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亚低温冷敷技术的效果观察
2015-10-21胡碧云黄静
胡碧云 黄静
摘要:目的:探讨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亚低温冷敷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从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当中选出82例,将其随机分为两个小组,每组41例。对其中一组患者采取普通冰袋冷敷方法,作为对比组;对另外一组患者则采用亚低温冷敷技术对患者局部关节进行冷敷,作为研究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24后的出血量、肿胀程度、疼痛程度。结果: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治疗24后的出血量为(461.28±16.07),明显低于对比组(592.07±15.28)。同时研究组患者中度和重度疼痛患者比率明显低于对比组,肿胀程度3分比例明显低于对比组。两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亚低温局部冷敷技术能够有效降低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出血量,减轻患者的肢体疼痛和肿胀感,减少止痛药物的应用,避免患者出现药物依赖,保证患者的健康。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术;亚低温冷敷技术;出血量;疼痛;肿胀
膝关节置换手术是目前应对膝关节病变的重要治疗方法,其对于膝关节炎晚期患者具有极好的疗效,能够避免患者炎症病灶继续影响周围骨骼。但由于这种方法属于开放性手术,对患者膝盖部位造成的切口较大,术后很容易发生切口出血症状,并伴有下肢疼痛和肿胀,严重时还可能影响患者的运动能力[1]。冷敷是一种降低出血量,镇痛消肿的重要手段,其中以亚低温冷敷效果最佳,本文即是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82例在我院进行膝关节置换冷敷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了解亚低温冷敷技术的临床效果,其具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从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选出的82例患者,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其中对比组中男性31例,女性10例,患者的年龄从56岁至81岁不等,平均年龄为(57.92±3.16)岁,其中左膝置换的共有21例、右膝置换的共有20例,患者的病程从1个月至6个月不等,平均病程为(4.26±0.71)个月。研究组中男性26例,女性15例,患者的年龄从55岁至78岁不等,平均年龄为(57.05±3.11)岁,其中左膝置换的共有18例、右膝置换的共有23例,患者的病程从1个月至7个月不等,平均病程为(4.71±0.82)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没有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本次研究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每组41例的两组患者,对其中一组患者采取普通冰袋冷敷方法,作为对比组;对另外一组患者则采用亚低温冷敷技术对患者局部关节进行冷敷,作为研究组。
研究组患者采用的是医用物理降温仪进行治疗,如患者在手术后没有形成创伤,则将温度调整为32℃;如患者出现内部创伤,则需将温度调整到15℃。治疗开始阶段,患者需将裤子除去,尽量不要挽起裤管,避免裤管对患者膝盖以上血管造成压迫,既影响治疗效果,又对患者膝盖及小腿造成影响。在患者大腿部位盖上保温毯,将冰毯或冰帽置于患者患肢膝盖部位,并进行充分的接触和固定。当设备温度恒定在所需温度时,打开入水开关,使冰水能够在冰毯或冰帽内进行循环,起到冷敷的效果。对比组患者仅采用吊冰袋冷敷的方法,患者平卧于病床上,双下肢自然平伸,利用支架将冰袋固定在患者患肢膝盖部位,保证冰袋与患者膝盖部位正常接触,在治疗的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的感觉,如出现不适感应将冰袋撤出,避免对患者膝盖部位神经和血管造成损伤[2]。
1.3观察指标
1.3.1治疗24后出血量
治疗24后出血量采用关节内置引流管进行测量,将引流设备压强调整到0档,使患者关节处处于低位压引流状态,对自然引流的血液量进行记录。
1.3.2疼痛感
在患者治疗后对其疼痛感进行评价,利用疼痛评估量表进行,采用0分至10分计分方式,0分患者为无痛、1分到3分患者为轻度疼痛、4分到6分患者为中度疼痛、7分以上患者为重度疼痛。
1.3.3肿胀度
采用“三级”评价方式,将患者治疗后下肢的肿胀度分为三个等级,其中一级患者皮肤肿胀较轻,皮肤纹理清晰可见;二级患者的皮肤肿胀较为严重,皮肤纹理基本消失,皮肤温度上升;三级患者皮肤肿胀非常明显,皮肤发亮,产生水泡、皮肤温度明显升高[3]。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的是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n(%)来表示计数数据,并利用对数据进行检验,采用来表示计量数据,并利用对数据进行检验,以P<0.05代表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疗效数据进行分析,并将其整理如下:
研究组患者治疗24后的出血量为(461.28±16.07),对比组为(592.07±15.28),研究组明显低于对比组。
研究组患者中无痛患者共12例,占比29.27%;轻度疼痛患者共15例,占比36.59%;中度疼痛患者共8例,占比19.51%;重度疼痛患者共6例,占比14.63%。对比组患者中无痛患者共3例,占比7.32%;轻度疼痛患者共4例,占比9.76%;中度疼痛患者共16例,占比39.02%;重度疼痛患者共18例,占比43.90%。研究组患者的中度和重度疼痛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比组。
研究组患者中一级肿胀的共有12例,占比29.27%;二级肿胀共27例,占比65.85%;三级肿胀共2例,占比4.88%。对比组患者中一级肿胀的共有15例,占比36.59%;二级肿胀共19例,占比46.34%;三级肿胀共7例,占比17.07%。研究组患者三级肿胀比率明显低于对比组。
两组患者治疗后出血量、疼痛感、肿胀度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討论
在进行膝关节置换手术时,滑膜清理度不足、关节截骨量不达标、软组织松散、内出血、疼痛、肿胀等因素都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其中以内出血、疼痛以及肿胀因素影响最大,在早期功能恢复锻炼过程中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延长患者的卧床时间,使得压疮、下肢深层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几率大幅度提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4]。
冷敷疗法是目前在膝关节置换手术当中应用范围最广的后期处理方式,其主要是利用外部因素对患者膝关节进行局部刺激,调整患者中枢神经对于膝关节的冷感受,使得患者局部血管发生收缩,降低血管壁通透性,减少出血量。同时低温本身也具有镇痛消肿的作用,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痛苦。
亚低温冷敷技术主要是将冷敷温度控制在15℃到33℃之间,利用亚低温可以降低细胞新陈代谢速率的特性,降低细胞或组织在代谢时的耗氧量,抑制组织液的产生,并减少渗血、渗液的几率,达到消肿的目的。同时,亚低温本身也可以作用于末梢神经,能够有效缓解肌肉的紧张度,降低肌肉痉挛情况的产生,使得神经末梢的敏感度下降,从侧面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当温度达到32℃到35℃之间时就能够引起皮下局部血管收缩,降低充血所带来的疼痛感,同时也降低了皮肤的温度,让患者更加舒适,降低心理压力。而普通冰袋一般温度较低,均采用10℃以下的冷水或冰水进行冷敷,对于患者的皮肤和神经刺激性较大,在冷敷开始阶段会造成患者严重的不适感,同时长时间冷敷还有可能造成患者神经麻痹等不适症状。另外,普通冰袋内的冷水处于不可循环,随着冷敷时间的增加,其温度会逐渐上升,降低冷敷的效果。而亚低温物理治疗仪则采用循环冷敷技术,使得冷敷效果更佳突出[5]。从本次研究当中可以看出,亚低温冷敷患者出血量、疼痛感和肿胀度明显低于普通冰袋冷敷。
参考文献:
[1]饶世鸣,蒋乐佩,郑文娴,等.持续性生物冰袋冷敷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减轻关节肿痛的研究[J].现代实用医学,2010,22(07):821-822.
[2]赵欣茹,和晖,孟红梅.循环加压冷疗系统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的效果评价[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4B):55-56.
[3]袁亚娟,李颖敏,许倩.局部冰敷及石蜡疗法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08(5A):1132-1133.
[4]杨碧虹,陈巧莉,任少君,等.持续性冷冻压迫疗法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2,09:752-753.
[5]陈艳琴,蒋攀峰.持续冰敷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24出血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12: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