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琴弓法运用之探究
2015-10-21杨艳霞
杨艳霞
【摘要】在大提琴的演奏中,右手的运弓及各种弓法技术成为大提琴演奏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弓的正确与否,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作品的演奏风格、节奏、力度等,不仅如此,在很大程度上还会影响乐器本身的音色、音质和音量。本文从握弓、弓段的运用、弓压、弓速的运用以及几种基础运弓技巧方面进行探讨,了解如何训练右手运弓的各种方法及在乐曲中的运用。
【关键词】大提琴;右手;运弓;弓法
【中图分类号】J622 【文献标识码】A
大提琴是管弦乐队中必不可缺的次中音和低音弦乐器,在管弦乐队中大提琴声部经常演奏旋律性很强的乐句,与低音提琴共同担负和声的低音声部,不仅如此,大提琴也是一件独奏乐器,它柔美的音色,能表现出深沉、委婉、动听的音乐,具有深厚动人的音质。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很多的作曲家为它谱写了动听的旋律,其中包括协奏曲、奏鸣曲等各种题材的乐曲。
对于大提琴演奏,弓法是各種演奏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弓的正确与否,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作品的演奏风格、节奏、力度和其他要求,在很大程度上还会影响乐器本身的音色、音质、音量和旋律进行的特点。如若,要想掌握好大提琴那刚毅性格和文雅风度的特性,就要求大提琴演奏者的右手既有力量又不沉重、即扎实又不僵硬、即柔顺又有生气,而且还要有一个适应性很强的手腕把手和训练有素的手臂连接起来。因此右手运弓的掌握和运用是演奏和学习大提琴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于运弓技巧问题也有多篇论文探讨,笔者作为一名弦乐演奏者和教学者,对弓法运用与教学做了深入研究和探索,在这里,仅呈现本人在演奏与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对大提琴运弓的技巧与演奏方法做一分析和探讨。
一、弓子的掌握
右手握弓姿势要正确,在握弓前先将左手握拳,把右手搭在左拳上,手指关节自然弯曲,指间稍微分开,再将这个手型移向弓子,将中指指尖一半放在铜环上,一半放在弓毛上,食指的第一关节放在弓杆上,接触点要使第一与第二关节转动自如以取得所需要的力量。无名指应松弛地放在马尾箱上,小指放在马尾箱的小圆点上方,拇指应稍弯曲放在马尾箱的犄角上,指甲接触弓杆。各手指在正确位置时,整个腕部的自然重量就能分配到手的各个部位。食指持住弓,防止弓子滑向琴码,中指和拇指成环形,拇指推进弓杆,弓就能自由回转,无名指的动作起到拉上弓时的推动作用,小指的活动对用弓有着很大的影响,对食指来说小指的反作用无论是拉强音或弱音直到最弱音的情况下,使音结实地发出来,都是不可缺少的动作。每个手指触弓部位及力量的运用各不相同,握弓以自然松弛为最佳。
掌握好握弓的姿势后,接着就是运弓的方法,先用左手握住弓尖部位,右手按要求握弓,将弓子放在二弦上,使弓子垂直于弦,两手配合做下弓和上弓的运动,这样进行多次练习,使手臂和肘部养成随同运行的习惯。在其他弦上也要做同样的练习。当运弓时弓子与弦的角度应该是相互垂直的。在下弓运弓时,不能压手腕,也不能将手臂向身后方向移动,应该向身体的右侧移动,特别要注意肩部和肘部要放松。上弓时要用腕部慢慢带动小臂、大臂,将弓子垂直于弦推向弓根。
为了能正确使用弓子,合理地运用弓子的不同部位,我们要了解弓段的划分,我们把弓子分为上半弓、下半弓、中弓、弓尖、弓根五个部分。上半弓、弓尖是右手不容易控制的弓段,特别是对于初学者,从弓尖开始推弓很难挂住琴弦,这就需要我们反复将弓尖放在弦上练习挂弦,食指和拇指产生杠杆作用,食指要加压,使得弓子紧贴琴弦,奏出的音应该是琴弦震动后很扎实的音,而且在练习时要拉出较强的音量。
二、弓段和弓压的正确运用
掌握了正确的握弓和运弓,接着来谈谈弓段和弓压。不同的弓段,不同的弓压,演奏出来的音在特性上、音色上是完全不同的。在演奏p(弱)记号的音时,弓长就比演奏pp(更弱)时略大些,因p的音流并不像pp那样极其安静,只不过是较安静而已。而在演奏pp时,用非常慢动作的弓法,因为,厚实的音,只有用不长的弓段才能得到最小的音量,这样才能演奏出弱而扎实的音。没有这种最小的音量,pp的色调是表达不出来的。弓子紧贴琴弦,让弓毛很好地接触琴弦,同时要减轻食指的压力,通常弓速和弓压是成正比的,演奏pp的音型,不仅应当非常之轻,而且给人一种异常安静的感觉。那么,用不同的弓段拉出来的音,在特性上音色上完全不一样,演奏pp表情记号时,最适合用上半弓演奏。演奏ff(更强)时,那就要加大压力,用最大限度的弓长,使其发出最大的音量,而且,多用于下弓。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的,运弓的快慢与弓子的压力成正比,弓子在弦上的压力越大,运弓的速度就越快,这样才能表现出ff的演奏效果。当看到mf(中强)表情记号时,我们演奏所发出的音响效果要比p更结实、更宽广,色彩更浓厚,所以在演奏mf 时所用的弓长,要比演奏p时稍多点,也要适当加压。不要将mf看成是强音,而是从p里发出来的较突出的声响。
三、弓法的运用
如何运用好弓法,调整弓段与弓法是前提,因此调整好弓子成为运弓的第一步骤。调整弓子一般根据不同的音型、乐句、风格等,对弓子的运动方向、弓段上的位置进行规划设计。以确保对作品的风格诠释的正确性。
(一)弓法的调整
在演奏过程中,按照自然规律运弓的特性,是用下弓演奏小节的强拍或次强拍,用上弓演奏弱拍,所以,不同的音型一般均应当用符合强弱的上下弓法进行演奏,在许多乐曲中,常常需要对弓子进行调整。一种方法是,以一弓同方向的两次运动,也就是用一弓奏两个连续性的音符,这两个音符的时值在多数情况下是相等的。 这样既不影响乐曲的特点和艺术效果,也达到了运弓的自然规律的调整 。
如: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
特别是用跳弓演奏均匀的音符时,有的地方,弓子的方向与强弱拍不符时,就要用一弓奏出两个连续性的音符的运弓法,立即进行弓法调整。在乐曲要求每个音都很强或连续的和弦音符时,我们就要用弓子离弦的重复用弓即连续的下弓进行演奏。在调节弓法时,必须考虑到乐曲的特点,在运用时不致影响演奏的艺术效果。
如:《海顿c大调协奏曲》第一乐章
(二)渐强的弓法
因为音量的增强,能产生高涨的感觉,一般用上弓演奏渐强的音型是完全合乎自然规律的,上弓演奏渐强,既符合弓子的特点,也符合分句法的规则。如果渐强必须用两弓和两弓以上的运弓法演奏,也应该尽量用上弓结尾。
然而,有时候也常常见到这样的音型结构,为了不打乱节拍弓法的连续运行,或为了演奏方便起见,尽管用上弓更自然些,但还是得用下弓演奏。
在演奏渐强时,无论运弓是哪一种方向,(上弓或下弓)都必须遵循一条重要原则,即在弱起时,要注意节约用弓,逐渐加快运弓的速度,并加大弓子的压力。必须注意的是,如果渐强用一弓拉完,并要求有显著的渐强效果,就更应注意弓速和弓压的控制,只有调整好运弓,才能获得较好的音质,才能达到乐曲所要表达的音响效果。
(三)减弱的弓法
因力量的减弱会产生远去的效果,所以用下弓演奏减弱是符合规律和运弓的特性。无论上弓或下弓哪种方向演奏减弱,都应逐渐减慢弓子的速度,减轻弓子的压力,收尾时弓子仿佛在运动中停了下来一样,右手更应该控制好弓压。特别是从p到pp或到ppp(非常弱)时,更要控制好弓速和弓压,才能表现乐曲的安静和极其安静的效果。
(四)旋律音型的弓法
音乐的旋律是跌宕起伏,强弱对比要分明,一般来说,上行的音型都要有渐强的效果,而下行则相反。
如:《海顿c大调协奏曲》第一乐章45-46小节
以上谱例是分弓演奏旋律的音型,如果旋律要求用连弓完成上行或下行的弓法,那么,上行最好是用上弓进行,下行用下弓完成。
但不是所有的上行和下行的音全都要受上述原则的限制,有时候因为乐曲的要求和为了音乐的更流畅性,演奏上行和下行的音型也有例外。
如:贝多芬大提琴《A大调奏鸣曲》
综上所述,在大提琴演奏中,運弓的技巧有很多种,总地来说有一个宗旨,就是运弓的方法是以自然、松弛为准,只有自然、松弛的演奏,发出的声音才能优美、扎实,乐曲才能演奏得更流畅。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我们初学琴时,教师要严格、认真地对待右手握弓及运弓的原因。其宗旨就是为了达到精湛的艺术效果和完美的音乐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