、冰灯、彩灯。“三灯”是文化与世俗融合的文化遗产,作为民俗表征物,体现着中华民族不断嬗变的文化精神。本文以吉林“三灯”文化为例,分析在地方政府、媒介、和学术研究等因素作用下吉林“三灯”如何从“民俗节庆”形成“产业经济”,探讨灯艺术与城市文化之间如何进行良性互动,实现节庆产业可持续和科学发展,从而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民俗节庆;“三灯”文化;产业经济

本文以吉林“三灯”文化为例,分析在地方政府、媒介、和学术研究等因素作用下吉林“三灯”如何从“民俗节庆”形成“产业经济”,探讨灯艺术与城市文化之间如何进行良性互动,实现节庆产业可持续和科学发展,从而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一、吉林“三灯”历史及文化内涵

“三灯”指的是河灯、冰灯、彩灯。作为吉林省第二大城市,吉林市的“三灯”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自明朝以来在吉林便有燃放河灯习俗,据清代《吉林通志》记载:“江中以船载荷花灯,燃灯顺流,如万朵全莲浮于水面。船僧呗经,铙钹、鼓吹并作,士民竟视,接踵摩肩。” 现在的吉林人,每逢重大节日或重大活动时,作为一种喜庆的场面由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燃放河燈,这己成为一种文化节庆活动,一项传统的民俗活动与现代城市文化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近年来以松花江为依托,连续两年举办河灯文化节,规模宏大,设计独特,形式新颖。

提起冰灯,国内外的游人首先想到哈尔滨。其实,真正冰灯的故乡在吉林市。据说早在三百多年前,冰灯的雏形就有了,可那时不是观赏用,而只是一种照明的灯具。住在松花江两岸的渔民在冬天凿冰捕鱼时,晚上为了照明,又怕油灯被风吹灭,就将大冰块,里面挖空放进蜡烛,这种防风的灯盏便是冰灯的最初形态。解放后,吉林市继承冰灯传统习俗,又以冰雪、冰灯、雾淞为中心确立了雾淞冰雪节,冰灯与雪柳共存,其景致更远盛别处一筹。1965年吉林市在江南公园举办了第一次大型冰灯游园会,轰动了东三省甚至全国。1990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神州风采》播放了吉林市冰灯游园会的盛况。1991年举办的冰灯游园会是吉林市规模最大的一次,为首届雾淞冰雪节拉开序幕,作品近300件,用冰量10000多立方米 。吉林市冰灯还受到国际权咸组织的邀请,参加了在挪威举办的国际冰雪城市会议,吉林冰灯艺术代表着中国的荣耀,己经走向了世界。

彩灯在吉林有着悠久的历史,据清代《吉林通志》记载:“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衔市张灯三日。”挂花灯己成为地方特色景致。解放后,吉林市多次举办彩灯展,1984年灯展有彩灯3600盏,是迄今为止彩灯数量最多的一届灯展。1987年3月,第五届彩灯展是观众最多的一届灯展,观众有百万人次。彩灯艺术竞技与猜灯谜,是吉林人民十分喜爱的传统娱乐活动。各式名样的彩灯造型,多以风物故事、传说、动植物和人文景致为主题,各领风骚,五彩缤纷。吉林市的河灯、冰灯、彩灯,是历史文化长河中,最珍贵的民俗文化 。

二、吉林“三灯”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应该说吉林市利用“三灯”知名度为经济发展己经取得一定的成就,然而这种资源利用存在着误区,没有形成与“三灯”文化相对应的品牌效应。首先在时间上难有突破,吉林的“三灯”仅仅限于每年的灯会、节日期间进行展示,在旅游消费面前,大大的缩小了吉林灯文化资源利用的价值;其次在空间上,河灯是吉林“三灯”文化之一,也是一大特色,但河灯也仅限于在水面上布置,水上河灯没有与陆地彩灯更好的结合,没有形成与游人的有效互动,没有形成门票经济。第三在推动与旅游产业的深度结合、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等上还不足,“三灯”文化的开发模式和开发思路都有待进一步的调整。第四文化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文化资源本身并不具独占性,也不具备属地原则。因此,不能空谈文化资源优势,必须立足资源实际,想方设法加快资源开发利用的步伐,谁先开发谁受益。不能在空谈中丧失开发机遇,把开会机会让给别人。

三、吉林“三灯”文化进一步发展的战略设想

1.整合资源,构建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

一是发挥吉林市众多深厚的历史积淀,实施旅游产业集群战略,形成“玩、游、购、食、住、行”的旅游产业链,通过吉林特色风味产品品尝、风景名胜观赏等地方特色文化的展现,实现其商贸洽谈、资源开发、吸引投资、开拓市场等经济目的,从而取得文化、旅游、商贸、生产等多方面相互推进的综合经济效益;二是建立“三灯”文化永久展区,打破展出的时间限制,更好的挖掘和展示吉林悠久的灯文化旅游资源。通过“三灯”文化开发旅游景点,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创造社会效益,走出一条以灯民俗文化旅游带动经济发展战略,形成以灯文化为主打品牌,秧歌大赛、鱼文化节等横向、纵向民俗文化产业链。

2.建设生态城市是“三灯”文化发展的硬环境

吉林灯文化己成为誉满神州的文化品牌。依托这个品牌,让吉林灯文化尽快产业化、市场化,而如何进行产品的开发是我们面临的重点和难点。在继承传统的制灯工艺上,对“三灯”的“形、色、光、动”四大特色用新的手段去赋予新的内涵,在材料上创新使用。布局应根据场地大小、地形地貌,以及灯组、内容故事进行合理安排,巧妙布置,将水上河灯,岸上冰灯、树上彩灯,“三灯”有机结合布置,使其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四、结语

吉林市的河灯、冰灯、彩灯,永远都是历史文化长河中最珍贵的民俗眷恋,是愉快的生活方式,是放松和休整身心的良药,“三灯”文化是属于人民的,既体现节庆活动鲜明的主题思想和显著的地方特色,又展示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文明相辉映的时代特征。将丰富的“三灯”文化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改造,使之为地方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服务,发展成实现经济增长、塑造地方品牌和形象的节庆产业,同时又使人们享受“三灯”带给来的欢乐、和谐和幸福的文化。

参考文献:

[1]王振夫.江城岁月[M].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6.

[2]张一民.话说江城[M].时代文艺出版 2006.

[3]范建华.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M].人民出版社 2011.

作者简介:刘国敏(1978-),女,吉林市人,硕士,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产业经济文化
文化与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浅谈我国电信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