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校园文化为教研活动立魂
2015-10-21陈英俊
陈英俊
摘 要:凭借蓬勃的激情和无尽的创造,在与智者对话中创新教研组文化氛围,感受团结协作的魅力。有文化意蕴的教研活动会成为推进教师成长的源头活水,教育生命也就有了文化味道。
关键词:教研活动;教研组文化;教师成长;教育生命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30-0017-03
文化是精神之窗,凝聚认同的信念;文化是发展之魂,聚合活力的源泉。优秀的文化,有美的享受、情的感染、志的陶冶,能体现出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对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菁菁校园,文化育人。教育是文化的传承,积极向上的文化是教育者智慧、能力、人格生长的必要条件。学科教研组是学校工作的基本单位。教研组文化是全组教师参与文化章程建设、长期作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与行为方式。教研组文化凝聚着全体成员的情感、意志和追求,彰显着教研组的教风、学风、道德水准和精神气质,是学科教师风范的集中体现,是教研氛围的诗意化的表达。教研组文化具有三个基础功能:首先,是社会功能,是教师专业发展和培育学生的基础;其次,是人际功能,是成员联结与民众交往的信任基础;第三,是个体功能,是教师身心健康与不断成长的心理基础。
教研组承载着学校发展的方向,承担着教学研究、培养教师的重任,是教师成长的摇篮。教研组在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学经验、选拔学科骨干、开展课外活动、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通过参加教研组活动,与智者对话,感受团结协作的魅力,体会同伴互助的快乐。然而,在现实工作中真正有文化精神的教研活动并不多,存在明显的形式主义:其一是表面化,教研活动形式单一、内容雷同、缺少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蕴,没有渗入到教育的生命中;其二是文本化,教研组的一些规章制度只停留在文本层面,缺少文化的价值,没有真正成为规范教研组成员行为的动力;其三是标语化,教研室的墙面上写满各种标语口号,没有成为教师的自觉追求。文化的缺失必然带来精神的浮躁、荒芜和职业倦怠。为此,教研组必须凭借蓬勃的激情和无尽的创造,创新文化氛围。
一、价值观引领——担当文化支撑
要使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首先在教师中培育正确的价值观念。共同的价值观和教育愿景是教研组的灵魂,体现了教师的责任、情怀和追求,这也是教师人际和谐的保障。教育工作需要科学正确的价值判断、持之以恒的教育信仰、坚定不移的文化追求、庄严神圣的教育承诺、始终如一的实践探索、习惯如常的教学行为,这些最终体现在学校课程、教育行为和教育细节之中。新课程呼唤教育新理念,教师当有仁爱之心、容人之量、躬身之举、立业之创。优秀的教研组不是一枝独秀,而是要形成相互尊重、相互支持、优势互补的春色满园。“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当全组教师体验到成长的幸福,团结协作的氛围也就成为了他们的自觉意识。
二、理论武装——叩问教育本质
掌握和理解基本教育理论、教育哲学是开展教育工作的基础。为此,教研组必须培养教师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读教育经典,真正的经典永恒而平易,读杜威和苏霍姆林斯基的经典论著,读陶行之、顾明远、魏书生、朱永新和李镇西的教育书籍,大师们深邃的思想和精辟的论断会深深地影响着、改变着教师行为;二读教育报刊,了解同行在思考什么,结合教研组实践,叩问教学理论的价值,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也找到自己前行的道路;三读人文书籍,拓展自己的人文视野,了解当今世界,走进学生的心灵。经典催化创造,思考反哺实践,实现自我教育智慧、教学实践、专业道德的超越。
三、终身学习——积淀文化底蕴
生命因学习而精彩,事业因学习而成功。学习是生命的源头活水,使生命不断润泽起来,唤起教师对“知”的渴望、“情”的追求和“美”的品味;学习能开阔眼界,更新观念,了解教育教学的前沿动态;学习能发展情感,使自己具有积极、愉快的心情,乐观、向上的心境,以阳光的人生态度看待每一件事情。教师只有具有终身学习意识,才会自觉地挤出时间读书学习,才能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深入教育改革和研究中去,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四、以情育智——创造發展平台
一个教研组,彼此信任、利益共享,才能打造温暖、开放、合作、共享的互助团队,并使之成为交流思想的窗口、联系感情的纽带;一个教研组,应该是聚焦兴趣和培养潜能,秉承追求成功的信心,分享解决问题的实践。教研组应该帮助教师制订切实可行的专业发展规划,提出奋斗目标,提高他们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克制和自我改正的能力;教研组应该帮助老师通过自己的实践和理性思考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强化积极向上的内部动机,支持教师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教研组应该积极为教师搭建专业发展的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题研讨、课改交流等活动,让每位教师都有展示才华的机会,让教师在参与中成长。教研组应该在活动中,提高教师对教研活动的参与度和热情,使教师获得归属感,实现不同层面的教师联动发展,提升凝聚力。
五、校本研修——铺垫成长之路
教研组为教师提供业务精湛的文化引领,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研究活动,让教师在参与中提升自我,在同伴互助中发展自我,在专业引领中完善自我,促进学科组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例如,组织教师研读课标与考纲,以此指导课堂教学,做到有的放矢;组织教师对呈现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诊断分析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法;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使已有经验得以积累,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开展命题比赛,让教师掌握命题方法和技巧;在教学研究中做好分工合作,建立与课堂同步的学案、题库等教学素材;根据教师个性业务专长和地方特色开发校本课程;关注学科前沿与聚焦时事热点;配合职能部门联合开展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规划研究性学习和开展学科竞赛活动……
六、个性文化——实现文化自觉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者个性为基础,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和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培养性格。”只有具有独立人格、独特个性和独创精神的教师,才能培育出有个性发展品质的学生;只有教师享受艺术魅力、陶冶情操、进一步提升人文艺术素养,才能激发学生求知求学、奋斗创新的无穷渴望。当今世界,不仅教育环境在不断变化,教育对象本身也永远处于变化之中。只有掌握与时俱进的科学方法,采取个性化的针对性措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教研组凭借团队的优势、蓬勃朝气和青春活力,为个性化的教育搭建不可或缺的实践平台。教研组工作不仅要“量化”,还要“亮化”,即规定教师一定的工作量,并对教师个性化作品适时展示。比如,教研组要求所有教师每个月写一篇教育论文,写一篇教育随笔,写一篇高标准课后反思,写一篇评课记录,写一篇课堂实录;每学期读一本教育著作,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教育论文。专门设置教师作品展示专栏,定期把教师的学习记录、个性论文、教育心得、学术专长和才艺展示等方面向社会公开。
七、公开课研讨——彰显人本特色
公开教学,展示课堂风采,是教研组最经常的活动,是教师相互学习和沟通的主要方式。教师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听评课活动的开展。把公开课研讨变成工作中的常态,通过青年教师展示课、骨干教师风范课、“一课多磨”、“抽签上课”等形式,共同切磋学科原理的切入点,将使课堂教学熠熠生辉。比如,开展说课比赛、导课比赛、教学技能比赛、板书和课件制作比赛、课堂观察等活动。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教育理念、综合素质、提升教学理论和实践智慧,实现由“学习型教师”向“创新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的蜕变。
八、走进生活——品味多彩魅力
教育回归生活,开展情境化的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是课程知识的补充,是课外延伸的桥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会引发探究的跳板,情在书外,理在书中。教研组开展文化之旅活动,拂去尘世之累,置身山水之间,尽享羁鸟归林的舒缓与喜悦。同一教研组教师在一个相对轻松自由的环境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让奔涌的激情尽情绽放……心灵的小憩,获得灵魂的惬意与满足。
教研组是文化形成的磁场。有了文化意蕴的教研活动会成为推进教师成长的源头活水,教育生命也就有了文化味道。学校开展教研活动,既要从细微处入手,精心策划,又要从大局出发,高屋建瓴;细微之处要体现大局意识,大局观念也要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有了整合文化资源的教研组会为学校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共享成果,充满研究氛围;有了激发潜意识和专业引领的教研组,会为教師发展搭建平台,设计品牌,在专业成长中享受成功之美;有了塑造凝聚力、感染力、辐射力的教研组,会不断激发教师潜能,做最好的自己;有了文化关怀和暖暖人情味的教研组,会以科学的用人机制、管理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教师把鲜活的知识演绎成精神的长川和智慧的清流,书写教育梦想,尽享人生之妙。
富有多彩魅力的教师,善于学习、主动创新,用平凡诠释奉献,用挚爱书写人生。钟爱教学,呕心育人,扎根平凡岗位;以情育思,肝胆相照,苦恋浪漫讲台。课堂上他是节奏舒畅、拿捏到位的对话者,虽专业而内敛,虽内行而平和;面对教育发展形势,他潜心营造的话语场为学生洞开学科与人生的独特境界,令枯燥而严谨的学科知识平添个性之美和交锋之趣。灵动教学,演绎挥洒,于细微处见真功,培养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自信心,实现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建构和发展,把鲜活的知识演绎成学生精神的长川和智慧的清流,促进学生的生长拔节;化作春泥,以爱促情,把每个学生都当作剔透的水晶,在耕耘的原野收获三秋桂子、十里荷花。