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子女的心理教育

2015-10-21金雅蕾

学周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心理问题留守儿童解决对策

金雅蕾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进城务工人员,与此同时产生了两类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这两类群体身上逐渐显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现当代教育中的主要问题。比如性格内向孤僻、缺乏责任感、厌学逃学等。本文从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子女产生的心理问题入手,进而提出解决的对策,以便帮助他们健全人格,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留守儿童 进城务工子女 心理问题 解决对策

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两类特殊的学生群体数量也越来越多,一类是留守儿童,一类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通过对这些学生的观察和深入了解,发现这些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安全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为了有效帮助这些学生健康成长,现对这两类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的对策。

一、学生自身的特点

(一)学习方面的特点

1.学习基础较差,学习成绩偏低。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大多处于农村或城乡结合的地方,这些地方的教育水平相对薄弱,学生的学前教育几乎空白。加之这些学生的父母大多迫于生计,又囿于自身文化素养不高,将子女的教育责任和教育希望完全寄望于学校和教师,很少关心他们的学习,甚至忽视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学生成绩普遍不高。

2.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较差。这些孩子由于长期缺乏家长在生活和学习上的引导,普遍没有学习的意识,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再加上在学习上成绩偏低,得不到教师和家长的肯定,因而对学习逐渐丧失兴趣和信心。

3.“读书无用”的思想影响。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之下,金钱主义、享乐主义和“读书无用论”充斥着校园。有的孩子因为家庭条件困难或家长无意识地思想影响,对金钱充满渴望,他们认为即使读书上到大学毕业也未必找到高薪的工资,因此将挣钱定为人生目标,学习上缺乏热情,不求上进。有的孩子认为学习是人生中最为痛苦的经历,他们不愿意付出大量的时间在学习上对自己缺乏高要求。

(二)心理方面的特点

1.自卑心理。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常常被寄养在亲戚家中或由祖父母抚养,寄人篱下使他们觉得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因此,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外来务工人员为了生存,带着孩子离乡背井来到此地,他们的孩子往往在不太好的学校里就学。而且由于父母多从事最底层的艰苦劳动,普遍生活的比较艰难,因此他们的孩子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

2.性格孤僻,自我封闭。由于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子女的父母忙于生计,他们与孩子之间缺乏最起码的交流,使孩子缺少安全感和必要感。久而久之,孩子变得性格孤僻,感情冷漠,内心封闭,不愿和其他同学亲近交往,对周围的人和事充满敌意,更有甚者出现抑郁的症状。人际交往的缺乏往往会导致内心的失衡,并且产生极端的行为。女生往往呈现忧伤状态,有的出现自残现象,男生多表现为寻衅滋事。

3.不听劝告,心理逆反。正值青春期的孩子普遍存在逆反心理,但在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子女身上却表现得更加突出。一方面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批判意识的不断觉醒,心理上感到自己已经长大了,思想上却极为幼稚。另一方面,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无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对立的情感。而且这些孩子常常表现出与家长的强烈对立。在面对家长的批评和指责时他们往往会质问家长有没有尽到家长的职责,使家长对他们无可奈何,最终家长也放弃说教,任其放任自流。这样做的后果是严重的,它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等。逆反心理的深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或病态心理转化。

4.缺乏责任感。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子女在长期被冷落,缺少关爱的环境下极容易变得冷漠、消极,缺乏责任感。他们对自己的生命责任意识淡薄,也漠视他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更无视社会责任感。

二、家庭教育的特点

(一)成长环境因素

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子女的父母忙于生计,早出晚归或连上夜班,往往无暇也无力顾及孩子的家庭教育。孩子和父母缺乏交流,因此在感情上也日益疏离。在缺乏关爱呵护的家庭里,孩子自身放任自流,时间一长,就容易养成各种不良的习惯。

(二)家长自身因素

家庭教育对孩子有直接、持久和潜移默化的作用。由于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局限,使得许多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角色认识不足,对家庭教育看法非常狭隘,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很少关心他们的学习。家长对孩子的关心还停留在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上,忽视了孩子内心和精神上的需求。还有一些家长将孩子交给祖父母抚养,隔代的老人大多对孩子溺爱放纵,即便发现问题也不去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使孩子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养成蛮横霸道、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性格。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工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参与。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努力营造适应学生发展的育人环境,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

(一)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活动

学校有效利用心理咨询室,心理社团,在观察、研究问题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心理辅导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辅导活动,帮助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子女正确认识自我,打开心扉,走出自我封闭的环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帮助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和主动的行动,融入社会和面对生活。

(二)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师生、家长和孩子的交流

学校在原有“家长与孩子读书进校园”的活动中开展更多更有趣的亲子活动。比如邀请家长进校参观,参与互动,和学生一起参加班会,拔河比赛,欣赏学生的艺术表演等。讓家长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体会教师工作的艰辛与无私的付出,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成长过程,促进与孩子的交流。

(三)举办家庭讲座,举行家长培训

学校定期举办家庭讲座,邀请家长谈谈自己的教子体会,在家长会上,开设家庭教育的专题研讨,促进家长交流和探讨更合理有效地家教方法。学校也可以聘请教育专家到校进行家长培训,召开家教讲座,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等待。是花都有花期,让我们细心地呵护,陪伴他们沐浴阳光风雨,让给我们共同努力,使所有孩子成长在同一片蓝天下。

参考文献:

[1]俞国良.社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范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策略[M].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

(责编 张亚欣)

猜你喜欢

心理问题留守儿童解决对策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关注学生的心灵花园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