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实践教学现状与改革措施
2015-10-21郑开颜王乾张丹郑玉光
郑开颜 王乾 张丹 郑玉光
摘要:通过对目前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实践教学重要性的阐述和现状分析,对该课程实践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考核评价方式,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讨论,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药用植物 病虫害防治 实践教学
中国是药用植物资源大国,近几年,中药材的市场需求量持续增加,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几近枯竭,药用植物的人工栽培势在必行。据统计,我国现有药用植物383科2309属11146种,目前全国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已达40万hm2,产量达30万吨以上[1]。随着药用植物的人工栽培规模逐步发展,药用植物病虫害成为决定药用植物栽培质量高低的关键性因素,是药用植物生产的重要障碍。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是巩固专业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学生认识药用植物病虫害,掌握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但是,相对于课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仍存在一些问题。笔者拟通过对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对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做出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一、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的主要内容是研究药用植物病害症状、发病规律以及虫害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预报预测和防治方法。通过教学实践,能提高相关专业学生对药用植物病虫害的认知能力,通过在生活和生产实际中亲自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使学生能深刻认识药用植物常见的病虫害,如药用植物侵害性病害、生理性病害、虫害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2]。从课本上文字描述和图片演示的抽象感知,匹配现实环境中的具象认识,既有利于学生较好地掌握课程的基础知识,又有利于专业知识的拓展,能有力促进学生对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这门课程的理解,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结合、两促进”,使该课程得到良好的发展,为学生以后实际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实践教学现状
植物病虫害防治,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处于辅助地位,课时少,时间短。实践内容过于依附理论教学,在实践教学的实际操作中,存在着“重理论、轻调查”“重背书,轻理解”的特点,往往学生对实践教学内容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无法达到课程本身及教学要求。
(一)实践教学课时比例有待提高
目前,在课程设计时,理论课较多,而实践课较少[3]。理论课学时与实践课学时比例达到2∶1甚至3∶1。造成学生实践实验课时间短,实践实验内容多、任务重的现象,不能使学生较好掌握实践内容,降低了实践教学的地位,进而造成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度不够,只把实践教学作为理论学习的补充和提高考核成绩的途径,忽视了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二)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和考核制度不够完善
组织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直接导致实践课程和实践内容安排的随意性,实践教学一般学生人数多,组织和管理难度大,纪律松散,难以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加之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不明确,没有规范的实践教学考核办法,难以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效果,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重视程度,难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三)實践教学基地缺乏
我国高等中医药类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所学知识能应用到将来实际工作中。目前多数中医药类院校缺乏针对药用植物病虫害的实践教学基地,学校现有的实践场所及设施相对落后与陈旧。植物病虫害标本更新速度慢,标本种类不健全,教学效果不明显。到离学校较远的地方实习,易受到经济和空间距离的限制,拓展适合本院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势在必行。
三、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一)丰富实践教学手段,提高实践学时比重
充分借助现代化科学技术,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和标本等直观教具,增强学生对药用植物病虫害及防治措施的了解。通过多媒体演示,将病虫害的发生原理、病态特征、传播途径、防治手段真实再现,提升课程的生动性,增强趣味性。将药用植物和病虫害标本信息数字化,存储为二维码,学生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模块读取标本信息,加深记忆和认识。同时,可建立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共享信息数据库,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获取相关知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学时配比上,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保证实践教学任务的完成。
(二)完善实践教学考核方式,提高实践教学课程质量
教师要严格实践教学考核标准,提高实践教学考核成绩的权重,使学生在内心重视实践教学。改革实践教学考核模式,通过考核现场随机抽题,针对某类中药材易发生的病虫害进行阐述,并匹配相应的标本图片,介绍防治手段,考核学生对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能力,防止“走过场”,促使学生掌握牢固、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根据平时标本制作和实习、实验、调查报告的成绩,综合评定学生的实践教学课程总成绩。
(三)重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
目前,多数院校对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还没有相应的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实践教学基地,学生不能真正掌握实践技能。学校应该加大投入,有了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才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同时,不断拓展校际之间、校企之间、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2],发掘社会资源,努力拓展学生的“练兵场”。让学生亲自参与到药用植物生产管理当中去,通过了解中药材GAP的种植要求、绿色及有机种植药物的配比和使用等实践[4],提高学生药用植物病虫害的防治的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随着我国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枯竭,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的扩大,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人才的社会需求量持续增加。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实践教学只有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敢于改革与创新,才能促进该课程的教学发展,才能培养出高层次的、合格的专业人才,才能为我国药用植物种植模式的现代化发展之路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和秋菊,刘丽.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本科课程教学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2(14):352-354.
[2]张曙明,耿业亮.简述药用植物的病虫害防治[J].时珍国医国药,2006(9):1850.
[3]徐冬梅.《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现代园艺,2012(19):74-75.
[4]朱艳,秦民坚.加强药用植物园建设提高实践教学水平[J].药学教育,2013 (3):25-30.
(责编 赵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